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風不及花月長,芙蓉不如美人面。
小山重疊金明滅,鬓雲欲度香腮雪。懶起畫蛾眉,弄妝梳洗遲。
照花前後鏡,花面交相映。新帖繡羅襦,雙雙金鹧鸪。
——溫庭筠《菩薩蠻》
晨色清明之時,思緒尚未清明,朝陽映在床畔的山水屏風上,光影明滅,如雲山霧罩。
金色光影之中,美人從夢中醒來,鬓發如雲,香腮如雪,雲雪飄忽。
羅寒蕾繪畫作品
懶起畫娥眉,弄妝梳洗遲。
香遠益清,如出水芙蓉。
慵慵懶懶的春日,也變得靜日生香。
羅寒蕾繪畫作品
這首溫庭筠的菩薩蠻,曆來被解釋成各種版本。“小山”,有人稱是女子所畫的“小山眉”,形如小山,眉含青翠;有人稱其為枕前的山水屏風;還有人堅持“小山”為女子重疊如山的發髻。
或許是因為,美,總是可以讓人想入非非的。
所以無論哪一派的說法,“小山”都還是一個美的意象。蹙眉含煙,或是卧看山水,抑或是雲鬓交纏,都是美的。
羅寒蕾繪畫作品
其實中國的女子,向來都是愛好美的。
她們為悅己者容,也會為取悅自己而美。
她們在眉眼唇齒之間,千百年來都在寫一篇關于美的文章。
春日,尤甚。
羅寒蕾繪畫作品
黛眉。
《紅樓夢》中,寶玉為黛玉取字,見黛玉眉尖若蹙,便杜撰一句,“西方有石為黛,可代畫眉之墨”,送與黛玉“颦颦”二字。
石黛為青黑之色,磨墨可畫眉,其色淡雅至極,也古典至極。
每每看到此處,便總覺得黛眉當是世上最好看的眉。色翠如青山,下面是明眸剪秋水,山水相宜,溫柔款款。
畫眉石
而其實,在古代,女子所畫之眉,意義遠非黛眉二字。女子畫眉,好比男子做詩,輕重緩急,詩腳平仄都是極有講究的。深一點,淺一點,長一分,短一分,都是不一樣的容顔,不一樣的情意。
對于那時候的閨閣女子而言,畫眉是閨閣大事,也是人生大事。
描眉
若是遇着一個良人,閨閣之間,夫妻二人,描眉之樂,更是甚于其他。漢代張敞,憐惜妻子眉角受傷,每日都要為妻子描眉,便是誤了上朝也在所不惜。傳言向有人奏請皇帝此事,張敞的解釋卻是,“臣聞閨房之内,夫婦之私,有過于畫眉者。”
畫眉事小,夫妻之情卻是更深。
多少女子曾心願,能有一人,同照一面鏡,同畫一道眉,一生一雙人,同心到白首。
“玉纖淡拂眉山小,鏡中嗔共照。翠連娟,紅缥缈,早妝時。”一句“鏡中嗔共照”便是照見了多少纏綿的情事。
若是淺淺問一句,“畫眉深淺入時無”,便是盈溢了人間喜樂之氣了。
"畫眉深淺入時無"
胭脂。
嬌香淡梁胭脂雪。愁春細畫彎彎月。花月鏡邊情。淺妝勻未成。
佳期應有在。試倚秋千待。滿地落英紅。萬條楊柳風。
——晏幾道《菩薩蠻》
胭脂用盡的時候,桃花就開了。
胭脂帶着桃花的色,帶着桃花的氣。
胭脂,是色氣的桃花。
胭脂是個很奇妙的東西。它有濃麗的顔色,有馥郁的香氣。眼可觀色,鼻可聞香。換過來也是成立的。眼可看得到香氣,鼻可以感知顔色。于胭脂而言,美是通感。
晏幾道這首《菩薩蠻》,美人嬌香淡染胭脂雪,白肌似雪,粉面如春。胭脂豔豔,将鏡中點染得亦是香氣滿滿。在女子如桃花的面龐之上,一層薄薄的胭脂,便是一頁薄薄的春光。
在女子對鏡的妝容裡,胭脂其實已經可算最後一步了。
青絲已绾成最合宜的發髻,插上了簪钗,眉已成,鬓已裁,粉面妝容隻欠一抹紅暈。
據《妝台記》雲:“美人妝面,既傅粉,複以燕支暈掌中,施之兩頰,濃者為酒暈妝;前者為桃花妝;薄薄施朱,以粉罩之,為飛霞妝。”
魏晉女子妝容
胭脂的種類也日漸繁複,有了諸多顔色之分。
石榴嬌,大紅唇,小紅唇,淡心紅,聖檀心,露珠兒……不難想象,這諸多胭脂一起羅列開來時候,應該與現代女子的口紅收藏也無異了。
唐代周昉《簪花仕女圖》局部
古今的女子們,她們都不過勾一抹薄薄的紅,便可得整日的快樂,這便是女子。她們實際是世間最容易滿足的。
悅人最終仍不過是為了悅己,都不過是為了在這個世間留下一抹美的痕迹。
绾青絲。
古代女子十五歲及笄,以簪結發,表示已到出嫁的年歲;男子二十歲弱冠,需要束發帶冠,也可以談論婚嫁之事了。所以,绾青絲總是有不一樣寓意的。
羅寒蕾繪畫作品
《東周列國志》中有這麼幾句,“二八深閨不解羞,一樁情事鎖眉頭。鸾凰不入青絲網,野鳥家雞總是愁。”
青絲諧音情絲,喻指少女。
天真少女不知愁。未曾绾起青絲的時候,也是未曾入情網之時。
待做人婦的時候,長輩往往會給年輕的新婦梳頭。“一梳梳到尾,二梳梳到白發齊眉,三梳梳到兒孫滿堂。”梳發之時,她們懷着一份美好期望:願二人結發為夫妻,此生便是恩愛永不疑。
東晉顧恺之《女史箴圖》
在古代,日常人們對待頭發會有一種儀式感,因“身體發膚,受之父母”。
雲鬓花顔之間,或是钗,或是笄,或是簪,或是步搖等,都有不一樣的風情。因發的獨特之意,情人之間,多有以梳、钗或是簪子為信物的。
所以绾青絲,亦是挽情絲。
貼花黃。
讀《木蘭辭》時,看木蘭代父從軍時的果敢,看她軍營十二年的堅毅,人們總是快忘記木蘭是個女兒郎,直到她穿上舊時的裙裳,像一個平凡的女子,當窗理雲鬓,對鏡貼花黃,這才驚覺,原來木蘭也還是個女子。
貼花黃,如今已經不再盛行,但曾經卻是極受追捧的。
電影《十面埋伏》裡的花钿形象
久負盛名的“落梅妝”,便也是一種花黃。
相傳壽陽公主在梅樹下休憩,風吹梅花,一朵落于她的額上,久洗不去,成為梅花之印,反而為公主添了另一份美。宮人見此,紛紛效仿,一直到唐五代時期都十分流行。
電視劇《武則天》中的梅花妝
宋人陶谷所著《潸異錄》也有記載,“後唐宮人或網獲蜻蜓,愛其翠薄,遂以描金筆塗翅,作小折枝花子。”連蜻蜓翅羽都可以被用來作為花钿。果真為了美,自古女子都如是。
羅寒蕾繪畫作品
春風不及花月長,芙蓉不如美人面。
春日裡的美人,更勝六月芙蓉。
她們懂得欣賞世界,更懂得欣賞自己。
美人,便該是如此。
(轉自丨誰最中國)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