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其中飲食文化有它獨特的魅力。中國人将這些精妙的技藝發展成了一種習俗,一種文化,使得無數食客流連在大街小巷。令人垂涎的山珍,蕩氣回腸的美味,來自五湖四海的食材,無時不刻在觸動人的神經和味蕾。下面介紹一種家鄉的傳統美食——鹽城八大碗。
鹽城地處江蘇裡下河地區,這裡物産豐饒,民風純樸。來到鹽城你一定聽說過“八大碗”,而就在不久前,咱們“鹽城八大碗”已被國家工商總局核準為全國首例地方特色菜肴集體商标,成為宣傳鹽城、展示鹽城的又一靓麗名片,成為這座美麗城市的獨特印記。
一、鹽城八大碗的由來
鹽城位于江蘇北部,位于揚州和徐州之間,既有南方人的好面子,又有北方人的豪爽,所謂:鹽城人窮大方。上世紀七、八十年代,鹽城經濟落後,說難聽點,就是窮。熱情好客的鹽城人為了讓客人吃好喝好,又不能傷筋動骨,就地取材,利用當地魚蝦鮮美、蔬菜多的優勢,制作了原汁原味的地方土菜,這就是鹽城八大碗。
“鹽城八大碗”。一般隻有在親朋好友相聚的喜慶日子裡,才會滿滿擺上一桌齊全的“八大碗”,因此這也成了很多鹽城人心中,家鄉和親人的味道,成為童年的回味和兒時的記憶。
二、鹽城八大碗的制作及品味
第一道菜:膘,也叫肉皮雜燴。無膘不成席,号稱“江北頭道菜”,主材取自于肉皮,先将肉皮油炸,炸過的肉皮鹽城方言叫“膘”,香而不膩,多空滑爽,彈性十足,再輔以青菜、肉片、魚圓等配料,以骨湯煨炖,既成,濃白醇香,誘人垂涎,因膘多孔,恰如灌湯于其中,味道愈加鮮美。
第二道菜:紅燒糯米圓,也叫肉坨子。但鹽城的肉坨子與别處不同,不是純肉圓,是糯米肉圓,感覺不到肥膩。鹽阜農家忙過年,都要炸肉圓,将肉沫、雞蛋、蔥、姜、糯米攪拌,搓成圓狀,放油鍋裡炸,香味飄散,四鄰可聞,兒時為吃上幾隻剛出鍋的脆坨子,眼巴巴的,饞得直流口水,不知苦盼了多少時日,巴望着早點過年,是兒時的一種夢想,成為多少鹽城人抹不去的鄉愁。八仙桌一桌8人,一碗25個,1人3個,碗裡還餘1個,富餘之意 ,你可不要貪吃,得留到碗裡一個。
第三道菜:蘿蔔燒淡菜。看似普通的一道菜,卻代表着酒席上有海鮮。食材取自于鹽城海邊淡菜和最普通的蘿蔔,别小看這蘿蔔燒淡菜,其鮮美程度、營養價值,遠超某些高貴的食材。《日華子本草》說,淡菜“煮熟食之,能補五髒,益陽事,理腰腳,消宿食”,是補虛益精、溫腎散寒、治體質虛弱、氣血不足之佳品。
第四道菜:雞絲燴粉絲。雞湯鮮美,肉嫩味美,同樣是家常食材,卻如此滋味奇妙。鹽城人也總那麼實誠,一碗雞絲燴粉絲,乃是草雞肉拆絲,與粉條燴成。那個年代雞肉金貴,或可摻以部分豬肉,但鹽城人不蒙人,這也是鹽城鄉土文化的一個特色。
第五道菜:漲蛋糕。用韭菜與雞蛋燴制而成,成本低廉,吃起來特别下飯。“漲蛋糕”更是為的讨個口彩,寓意節節高。純樸、善良的鹽城人已将飲食與文化完美的融合。
第六道菜:芋頭蝦米羹。這道菜也是鹽城人逢年必吃的一道菜,芋頭、肉丁、香菇丁制作而成,味道鮮美。裡面加了芋頭,寓意來年“遇”好人,而菜名裡的“羹”字又寓意“更”,期待來年萬象更新。
第七道菜:紅燒肉。這是地道的家常菜,得用上好的五花肉,俗話說“肉肥中瘦”,将肉放鍋裡烹制,肥油沁到瘦肉裡,吃到嘴裡,肉汁鮮嫩、口齒留香,回味無窮。如果用純瘦肉,就做不出這種味道,鍋裡放的油再多,也隻能浮在瘦肉的表面,沁不到裡邊去,吃起來就沒有這麼鮮嫩爽口。在吃這道菜之前,要放個鞭炮,主人要親自上菜,寓意隆重和禮儀。
第八道菜:紅燒鲫魚。說到魚,不僅是鹽城人,中國人都愛魚,“魚我所欲也”。魚還與“餘”同音,象征“年年有餘”之意,期望能帶來好運。而這最後一道魚是留給主人家的,意味着“年年有餘”,動筷子的人很少,這也體現了鹽阜人民的一種禮儀文化。
鹽城八大碗是鹽城地方的一種美食,成為美麗鹽城這座城市靓麗的名片,是許多鹽城人兒時的夢想、童年的回憶,更是一段抹不去的鄉愁。純樸善良的鹽城人早已将這一美食,完美地與中國傳統文化相融合,寓意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與祝福。#真知新坐标#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