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貴州貧困兒童真實生活

貴州貧困兒童真實生活

圖文 更新时间:2025-04-18 08:35:30

留守兒童的話題一直是網上熱門,對以前的我來說,就一個印象,窮。這隻是一個冷冰冰的概念。真當我真真切切與他們接觸以後,那一幕幕的場景都讓我觸目驚心。

8月,我受壹基金和字節跳動公益的邀請,去了貴州省的畢節和黔南,走進深山實地探訪在那裡的留守兒童。

整個貴州省的留守兒童大概有56萬,他們分布在茂密的山區。

我探訪的兩個村子,留守兒童的比例都超過了80%。

貴州貧困兒童真實生活(探訪貴州留守兒童)1

薇薇正在洗菜。

這名小女孩小名叫薇薇,今年8歲,個子不高。

薇薇還隻有6個月大時,媽媽就跑了,從此再無音信。薇薇隻知道,媽媽隻是生她的人,除此之外,沒了,而這還是别人告訴她的。

薇薇的爸爸在外打工,一年最多回來一趟,待個三五天又走了。

和薇薇最親的是奶奶,她倆相依為命。

去薇薇的家要翻過一座大山。

貴州貧困兒童真實生活(探訪貴州留守兒童)2

對我這麼一個200多斤的北京城土生土長的胖子太不友好,我真的感受到什麼叫翻山越嶺,途中幾度想要放棄,整個人都被汗水打濕了。

貴州貧困兒童真實生活(探訪貴州留守兒童)3

我已經累得不行了。

而薇薇走在前面,蹦蹦跳跳的到了山頂,幾乎連汗都沒出。

看過這麼多年變形計,我這次算是真正體驗了一回。

不過我也算身殘志堅,靠意志力支撐了下來,走了一個多小時的山路,終于看到薇薇的家。

貴州貧困兒童真實生活(探訪貴州留守兒童)4

薇薇的家。

說是家,其實就是半山腰的小破屋,像是城裡的爛尾樓,沒有白牆黑瓦,隻有毛坯。屋裡漆黑一片,連個窗戶都沒有,滿屋子堆滿了雜物。住在這裡,夏天滿是蚊蠅、冬天四面漏風。

薇薇和奶奶睡覺的床,就是兩片木頭闆加上破被褥。

奶奶今年73歲。

貴州貧困兒童真實生活(探訪貴州留守兒童)5

從地裡回家的奶奶。

我們剛看到她的時,她正背着一筐玉米從地裡出來。

奶奶說她腿腳不太好,之前去醫院查出了問題,但需要花8000多才能治病,隻能放棄治療。

一回到家,小薇薇就去燒火、洗菜、準備做飯。

我太久沒有這麼大運動量,翻山越嶺到這裡,肚子也早就餓了,特别不好意思的在薇薇家蹭了頓飯。

奶奶聽說我要一起吃,還特意的在菜裡加了幾塊豆腐。

我有些于心不忍,走的時候留下了點錢和一些小禮物。

飯後太陽已經落山,薇薇和奶奶的家也陷入到了一片漆黑。現在才是晚上7點多鐘,薇薇的一天就結束了。

在這些留守兒童中,薇薇還算是一個活潑開朗的孩子。

我們看到大部分留守兒童都極度自卑,極度敏感。都是因為他們常年得到父母陪位和關愛,産生極大的心理問題。

其中一名小女孩子,因為其他小夥伴沒有叫她一起玩,她就在自己的小臂上劃出了一道一道的口子。

貴州貧困兒童真實生活(探訪貴州留守兒童)6

自己劃傷手臂的女孩。

她根本不知道該找誰排解,又該怎樣才能得到别人的重視,才有了自殘的行為。

薇薇的開朗,很大程度上是因為有益童樂園這樣的站點。

在這裡,薇薇能夠接觸到更多的朋友,能夠得到老師像媽媽一樣的關愛。

貴州貧困兒童真實生活(探訪貴州留守兒童)7

益童樂園合影。

這是我們來到貴州走訪的第一個益童樂園。

這裡的孩子都是附近村寨過來的留守兒童,大的不過十四五歲、小的隻有3歲。

這個益童樂園位置偏遠,又處在山上,條件十分簡陋,連一個廁所都沒有。

孩子們要憋尿很久,才能在老師的帶領下,橫穿一條大卡車經常經過的馬路,去對面的廁所集體方便。

貴州貧困兒童真實生活(探訪貴州留守兒童)8

益童樂園外的木樁。

這還是改善後的樂園。

兩年前,門前連水泥地都沒有。後來才由當地政府出錢修的。

木頭做的小栅,都是孩子從自家背來的木樁。然後老師帶着他們一根一根壘成現在的樣子。

由于條件艱苦,很少有願意來這裡工作的老師,隻有這位叫賀琪的媽媽。她自己有三個孩子,都在這個益童樂園裡。

貴州貧困兒童真實生活(探訪貴州留守兒童)9

益童樂園的賀琪老師。

雖然條件艱苦,孩子們在這裡玩得非常開心。他們能一起玩遊戲,一起跳繩,内心已經相當滿足。

貴州貧困兒童真實生活(探訪貴州留守兒童)10

和孩子們一起跳繩。

更重要的是,他們還有一個能給他們關愛的“媽媽”。

“媽媽”陪伴着孩子,還給他們樹立起一個健全的價值觀,很多原本孤僻的孩子自從來到站點後變得熱情開朗。

貴州貧困兒童真實生活(探訪貴州留守兒童)11

賀琪老師和孩子下五子棋。

目前,壹基金聯合抖音正在貴州的大山裡興建了66個這樣的益童樂園,覆蓋40個縣和39個鄉鎮。每個站點都會有一到兩名老師及志願者在這裡,陪伴和輔導這些留守兒童。

但這個數量還遠遠不夠,光是我們在路上就看到很多成群結隊的留守兒童。

在沒有樂園的地方,都是大一點的孩子帶着一群年齡小的孩子玩,或去懸崖邊,或去車道旁,十分危險,也不利于他們身心成長。

貴州貧困兒童真實生活(探訪貴州留守兒童)12

孩子們在公路邊玩耍。

我們一行人又去了另外一個家庭。

這個家庭一共有6口人,1個媽媽帶着5個孩子,4個女孩,1個男孩。

貴州貧困兒童真實生活(探訪貴州留守兒童)13

5個孩子。

她們的家在半山腰,早些年隻一個茅草房。這兩年政府扶貧幫他們蓋了磚瓦房,外觀看起來還不錯。但走進去就會發現,屋子裡除了有幾張床之外就再無它物。

貴州貧困兒童真實生活(探訪貴州留守兒童)14

這位媽媽今年才33歲,比我還年輕,卻是5個孩子的媽媽。第一個孩子出生時,她才17歲。

今年大女兒已經15歲了,為了等弟弟一起上學,現在才上六年級。最小的兩孩子是雙胞胎,今年9歲。

七年前,這個家裡的父親突然就消失了,從此幾個孩子就再沒見過自己的爸爸。

大點的孩子對父親還有印象,小點的孩子早就忘了父親的模樣。

媽媽在外打工,一個月才能回來一次,就靠一塊電話手表和幾個孩子溝通。

平時就是15歲的大姐帶着剩下的4個兄妹為生,他們從來沒有走出過這座大山。

這幾個孩子還算是争氣,經常給這個家裡帶回一些獎狀。

貴州貧困兒童真實生活(探訪貴州留守兒童)15

孩子們獲得的獎狀。

在這個地方,有三分之一的婦女都是十幾歲生孩子。之後,他們會選擇徹底逃離這裡,去到大城市打工。

等她們心智成熟,又接觸到城市的世界後,更多的則是對過往生活的悔恨,為了追求更美好的生活,也許會選擇用人間蒸發的方式,來告别自己不堪的過去,甚至是不堪過去的産物——孩子。

而這些孩子有的将從留守兒童變成孤兒。

我們走訪的這六口之家的媽媽,和那些消失的母親比起來,要好的太多了。

她并沒有像他們的爸爸那樣一走了之,而是靠着微薄的收入供養這幾位孩子上學。

“隻要他們願意,我就願意供他們上學”,她常常把這話挂在嘴邊。

這位媽媽每次回到家裡陪伴他們,就是不斷的做這種蠟染的服飾,她說已經斷斷續續做了幾年時間。如今幾個女娃都已經穿上了媽媽給她們做的民族服飾。

貴州貧困兒童真實生活(探訪貴州留守兒童)16

4名女孩穿着媽媽縫制的民族服裝。

媽媽說,如果女孩子在出嫁的時候,連件像樣的衣服都沒有的話,那可能會被别人所恥笑。

我們問老大想不想結婚、想不想生娃時,老大說,20歲以前不會結婚生子的。

這句話看似平常,但卻讓我們看到了他們未來的希望。

臨走時,我們依舊給孩子們留下了點現金,以及一些生活和學習的用具。

但我們知道,這些并不是真正的慈善,這樣的行為充其量也僅僅算是救濟,而慈善的目的是授人以漁,是要讓這裡的孩子得到關愛的同時知道,如何才能改變命運,是要讓這些留守兒童知道,

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還有詩和遠方!

壹基金發起的益童樂園在我走訪的幾個服務站裡,有很多留守兒童在這裡找到母愛和親情,也讓很多孩子意識到了學習的重要性,更讓很多孩子從自卑變得慢慢自信。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