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防肺炎球菌性疾病手段?中華預防醫學會和中華預防醫學會疫苗與免疫分會,今天小編就來聊一聊關于預防肺炎球菌性疾病手段?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中華預防醫學會和中華預防醫學會疫苗與免疫分會
中國預防醫學雜志2018年3月第19卷第3期
通信作者:王華慶,安志傑
《兒童呼吸在線》主編申昆玲
1 前 言
肺炎球菌性疾病(pneumococcaldisease,PD)是全球嚴重的公共衛生問題之一。肺炎鍊球菌(streptococcuspneumoniae,Spn)是引起兒童肺炎、腦膜炎、菌血症等嚴重疾病的主要病原菌,也是引起急性中耳炎(acuteotitismedia,AOM)和鼻窦炎等的常見病因。據世界衛生組織(WorldHealthOrganization,WHO)估算,2008年全球約有880萬名<5歲兒童死亡,其中約47.6萬名死于Spn感染,且發展中國家Spn感染的發病率和死亡率遠高于工業化國家,其中大多數死亡發生在非洲和亞洲[1]。Spn也是引起中國嬰幼兒和老年人發病和死亡的重要病因。全球<5歲兒童PD病例數最高的10個國家全部位于非洲和亞洲,占全球總病例數的66%,而中國位列第二,占全球總病例數的12%。WHO将可用疫苗預防的疾病進行分級,其中PD和瘧疾為需“極高度優先(veryhighpriorities)”使用疫苗預防的疾病。
本文在WHO關于肺炎球菌疫苗立場文件(2012年)的基礎上,結合國内外研究的最新進展,對PD的病原學、臨床學、流行病學、疾病負擔、疫苗學等方面進行系統綜述,通過PD相關知識的全面系統介紹,提高專業人員PD防控水平;在發揮疫苗最佳預防作用與科學使用疫苗方面為預防保健和預防接種人員提供相關證據。
2 病原學
1881年,Sternberg和Pasteur分離并培養出肺炎球菌,1886年,Fraenkel将其命名為肺炎球菌(pneumococcus)。1920年,命名為肺炎雙球菌(diplococcuspneumoniae)。1974年,正式命名為肺炎鍊球菌(Spn)。
2.1 生物學性狀 Spn呈矛頭狀,有單個存在,或成雙或短鍊狀排列。有莢膜,革蘭染色陽性。兼性厭氧,營養要求高,在含有血液或血清的培養基中才能生長。Spn的抗原主要有莢膜多糖和C多糖(即M蛋白)兩種菌體抗原,莢膜多糖為重要的毒力因子。根據莢膜多糖的組成差異,Spn可分為多種血清型,目前有丹麥血清分型系統和美國血清分型系統。丹麥血清分型系統基于不同型别菌株之間的交叉反應,所以具有血清型交叉反應的型别歸類為共同的血清群,同一血清群不同的血清型用數字後面的字母表示,目前共發現有90多個血清型。而美國血清分型系統中,血清型是根據發現的先後順序進行命名的。Spn抵抗力較弱,對一般消毒劑敏感,莢膜菌株在幹痰中可存活1~2個月。
2.2 緻病機理 Spn是一種重要的條件緻病菌,寄生在健康人鼻咽部。正常情況下并不緻病,當寄生的環境發生變化時,如機體抵抗力下降時,麻疹、流感等呼吸道病毒感染以後,或營養不良、老年體弱等情況下,Spn将透過黏膜防禦體系發生侵襲性感染,可進入下呼吸道引起肺炎,可穿過血腦屏障引起細菌性腦膜炎,也可穿過肺泡上皮細胞、侵襲血管内皮細胞進入血液引起菌血症,還可從鼻咽部移行進入鼻窦,引起鼻窦炎,通過咽鼓管進入中耳,引起中耳炎。Spn緻病過程包括黏附、炎症反應、細菌産物的細胞毒作用。研究表明,Spn的莢膜多糖是緻病主要毒力因子,不同莢膜血清型的Spn存活能力及緻病力也不同,這與補體成分在莢膜上的沉積、降解以及巨噬細胞的清除作用相關。莢膜一方面允許補體C3b的沉積,阻止其降解為C3d,而易被巨噬細胞上的C3b受體捕獲而被迅速吞噬清除,隻能引起較弱的免疫反應。另一方面C3b降解為C3d,C3d不被巨噬細胞上的C3b受體捕獲,從而誘導較強的抗體反應。
此外,Spn的一些蛋白質作為炎症介質或直接攻擊宿主組織而在緻病過程中也起到重要作用,如溶血素、自溶酶、Spn表面蛋白A、Spn表面黏附素A、神經氨酸酶等。Spn侵襲宿主細胞的信号傳導、自然轉化等機制在緻病過程中扮演重要角色。相關調查也表明,大氣污染、暴露于吸煙環境、病毒感染等因素,也與Spn的緻病有密切關系。抗莢膜多糖的抗體具有保護作用。Spn感染後,可建立型特異性免疫。自然康複取決于機體産生莢膜多糖型特異性抗體,發病後5~6d就可形成。莢膜與相應抗體結合後易被吞噬,某些型别莢膜能激活補體,對殺滅細菌有意義。
2.3 實驗室檢查 通過Spn培養進行實驗室診斷。主要應用莢膜腫脹試驗、膽汁溶解實驗和奧普托欣實驗來鑒定菌株,分子分型用聚合酶鍊反應(polymerasechainreaction,PCR)和熒光定量PCR方法以及脈沖場凝膠電泳(pulsedfieldgele lectrophoresis,PFGE)、多位點序列分型(multi locussequencetyping,MLST)、多位點可變數目串聯重複序列分析(multiple locusvariablenum bertandemrepeatanalysis,MLVA)等。血清分型抗體采用酶聯免疫吸附試驗(enzymelinkedimmunosorbentassay,ELISA)和體外調理吞噬試驗(opsonophagocyticassay,OPA)方法。
3 臨床學
3.1 肺炎球菌性疾病 根據Spn感染部位不同,可将PD分為侵襲性肺炎球菌性疾病(invasivepneumococcaldisease,IPD)和非侵襲性肺炎球菌性疾病(noninvasivepneumococcaldisease,NIPD)兩大類。IPD是指Spn侵入原本無菌的部位和組織所引發的感染,主要包括腦膜炎、菌血症和菌血症性肺炎等[21]。NIPD即Spn感染到原本與外環境相通的部位所引起的疾病,主要包括AOM、鼻窦炎和非菌血症性肺炎等。Taylor和Sanoers回顧文獻顯示,Spn可以導緻95種少見的IPD感染,包括骨髓炎、心包炎、心内膜炎、腹膜炎、化膿性關節炎、胰腺膿腫、肝膿腫、牙龈感染、腹股溝淋巴結炎、卵巢膿腫、睾丸膿腫、壞死性筋膜炎、溶血尿毒症綜合征(hemolyticure micsyndrome)等。華 佛氏綜合征(waterhouse friederichsensyndrome)也可由Spn感染引起。21世紀初,由Spn導緻的兒童壞死性肺炎病例有增多現象。
3.2 臨床診斷 PD的臨床診斷依據主要是從感染部位分離出Spn,但獲得确定的病原學依據較為困難,其原因包括:抗生素廣泛使用造成病原菌的分離率大大降低;NIPD不伴有菌血症,血液培養難有陽性結果;由于Spn常在上呼吸道定殖,因此呼吸道樣本的細菌培養結果容易受到幹擾,雖然深部呼吸道樣本的細菌培養可以确診,但需要侵入性操作(如肺穿刺等),患兒或家長難以接受。此外,部分基層醫療機構不具備病原菌培養和分離所需的條件,也使得PD的臨床診斷難度加大。從臨床感染類型或症狀體征無法準确區Spn與其他細菌感染。
3.3 治療 PD的臨床治療過程中首要考慮的是選擇敏感抗生素,開始抗生素治療前,應盡可能采集血樣本等進行病原學檢查。但Spn對常用抗生素可産生耐藥性,且部分地區Spn耐藥率呈逐年增長趨勢,使得臨床治療難度大大增加。經驗性選擇抗生素治療PD時應考慮臨床感染類型、給藥途徑和耐藥性流行特點。
3.4 抗菌藥物的耐藥性 目前PD的臨床治療過程中,抗生素治療是首選。然而,Spn對常用抗菌藥物,如青黴素類、大環内酯類、喹諾酮類、頭孢菌素和複方新諾明等,可産生明顯的耐藥性,已成為全球性的嚴峻問題。随着大規模肺炎球菌疫苗接種的引進,在部分發達地區Spn耐藥菌株已有所減少,但在抗生素廣泛應用、耐藥克隆大量傳播而結合疫苗應用較少的許多亞洲國家,Spn的耐藥現象仍很嚴重。
我國流行病學研究表明,兒科Spn耐藥性日益嚴峻。2006-2007年,從全國4家兒童醫院<5歲肺炎住院患兒中分離到的Spn,對青黴素的不敏感率為86%,對頭孢曲松和頭孢呋辛的不敏感率分别為24.7%和81.0%,其相對于2000-2002年研究中的不敏感率顯著增加。浙江省一項研究對2011-2015年下呼吸道感染學齡前兒童痰樣本分離出的Spn耐藥性進行回顧性分析,發現Spn對青黴素G、紅黴素、頭孢呋辛、頭孢曲松、頭孢噻肟、頭孢吡肟、克林黴素、複方新諾明、阿莫西林/克拉維酸等抗菌藥物的耐藥率均呈逐年增長趨勢。2010-2011年,我國10個城市13家醫院臨床分離的非重複Spn的耐藥性研究顯示,從≤5歲兒童中分離的Spn對口服青黴素、注射用青黴素、阿莫西林/克拉維酸、頭孢呋辛、頭孢曲松、頭孢克洛、磺胺甲惡唑/甲氧苄啶的耐藥率分别為73.0%、89.3%、47.5%、88.5%、36.9%、88.5%、73.7%,Spn對≤5歲兒童組的耐藥率顯著高于其他年齡組。重慶市一項研究,将兒童侵襲性Spn耐藥性與非侵襲性Spn耐藥性進行對比,發現侵襲性菌株對紅黴素、青黴素、美羅培南、頭孢噻肟、克林黴素等的不敏感率顯著高于非侵襲性菌株。北京兒童醫院發現,PCV覆蓋的菌株耐藥性比非PCV覆蓋的菌株耐藥性高,19A的耐藥性最高。
此外,我國Spn對常用抗菌藥物的交叉耐藥和多重耐藥發生率高。2012年亞太地區病原體耐藥監測網絡數據顯示,Spn在亞洲地區總體多重耐藥比例為59.3%,而在中國的多重耐藥比例高達83.3%。2013-2014年,北京兒童醫院一項研究發現,住院患兒Spn對3種抗菌藥物的多重耐藥率為12.8%,對4種抗菌藥物的多重耐藥率為78.1%,對5種抗菌藥物的多重耐藥率為2.1%,總體多重耐藥比例達93.0%。
4 流行病學
4.1 傳染源、傳播途徑、易感人群 Spn廣泛分布于自然界,人類是其唯一宿主。Spn常臨時定殖于人類鼻咽部[33],嬰幼兒是主要的儲存宿主。在中國<5歲健康或上呼吸道感染兒童中,鼻咽拭子Spn分離率可達20%~40%。Spn在人與人之間傳播,一般經由呼吸道飛沫傳播或由定殖菌導緻自體感染。Spn感染的危險性随年齡、基礎疾病、生活環境等不同而具有較大的差異。嬰幼兒和老年人感染的危險性相對較高。兒童易感人群和危險因素包括:(1)年齡<2歲,其發病率遠高于其他年齡段人群。據2012年WHO立場文件報道,平均75%的IPD病例和83%的Spn腦膜炎病例發生在<2歲兒童,<2歲兒童不同年齡組的病例分布也存在較大差異,8.7%~52.4%的肺炎病例發生于<6月齡的嬰兒。丹麥一項研究住院率與圍産期風險因素關系時發現,在<2歲兒童中,早産兒、低出生體重兒童或具有出生缺陷的兒童PD住院率最高。(2)處于托幼機構等集體單位。(3)患有鐮狀細胞病(sicklecelldisease,SCD)、人類免疫缺陷病毒(humanimmunodeficiencyvirus,HIV)感染、慢性心肺病等。(4)人工耳蝸植入者或腦脊液漏。(5)早産兒、低出生體重兒、缺少母乳喂養、營養缺乏以及室内空氣污染等。(6)暴露于吸煙環境及多子女的家庭是健康兒童IPD的危險因素。成人易感人群和危險因素包括:(1)年齡>65歲;(2)年齡在19~64歲同時伴有①慢性疾病:慢性呼吸道疾病,尤其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obstructivepulmonarydisease,COPD)和哮喘患者罹患IPD的風險更高;慢性心髒病,并随心髒病嚴重程度的增加而增加;糖尿病、血糖水平越高,Spn的感染危險越高,同時糖尿病也是Spn感染進展為菌血症的一個獨立危險因素;慢性肝病和肝硬化、慢性腎功能衰竭、腎病綜合征。②免疫功能受損者(HIV感染,血液腫瘤、泛發性惡性腫瘤,功能性或解剖性無脾者、脾功能障礙、器官和骨髓移植受者)和免疫抑制藥物應用;再發的IPD在健康人群中并不常見,但處在嚴重免疫缺陷狀态者則可能随時發生。③人工耳蝸植入者或腦脊液漏。④吸煙酗酒,吸煙可能是具有免疫能力的成年IPD患者最大的獨立危險因素,并存在劑量反應關系,吸煙可能導緻口腔産生Spn定殖,随着年吸煙量的增加IPD風險也增加。⑤反複發作呼吸道感染、吞咽障礙、咳嗽反射減退。⑥醫源性因素,如氣管插管、氣管切開、呼吸機應用、鼻飼管和H2受體阻滞劑的應用、抗生素及激素的不合理應用等。⑦近期感染流感病毒以及其他呼吸道病毒。流感及大氣污染也與PD的感染率具有相關性,研究發現流感季節成人IPD發生率明顯增高,且臨床表現顯著加重;大氣污染(如臭氧、一氧化氮)與IPD感染情況呈顯著的相關性。季節性流感和社區獲得性肺炎(communityacquiredpneumonia,CAP)之間的關系不清楚,但有報告指出肺炎是大流行性流感的常見并發症。
4.2 疾病負擔情況 在疫苗使用前,PD是<5歲兒童和>65歲老人以及有基礎疾病人群的常見疾病,也是導緻這些人群死亡的重要原因,其危害已成為嚴重的公共衛生問題。因此,WHO把PD和瘧疾列為需“極高度優先”使用疫苗預防的疾病。
4.2.1 全球疾病負擔 據WHO估計,2002年全球<5歲兒童疫苗可預防死因中PD占28%,位居首位。2008年全球<5歲兒童死亡中5%歸因于Spn。2010年全球<5歲兒童肺炎病例中,Spn肺炎258.5萬例(18.3%),死亡41.1萬例(32.7%);西太區<5歲兒童肺炎病例中,Spn肺炎26.3萬例(18.4%),死亡2萬例(32.8%)。
全球疾病負擔工作組估計,2016年全球Spn腦膜炎死亡23100例(95%犆犐:18700~30900例),死亡率為0.3/10萬(95%犆犐:0.3/10萬~0.4/10萬),損失生命年126.84萬(95%犆犐:99.62萬~172.15萬)。
IPD全球分布,疫苗接種前時代,歐洲<2歲兒童PD發病率為44.4/10萬。非洲國家<2歲兒童PD發病率範圍在60/10萬~797/10萬,發病率高于歐洲。IPD有年齡相關的易感性,主要侵犯6月齡~2歲的兒童。在美國引入7價肺炎球菌結合疫苗(7 valentpneumococcalconjugatevaccine,PCV7)之前,<5歲兒童中,Spn每年導緻大約1.7萬例IPD,包括700例腦膜炎和200名兒童死亡。6~11月齡兒童IPD的發病率最高,為235/10萬,2~4歲下降為35.2/10萬,5~17歲年齡兒童發病率最低(3.9/10萬)[46]。加拿大報道的各年齡段發病率與美國大體相同,最年幼兒童發病率相對較低,而6~17月齡發病率最高,達到161.2/10萬[62]。在歐洲,<2歲兒童發病率最高(其中7月齡~1歲最高),2歲以後發病率穩步下降。
Spn肺炎也是成人肺炎最常見的臨床表現。在歐洲和美國,約30%~50%成人CAP住院病例與Spn感染有關。無明确感染部位的菌血症是美國<2歲兒童中最常見的IPD,約占70%。在<2歲兒童IPD中,有菌血症的肺炎占12%~16%。歐美國家研究顯示,50%~90%的菌血症是由Spn引起的。WHO估計,2015年全球下呼吸道感染傷殘調整生命年(disability adjustedlifeyear,DALY)占總疾病負擔的5.34%,在各病因中位列第二;腦膜炎DALY占總疾病負擔的0.87%。全球疾病負擔研究結果顯示,Spn肺炎和Spn腦膜炎DALY在下呼吸道感染和腦膜炎中約占四分之一。
伴随着疾病負擔的是因健康和生産力損失而造成的沉重的直接和間接經濟負擔。例如,美國2010年研究估計,≥50歲的美國成人中,每年由PD産生的直接和間接總成本分别為37億美元和18億美元[72];加拿大2003年研究估計,6月齡~9歲兒童的PD帶來的社會總成本為1.25億加元,其中84%來自中耳炎。
4.2.2 中國疾病負擔 我國關于PD疾病負擔的系統研究較少。根據WHO的估計及其他一些研究,也能反映我國PD的疾病負擔較重。WHO最近估計,2015年中國<5歲兒童PD嚴重病例21萬餘例,死亡約7000例;其中Spn肺炎嚴重病例數近20萬例,病死率為1%,死亡率為6.43/10萬;Spn腦膜炎8000餘例,病死率為13%,死亡率為1.35/10萬;其他嚴重病例近萬例,病死率為10%,死亡率為1.21/10萬。全球疾病負擔工作組估計[57],2016年我國Spn腦膜炎死亡606.4例(95%犆犐:445.9~862.2例),病死率為0.04/10萬(95%犆犐:0.03/10萬~0.06/10萬),損失生命年5.23萬(95%犆犐:4.15萬~6.54萬)。據2015年中國衛生統計年鑒顯示。2014年全國肺炎出院人數為187.3萬,病死率為0.64%;出院病例中,<5歲兒童占63%,≥60歲老人占16.7%[74]。甯桂軍等在甘肅省白銀市調查顯示,<5歲兒童肺炎發病密度估計為0.074/人年;其中0歲組最低(0.044/人年)、1歲組最高(0.088/人年)。
我國缺少全國性和全人群的PD監測數據,系統評價顯示,<5歲兒童肺炎病例中Spn檢出率為5.2%~11.0%[76],Spn也是老人肺炎的主要病原。孫謹芳等研究估計,中國2010年<1歲兒童Spn腦膜炎發病率為9.21/10萬,病死率為6.23%;1~4歲Spn腦膜炎發病率為5.56/10萬,病死率為4.26%。據死因監測系統估計,2013年全國Spn腦膜炎死亡1787例(95%犆犐:1474~2023例)。細菌性腦膜炎幸存者中,15%~30%留有神經後遺症。後遺症包括智力遲鈍、腦癱、聽力喪失和驚厥。
根據中國台灣地區全民健康保險醫療統和死因統計,2006-2015年<5歲兒童年平均菌血症(住院、門診和急診)為4786例,發病率為469/10萬,死亡6例,病死率為0.128%。8.5%的兒童菌血症是由Spn引起的。2008-2013年唐山市0~3歲兒童AOM的患病率為56.3%,4~6歲為29.2%。2013年唐山市173例上呼吸道感染并發AOM患兒中,Spn檢出率為10.37%[88]。2014年西安市290例兒童AOM分泌物中,Spn檢出率為18.73%。我國的下呼吸道感染和腦膜炎疾病負擔低于全球平均水平,但是全球疾病負擔研究結果顯示,2015年下呼吸道感染仍位列我國死亡和早死的前10位病因之一。2015年我國下呼吸道感染DALY占總疾病負擔的1.40%,腦膜炎DALY占總疾病負擔的0.15%;Spn腦膜炎DALY在腦膜炎中約占16.46%(DALY率5.95/10萬),占總疾病負擔的0.02%;Spn肺炎數據未見報告。
目前,我國PD總體經濟負擔的研究數據缺乏,但一些研究估計了全因肺炎和腦膜炎的醫療費用,其費用資料多數來自醫院診療記錄或醫保記錄回顧。這些研究顯示,不同地區費用有明顯差異,腦膜炎醫療費用遠遠高于肺炎,且<2歲兒童和>50歲老人費用相對較高。複旦大學根據全國醫保中心數據估計,2008-2010年我國全因肺炎的次均住院總費用分别為7650元、6598元和6545元;不同地區、不同醫保支付系統中肺炎治療費用有明顯差距,省會與直轄市的住院總費用是全國平均水平的3.48倍。上海市數據顯示,2011年肺炎患者的平均住院日為13.00d,住院次均總費用為10971元,患者的平均住院日和費用數據呈兩頭高中間低的分布,即<2歲兒童和>50歲的老人的患者例數和治療費用明顯高于其他人群;其中,<12月齡兒童住院次均費用為8918元,12~23月齡為7385元,50~64歲為10160元,≥65歲為14520元,而24月齡~34歲均低于7000元。此外,2011年上海市腦膜炎患者的平均住院日為22.63d,次均費用為23322元;各年齡段的平均住院日及費用情況都明顯高于肺炎患者,而低齡兒童及老人住院費用相對較高,其中<12月齡兒童次均費用為23823元,12~23月齡為28679元,24~35月齡為35651元,≥65歲為34495元。北京市和珠海市的CAP調查結果與上海市有差别,但直接醫療費用均超過萬元。北京市東城區2011年1月至2012年3月的一項樣本醫院調查顯示,成人CAP病例平均直接醫療費用為11119.37元,包括本人及家屬誤工、交通、護工的總費用為12147.97元,費用與年齡呈正相關。珠海市2012年8月至2014年7月的一項哨點醫院調查顯示,CAP患者平均直接醫療費用為12701.19元,總費用為16091.5元。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2012年在黑龍江省、河北省、甘肅省和上海市的四個鎮開展的社區人群問卷調查顯示,<5歲兒童臨床診斷肺炎的平均直接醫療費用為5722元,費用中位數為3549元;其中<12月齡和12~23月齡費用中位數相對較高,分别為3900元和4024元。
我國有兩項對實驗室确診的PD的醫療費用研究。複旦大學研究發現,2005-2009年上海市兒童醫院共診斷27例18歲以下IPD患者,其中0~1歲患者占48.15%,2~4歲患者占37.04%,≥5歲病例隻占14.81%[94]。資料顯示,他們的平均住院日為20.48d,平均治療費用為18517.39元,而Spn敗血症、腦膜炎和肺炎患者的平均醫療費用分别為22143.88元、28899.48元和4295.65元[94]。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急性腦炎腦膜炎監測研究顯示,2006年9月至2014年12月在山東省濟南市、湖北省宜昌市和河北省石家莊市的哨點醫院共診斷69例Spn腦膜炎,人均直接醫療費用為4.32萬元,直接非醫療費用為1.00萬元,總直接費用為5.32萬元;總間接費用為1.06萬元;總費用為6.38萬元。中國台灣研究估計,2010年50歲及以上成人中PD的直接醫療費用達34億新台币,其中肺炎住院費用占比超過90%。
4.3 血清型分布情況 Spn的緻病血清型分布在地理區域、年齡和臨床表現上有一定差異,但是從系統評價研究的結果來看,現有各種疫苗所包含的血清型覆蓋了包括我國在内各地大多數緻病的血清型,其中PCV7覆蓋60%左右,10價肺炎球菌結合疫苗(10 valentpneumococcalconjugatevaccine,PCV10)覆蓋約70%,13價肺炎球菌結合疫苗(13 valentpneumococcalconjugatevaccine,PCV13)覆蓋約80%,23價肺炎球菌多糖疫苗(23 valentpneumococcalpolysaccharidevaccine,PPV23)覆蓋85%以上。
4.3.1 全球血清型分布情況 Johnson等的1980-2007年文獻的系統回顧表明,Spn緻病血清型分布随地理區域、年齡和臨床表現的不同而不同。全球<5歲兒童約70%的IPD是由6~11種血清型所緻,最常見血清型是1、5、6A、6B、14、19F和23F。在WHO各區域中,1、5和14型導緻的IPD在全球占28%~43%,在20個最貧困國家中約占30%;19F和23F導緻的IPD在全球占9%~18%。在歐洲、北美洲和大洋洲,18C型也很常見。在納入各國免疫規劃之前,PCV7在全球各區域<5歲兒童IPD中的血清型覆蓋率為49%~82%,PCV10為70%~84%,PCV13為74%~88%。
2006-2007年,美國<5歲兒童中63%的IPD是由PCV13中包含但PCV7中不包含的6種血清型引起的。19A血清型的增加尤其必要,因為其似乎已成為美國最常引起IPD的替代血清型(非PCV7血清型)。2010年美國将PCV13納入兒童常規免疫程序,對8家兒童醫院的監測顯示,在住院的兒童中因血清型19A導緻的IPD減少了58%;但19A仍然是最常分離出的血清型。Iroh等系統評價2000-2015年非洲兒童IPD血清型顯示,IPD發病率為62.6/1000人年,PCV10和PCV13覆蓋率分别為66.9%和80.6%。
在PCV7上市前,PPV23所包含的23個血清型覆蓋了美國和一些工業化國家中約85%~90%的成人IPD。1996-2005年英國的監測顯示,在PCV7上市前,>5歲的IPD病例中,PPV23的血清型覆蓋率為92%。2000-2006年捷克基于實驗室的IPD監測有相似發現,PPV23的血清型覆蓋率在各年齡組無明顯差别,全人群血清型覆
蓋率為86.1%。
4.3.2 中國血清型分布情況 1980-2008年中國文獻的系統回顧研究認為,14、19A和19F型是我國<5歲兒童肺炎和腦膜炎病例中最常見的血清型,PCV7可覆蓋<5歲兒童約79.5%的血清型。韋甯等開展中國PD血清型分布的系統評價顯示, ≤18歲人群疫苗血清型覆蓋情況為:1996-2004年,PCV7為59.5%,PCV13為75.7%;2005-2013年,PCV7為60.2%,PCV13為84.8%。≤5歲人群侵襲性菌株疫苗血清型覆蓋情況為:PCV7為60.2%,PCV13為87.7%,PCV13能提供更高的覆蓋率。傅錦堅等系統評價中國内地健康兒童鼻咽部攜帶Spn及其血清型的分布顯示,中國内地健康兒童鼻咽部Spn的攜帶率為21.7%。PCV7覆蓋攜帶者血清型的47.3%,PCV13為64.1%。Lyu等系統評價2006-2016年中國Spn血清型分布,最主要的血清型為19F、19A、23F、14和6B型。PCV13對侵襲性和非侵襲性血清型的覆蓋率分别為76.2%~95.2%和59.0%~98.8%;PPV23對侵襲性和非侵襲性血清型的覆蓋率分别為84.0%~98.3%和67.9%~99.1%。
編輯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兒童醫院
呼吸科 秦強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