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女士在一天早晨起床時,突然感覺天旋地轉,如墜深淵,緊接着就感覺到惡心、嘔吐、心慌、出冷汗,症狀大概持續了1分鐘。
稍加緩解,她便立即趕往當地的衛生院,進行輸液等對症處理後,謝女士的症狀并未明顯好轉。
來到益陽市中心醫院就診,耳鼻咽喉頭頸外科醫生建議她做了一項檢查,最終診斷竟然是“耳石症”。
通過醫生專業的手法複位治療,謝女士很快就恢複了正常。
她逢人就說,耳鼻喉科醫生治眩暈,效果真是“立竿見影”、“手到病除”!
什麼是“耳石症”?
我們所說的“耳石”,并非外耳道内的“耳屎”,也不是外面的“石頭”進入外耳道内。
這種“耳石”,它位于耳朵深處,也就是我們所說的内耳,是與半規管相連的橢圓囊斑和球囊斑表面的碳酸鈣顆粒。
它跟腎結石和膽結石是不一樣的。
它自出生便伴随着我們,正常情況下它維系着人體的平衡。如果沒有這個“耳石” 我們将無法行走,無法生活。
在正常情況下,耳石附着在耳石膜上,就象一層鵝卵石小路。
在某些緻病因素作用下,耳石顆粒會從膜上“脫落”“漂浮”,進入到半規管裡。
當頭部轉動,半規管内耳石随體位變化,帶動内淋巴液流動,刺激半規管壺腹嵴上的毛細胞,便産生天翻地覆,翻江倒海的強烈眩暈感覺。此即“耳石症”。
“耳石症” ,又名“良性陣發性位置性眩暈”,簡稱“BPPV”。是最常見的耳源性眩暈疾病。
表現為頭部運動到某一特定體位時出現的短暫的陣發性的眩暈發作和眼震。
首先,它是“良性”的(這種眩暈不像腦梗塞或腦出血一樣危及生命,它具有自限性,是可以治療和治愈的);
其次,它是“陣發性”的(眩暈一陣陣發作,反複發生,緩解期和正常人一樣,眩暈持續時間幾秒、十幾秒,一般不超過一分鐘);
再次,它需要“位置性”(多在起床、躺下、翻身、低頭或擡頭時眩暈發作)。
為什麼會得 “耳石症”?
1、 勞累、熬夜、高血壓、糖尿病導緻的末梢循環供血障礙。
2、女性更年期時雌激素水平下降導緻的缺鈣。
3、老年性的,耳石器官老化導緻的退行性變。
4、繼發于梅尼埃病、突聾、前庭性神經炎、偏頭痛、中耳和内耳術後、人工耳蝸術後、耳硬化症、慢性中耳炎、頸性眩暈、耳毒性藥物損害以及頭部外傷等。
如何确診“耳石症”?
耳石非常小,無論是CT還是磁共振都無法顯示,那麼要如何診斷呢?
耳朵與眼睛之間存在着千絲萬縷的聯系,通過觀察 Dix-Hallpike及rolltest試驗時眼震情況,可以明确耳石症位于哪個半規管。
“耳石症”的治療
耳石症的治療,不是靠打針,也不是靠吃藥,一般首推複位治療。不同的半規管耳石症,複位方法不盡相同。
而複位的最終目的就是讓位于半規管的耳石回複到橢圓囊中。
(編輯Rainbow。圖片來源網絡,侵删)
,湖南醫聊特約作者:益陽市中心醫院 尹玉喜
關注@湖南醫聊,獲取更多健康科普資訊!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