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山水畫的情與境

山水畫的情與境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7-26 09:21:34

作者:姜寶昌(中國國家博物館博士後)

我國唐代畫家張璪提出的“外師造化,中得心源”的藝術創作理論,對我國傳統山水畫的發展産生了巨大的影響。時至今日,這一理論依然發揮着重要作用。何為“外師造化,中得心源”?簡而言之,就是畫家要以造化為師,深入自然,觀照内心,通曉自然規律,豐富對自然的精神感受,把造化之美升華為藝術之美。它既是中國山水畫發展的核心思想之一,又蘊含着豐富的藝術哲學思想和美學價值,對當下寫生創作具有重要的理論指導意義。

“外師造化,中得心源”高度概括了“立萬象于胸懷”的審美過程,即從自然萬象到藝術意象的創造性轉化。“師造化”最有效的途徑便是實踐郭熙在《林泉高緻》中提出的“身即山川而取之”的美學命題,即畫家要在真山真水的寫生中進行審美觀照,“遍曆、廣觀,然後方知筆墨去處”,“遍曆”和“廣觀”成為“外師造化”的重要方法。

“遍曆”,需要畫家綜合自身修養去行萬裡路。通曉詩詞、書法等能使繪畫雅正,不流俗。如何加林創作的《仁懷山區寫生》《柳坪寫生》兩幅作品,作者以空靈的筆墨描繪了古村、老樹、菜田等詩意化的鄉村美景,淡淡的鄉愁在畫面中彌漫開來。這是藝術家遍尋傳統村落,以詩達意,以畫存形的結晶。畫家要帶着一顆文心,以“登山則情滿于山,觀海則意溢于海”的熱情遍遊山川,在客觀實景的遊曆中将審美體驗與創作融會貫通,将傳統筆墨的精髓在表現自然的過程中充分體現出來。

山水畫的情與境(外師造化中得心源)1

柳坪寫生(中國畫)何加林

“廣觀”,要求畫家在寫生中合理把握觀察事物與認識規律的方法,即所謂“緻廣大而盡精微”。行走于高山大野、山花爛漫之間,創作者能夠“遠觀其勢,近取其質”,如盧禹舜的《山村寫生》《古長城寫生》兩幅作品,從大處着力顯勢,注重景物的取舍和意境渲染,在筆墨關系上營造出萬千氣象;從小處着眼求變化,精雕細琢表現一山一石、一花一草,讓人們感受到一種全新語言風格裡的浪漫氣息,滲透出渾厚華滋的審美特征。所以說,“廣觀”需要畫家通過觀察研究自然規律,取得宏觀的認識,而後盡其情意,再從微觀層面由小觀大,由表及質,由此參悟山水畫的内在之美。

山水畫的情與境(外師造化中得心源)2

山村寫生(中國畫)盧禹舜

“方知筆墨去處”講的是對景寫生的實踐。“遍曆”“廣觀”是人與自然對話的第一個過程,即觀察與發現規律。對景寫生則是表現規律,是以筆墨取天地之生氣,反映“觀物觀我”的全過程,體現在“技”和“道”兩個層面。其中,“技”是要求畫家在積累素材的過程中尋求新的筆墨語言,在筆墨之美中創造新的表現方式,在尊重自然美的基礎上找到在中國畫審美範疇内的理性表達。如李崗的作品《南坪寫生》《阿勒泰寫生》,充分表現了地域題材與意境營造的獨特價值。藝術家針對不同的地域風貌采用不同的筆墨語言,濕筆暈染、枯筆皴擦等手法的運用恰當地表現了特定自然環境的風貌。筆者的作品《古村秋韻》《秋林寫生》則是經過對北方秋天的審美沉澱,在筆墨語言上嘗試了傳統與現代碰撞融合的方式,在色墨混合、枯濕濃淡、疏密取舍的對比中表現自然的生命力,畫面現場感十足。在“道”這一層面,則要表現出山水的神、情、氣、韻,作品要能體現出“天人合一”的傳統哲學精神,要能賦予自然萬象人文精神屬性,這也正是中國繪畫的精妙高深之處。

山水畫的情與境(外師造化中得心源)3

阿勒泰寫生(中國畫)李崗

山水畫的情與境(外師造化中得心源)4

古村秋韻(中國畫)姜寶昌

“外師造化,中得心源”是在寫生中解讀自然、表現自然,是實現“物象之真”和“規律之真”、實現山水畫“可觀、可行、可居、可遊”之妙境的不二法門。同時,它也是達到客觀與主觀互通互融、高度統一的極佳方法。将自然萬物轉換入有情思、有生命的藝術世界中,是升華自然表象的必由之路。

《光明日報》( 2022年09月25日09版)

來源: 光明網-《光明日報》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