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珠可以用于珠寶首飾,珍珠粉可以美白皮膚,也可以入藥,利用現代生物技術,還可以從珍珠中提取各種化妝品的原材料,一直以來,珍珠出口占比較高,但去年以來,直播帶貨直接帶火了國内銷售,珍珠價格也普遍上漲兩到三成,來看記者在珍珠原産地——浙江諸暨的報道。
浙江諸暨:電商直播帶火國内珍珠銷售
在浙江諸暨的華東國際珠寶城,主播闆娘正在進行珍珠飾品的直播銷售,引起衆多網友的圍觀,這家直播電商的負責人陳羅勇告訴記者,自己家裡一直做珍珠生意,去年疫情期間,銷售明顯回落,于是想着另辟銷售渠道,去年5月份,他組建了團隊開始做直播銷售,一天大概有1000到2000多單,現在一天約有10000多單,好的時候一天有30000多單。陳羅勇表示,實在沒想到直播的效果這麼好,現在粉絲量達到28萬,多數是25到30歲的年輕人,自己的主播增加至20人。
記者又來到一家從事珍珠批發的商鋪,負責人何永江表示,自己養了二十多年珍珠,四年前來這裡做批發,去年疫情期間沒什麼生意,但之後,直播電商的出現,帶火了市場銷售,現在來進貨的,七成都是做直播的,今年珍珠一度供不應求,價格也有所上漲。他表示,下圖這種不是很圓、而且有點瑕疵的珍珠,去年是80元、今年漲到90元。
上圖這種又大又圓又亮的珍珠,品質算最好的,去年大概1000元一條,今年漲到1400元。
珠寶城所在的浙江諸暨的山下湖鎮,是國内最大的珍珠交易中心,2020年交易量750噸,幾乎國内所有的珍珠都在這裡交易,記者了解到,受到直播帶貨的帶動,今年的珍珠批發價,零售價,整體均有兩到三成的漲幅。
浙江珍珠行業協會秘書長何鐵元:珍珠的産量減少了,電商直播後,網紅、影視明星也參加進來了,銷量在增加。
浙江:珍珠養殖戶收入大增計劃擴産
珍珠分為海水珍珠和淡水珍珠,海水珍珠主要産自日本、大溪地等,而淡水珍珠,主要産自我國,今年以來,珍珠的批發價有所上漲,那麼作為養殖戶,他們有沒有受益,現在都在做什麼?
浙江諸暨的山下湖村家家戶戶都從事珍珠行業,記者采訪時所在的湖面,大約有100畝,在遠處的每個白色浮球下面,都寄養着10個珍珠蚌,按三年的成熟期來計算,總共可以産出約2.5噸珍珠。
郭偉鋒是這個養殖基地的負責人,他帶着記者來到湖中心,拎起浮球可以看到,每個寄養盒裡并排養殖着10隻珍珠蚌,他告訴記者,珍珠分為有核和無核,以前都養無核的,一隻蚌中有30多顆珍珠,但個頭普遍較小。而有核珍珠,一隻蚌中隻種一顆,長的又大又圓,做成珠寶的概率大很多,價格就高,所以現在改養有核。今年珍珠價格大漲,自己這片水域的産出,也有望大幅增加。
郭偉鋒告訴記者,今年珍珠價格大漲,自己這片水域的産出,也有望大幅增加。預計這三年産出2.5噸珍珠,原來價值估計在500萬左右,也就是2000元一公斤。今年行情漲的話,還能再增收100萬。
郭偉鋒表示,自己養珍珠二十多年,傳統的養殖方法,投入湖中的肥料會大量沉澱,對水體污染較大,而自己現在使用滴灌養殖,在室内将有機肥料培育成藻類,精準地輸送給河蚌吃,這樣就沒有肥料沉澱,不會對水質産生污染,湖中還能養魚。
記者又來到了浙江德清的一個珍珠養殖基地,負責人張國勇養了30多年珍珠,目前養殖面積2000多畝,他表示,去年新冠疫情暴發時,珍珠價格下滑,但之後很快回升,今年以來價格漲得很快。網上流行的直播剖蚌,從他這裡的進貨價,一隻珍珠蚌從去年最低的10塊,漲到了20塊,而珍珠的統貨價,也漲了兩三成,他對今年的行情非常樂觀。他表示,去年行情不好的時候400元一公斤,現在可以賣到600元一公斤,今年好的話可能能賺一千多萬元。
珍珠産量持續下滑 專家呼籲擴大生态化養殖
珍珠是在珍珠蚌中天然生長,能達到珠寶級的,一般不到10%,那麼更多的珍珠都去了哪裡,在珍珠漲價的大背景下,下遊企業都遇到了什麼問題?價格趨勢如何?行業該如何更加健康地發展?
記者來到了浙江德清的一家珍珠深加工企業,在這裡,多種活性多肽從珍珠中提取出來,用于生産面膜、精華等各種化妝品,生産車間裡一片忙碌,負責人沈偉良告訴記者,公司一年需要珍珠約100噸,而且需求量一直在上升,自己收購的,是已經除去了珠寶級珍珠的無核珍珠,以前不值錢,但現在漲價迅速。
沈偉良告訴記者,現在優質藥用珠一般是120-160元每公斤左右,前幾年是50、60元,已經翻倍了。每100克隻能提取到1.7克左右真正高濃度高功效的活性物,所以用量還是蠻大的。
沈偉良表示,現在很多養殖戶改養有核珍珠,而自己公司隻收購無核珍珠,對于未來,他也擔心原料的有效供應。據相關統計,中國的珍珠産量2007年達到5264噸,此後持續下滑,2019年隻有702噸,降幅達到86.7%。
2017年,湖北省全面禁止養殖珍珠,此後,湖南部分地區也頒布禁養相關政策,全國的珍珠養殖面積進一步下滑。
業内人士表示,珍珠蚌吃的是水中的浮遊生物,養殖珍珠,本身可以淨化水質,但由于過去,養殖戶過于追求經濟效益,想讓珍珠迅速長成而大量投喂肥料,導緻水體的富營養化污染,業内人士呼籲,各地禁養珍珠的政策,不應一刀切,而是應該制定統一的養殖标準,實時監控水質,這樣就能兼顧環保和經濟發展。
浙江德清珍珠行業協會秘書長楊安全:用魚蚌共生的生态養殖模式,取代過去傳統的、有污染的養殖模式。同時通過和科研院所的合作開發新的貝類品種,使珍珠的産量和品質,都能得到更大提升。
來源:央視财經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