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風習習,綠草成蔭,草木葳蕤,花兒搖曳……這是記者在南山區鵬城實驗室配套變電站二級邊坡處看到的一幕。在2020年底,這裡還是陡峭的岩石邊坡,3個月過後,就已經披上了漂亮的“綠衣”。這就是植被混凝土生态防護技術,破解了以前在陡峭岩石邊坡上“複綠”的難題。
植被混凝土生态防護技術,工人把特定的水泥、營養土和綠植種子等按一定比例混合成植被混凝土,經過加壓噴播到岩壁和邊坡上。然後通過滴灌、噴灌設施進行澆水,讓混凝土中的綠植種子破土而出,形成綠色植被,從而達到保留水土、減少揚塵、改善空氣質量、實現綠化的目的。
和傳統的邊坡“複綠”技術相比,植被混凝土生态防護技術解決了高陡邊坡尤其是岩質邊坡的生态修複問題。經過植被混凝土生态防護技術複綠的邊坡,慢慢地就能和周圍生态環境融為一體,無需人工養護,實現了邊坡防護和景觀綠化兩大功能的完美結合,是環境保護和國土綠化工程的一大突破,有良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植被混凝土生态防護技術是三峽大學1997年開始研發至今,問世以來多次獲得省級及部級科技進步獎及技術發明獎,獲授權國家發明專利50餘項、實用新型專利80餘項。
鵬城實驗室段配套工程一級坡前後對比
南山區建築工務署于去年引進植被混凝土生态防護技術,率先在原深歐石場斜坡地質災害治理工程中嘗試,後來深圳市瑞耀霖生态科技有限公司又在麗康路及鵬城實驗室段配套工程中試用,短短幾個月就取得良好的效果。目前,瑞耀霖生态科技有限公司進一步在前海路和華英路市政工程展開相應的技術應用。
“經過試用,發現植被混凝土生态防護技術環保意義比較明顯,可美化環境,修養水源,防止水土流失和滑坡,淨化空氣。對于石質邊坡而言,邊坡綠化的環保意義更加突出。” 南山區建築工務署相關部門負責人表示,和以前的邊坡複綠技術相比,植被混凝土生态防護技術有三個主要特點:抗沖刷能力強,适用于深圳雨水較多的氣候特點;肥力可持續,營造較好的植物生長環境;生态景觀效果好,綠化覆蓋率≥95%,噴播完2個月基本可實現先鋒植被物種整體覆蓋,通過引入本地物種,與周邊自然生态融為一體,可以使人工破壞的邊坡得到長期而穩定的生态修複,同時又兼具一定的景觀效果。
鵬城實驗室段配套工程三級坡前後對比
專家分析說,由于深圳土地資源所限,且山地較多,在城市的建設中不可避免開鑿山體造成大量的邊坡。在這些建設中采用植被混凝土生态防護技術能在2個月快速實現邊坡的複綠,工程主體完工的同時邊坡的生态也得到初步的修複。對以前使用傳統工藝的處理的邊坡也可以使用植被混凝土技術進行現狀提升,以後深圳市民的生活中基本看不到工程建設留下的痕迹。邊坡披上美麗的“綠衣”後,讓深圳更加宜居宜人。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