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聽障學生認知訓練效果

聽障學生認知訓練效果

圖文 更新时间:2025-01-12 20:58:02

澎湃新聞記者 程婷

“奮鬥的青春最美麗!在你們中間,有一位從小患有聽力障礙的特殊同學,她經過上萬次的努力才學會了發音。求學路上,她付出遠超常人的努力,在困難的曆練中茁壯成長,終以616分的好成績考入我校特殊教育專業,圓了華師夢。她說:‘我希望愛的雨露能灑滿每一個角落,希望每一位聽障的孩子都能聽見花開的聲音。’”在華中師範大學2022年新生開學典禮上,華中師大校長郝芳華這樣介紹一名本科新生。

聽障學生認知訓練效果(聽障女孩入讀特教專業)1

楊雨盟。本文圖片均由受訪者提供

這名新生是成長于湖南嶽陽的18歲女孩楊雨盟。幼時,她疑因高燒導緻發育落後,2歲半才學會走路,也聽不到外界的聲音。3歲多,她在社會愛心人士的幫助下植入人工耳蝸,之後經過艱難的語言訓練才真正融入有聲世界。

成長之路的艱辛,反而讓楊雨盟更富有愛心、責任心,她希望用自身經曆去鼓勵殘障孩子,幫助更多殘障孩子去克服身體的缺陷,真正融入社會。為了實現這一願望,楊雨盟今年高考後第一志願填報了華中師大特殊教育專業。

近日,楊雨盟向澎湃新聞講述了自己逆風而行、向陽生長的故事。

收到華中師大

今年首份本科錄取通知書

“我已經到宿舍了,這個是我的3号床。”今年9月開學季,初入大學的楊雨盟通過視頻向家人介紹着自己新宿舍内的環境,聲音清亮,吐字清晰,發音标準。

如果她不主動向人介紹自己的情況,别人很難看出來她是一名聽障女孩。

過去的十餘年間,她和所有正常人的孩子一樣,去普通學校上學,參加各種活動,還培養出了繪畫、剪紙、主持等興趣愛好,并曾獲得過市級、省級乃至全國各類少兒才藝表演等十多項榮譽大獎。

但和大多數孩子不一樣的是,她要戴上人工耳蝸才能聽見這個世界的聲音。

每晚睡覺前,楊雨盟會摘下耳蝸,在無聲的世界裡進入睡眠。“人工耳蝸所用的紐扣電池,一組大概能持續供電20個小時;如果晚上睡覺摘下人工耳蝸,能省點電,一組電池大概能用一天半。”楊雨盟告訴澎湃新聞。

所以,早上耳邊的鬧鐘響再大聲她也聽不見。上大學以前的早晨,楊雨盟或是被媽媽推醒,或是在生物鐘的作用下“到點”自然醒。

進大學後,楊雨盟毫不避諱地跟舍友講述了自己的情況,請舍友在她該起床而未起床的時候,将她推醒。

雖然人工耳蝸大大提升了楊雨盟的聽力能力,但她依然會遇到一些聽力上的問題。比如,坐在大教室的後排,會聽不清老師在講台上講什麼。中小學時代,老師了解到楊雨盟的情況後,通常會将她的座位安排在教室前排。

成為第一排“常客”的楊雨盟,聽得清老師的聲音了,卻聽不清後排的同學回答老師提問的聲音。因而,很多時候,楊雨盟會專注地聽老師的提問、分析和點評,有不理解之處就記下來,課後再問老師。

上大學後沒有固定的教室和座位,楊雨盟就每次提前一點進教室,找一個前排的座位坐下。

從小到大,楊雨盟一直積極樂觀地面對學習和生活。在她家裡,有一塊寫滿了“每天進步一點點”“我學得很慢但我不後退”“打起精神,繼續努力”等内容的字牌,冰箱上還貼着“超越自我”的剪紙。

楊雨盟從小到大學習成績優異。今年高考,楊雨盟取得了616分的好成績,并第一志願填報了華中師大特殊教育專業。

有人問楊雨盟:你為什麼不去選一些更好的專業?她回答說,因為她想通過自身的例子去幫助更多的殘障孩子,讓他們知道,他們完全可以通過自己的努力,像正常人一樣去從事各種各樣的工作。

今年7月16日,華中師大黨委書記趙淩雲專程前往湖南嶽陽,将該校今年第一份本科錄取通知書送至楊雨盟手中。

“我之前沒有想過自己會收到學校的第一份錄取通知書,有點驚訝也有點緊張,擔心自己會不會辜負學校、老師的期望。”楊雨盟說,“這也激勵着我更好地去規劃自己的大學生活,更好地去學習和提升自己。”

經過上萬次練習,

終于學會叫出一聲“媽”

樂觀自信的楊雨盟,是在上中學之後,才通過父母在日常生活中的隻言片語,知道自己的成長曆程有多不容易。

出生于2004年的楊雨盟,半歲之前也是一個會循聲扭動小腦袋的孩子。大約半歲時一場高燒之後,她對外界的動靜沒有那麼敏感了。1歲半時,楊雨盟被确診為聽力障礙一級。由于常常需要去醫院做康複訓練,原本在藥廠上班的楊雨盟媽媽張朝輝辭掉了工作。

2008年1月,在相關機構和社會愛心人士的幫助下,楊雨盟成功進行了耳蝸植入手術。

在楊雨盟的記憶裡,術前她在醫院做了很多檢查,并且得知需要剃光頭。“那時三歲多,已經有了模糊的性别意識,知道愛美,因抗拒剃光頭而哭鬧得很厲害。”楊雨盟記得,最終她還是剃了光頭,做了手術。術後她的腦袋被紗布纏着,右耳那一側鼓着一個很大的包。

因此,楊雨盟小時候很害怕去醫院,很害怕見醫院的白床單,以至于有次和媽媽去住酒店,見到白床單就哭着喊“我不要住醫院”。

經過一個多月的術後傷口恢複期,2008年3月3日,楊雨盟的人工耳蝸終于開機調試使用了。

“從無聲的狀态,突然進入有聲世界會覺得好吵。我本能地總想扯下人工耳蝸扔掉。”楊雨盟說,經過一個多月的扯下人工耳蝸又被戴上的經曆之後,她才逐漸适應外界的聲音。

但對年幼的楊雨盟來說,最難的不是如何去聽見和适應這個世界的聲音,而是聽懂不同聲音的含義,并且能發聲表達。

為了幫助女兒盡快學會開口說話,張朝輝帶着楊雨盟到北京進行語言訓練。

楊雨盟已經不記得自己如何學會發音,她隻記得自己發出的第一個音是“媽”。多年後,她才從父母口中得知,這是她經過上萬次練習後的成果。

楊雨盟還記得另一個細節,她學着喊“外公”時,“g”的音總是發不出來,看大人嘴形也無從模仿。“後來我媽媽給我喝水,讓我仰着頭‘滋’幾次水,就會不自覺發出了‘g’的音。”楊雨盟說,被嗆了很多次水後,她終于能清楚地發出“g”的音。

楊雨盟小時喜歡吃海苔,為了鍛煉她舌頭的力量,媽媽常故意把海苔貼到她的嘴唇邊,讓她試着用舌頭把海苔舔進嘴裡。到2008年年底,她甚至能唱出簡單的兒歌了。

除了要學發音,楊雨盟還需要學習聲音與具體事物的關聯、對應關系,理解發音相同的字詞所指的事物、具體意義。

“在我的聽力障礙确認後,我媽媽就開始去聽各種專家講座,并且了解到,在孩子聽不見的時候就可以開始進行識字訓練了。”楊雨盟還記得,在北京進行康複訓練時,一個圓月夜,她睡不着覺,媽媽就帶她到鼓樓附近看月亮,并用水在地上寫了一個“月”字。再後來,媽媽用月餅跟她類指“圓月”後,她懂得指着自己的眉毛去類比“彎月”。

楊雨盟的媽媽聽說,參加過專門播音主持學習的聽障孩子,康複效果會比沒有參加過這種訓練的孩子好。于是,五六歲時,楊雨盟開始了報班學習播音主持之路。

就這樣,楊雨盟慢慢找到了通往有聲世界的鑰匙。到上小學的年齡,她已經可以聽聲辨物,和正常孩子一樣去普通小學上學了。

“在我自己的記憶裡,聽障這件事沒有給我的學習帶來多少困難。我的父母一直以來為我營造的環境,讓我覺得我跟其他同齡人沒有什麼不一樣。”楊雨盟說。

熱心公益,

未來将返鄉從事特殊教育事業

楊雨盟的父母,尤其是媽媽張朝輝,為了她能聽到這個世界的聲音,付出了很多艱辛。到楊雨盟能去正常上學時,張朝輝的聽障兒童康複訓練知識經驗已經非常豐富。

聽障學生認知訓練效果(聽障女孩入讀特教專業)2

楊雨盟(中)和她的父母。

大約在楊雨盟上小學三四年級時,張朝輝重回職場。這次,她去了嶽陽當地的一家康複中心,當聾兒語訓老師,希望用自己在康複訓練方面的知識經驗去幫助更多的聽障兒童。

受自己的經曆和媽媽的影響,楊雨盟從小就被鼓勵着去參加各種幫助殘障人士的公益活動。

有時候,楊雨盟會去分享自己的成長故事,鼓勵其他聽障孩子堅持康複訓練。更多的時候,楊雨盟會和一些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去陪聽障兒童玩耍,做手工。

“聽障孩子的康複訓練是年齡越小開始越好,因此并不是每個聽障孩子都有機會學會發音、說話。對很多孩子來說,更重要的是要讓他們能夠真正融入社會生活。”楊雨盟說。

今年高考成績出來後,楊雨盟遵從自己的内心想法,填報了華中師大特殊教育專業。

“我從小到大認識了很多像我一樣的聽障人士。其中有些經濟條件不錯的家庭,比較及時地為聽障孩子做手術植入了人工耳蝸,但由于沒有進行比較好的康複訓練,孩子聽不懂外界聲音、學不會發音表達,相當于手術白做了。”楊雨盟說,“所以我意識到了康複訓練的重要性,想通過學習特殊教育專業知識,去讓更多的人認識到:聽障兒童并不是戴上人工耳蝸後,就能夠像正常小朋友一樣學會聽和說的,是需要專門進行康複訓練的。”

作為公費師範生,楊雨盟大學畢業後,将回到湖南省内的特殊教育學校從教。未來她還将讀專業相關非全日制研究生,在一邊上班一邊讀研中促進教學相長。

回顧自己的成長之路,楊雨盟說,“人生不能給自己設置太多限制。有時候,很多限制是自己設下的,不是外界設下的,我們完全可以去打破那些限制,朝着自己的目标去努力。先慢慢去探尋到自己的夢想,再逐漸去鋪出一條路來,一步步去實現夢想。”

聽障學生認知訓練效果(聽障女孩入讀特教專業)3

本期編輯 鄒姗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