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理發店有那麼多騙局?全叔,是微博網友對成都全搜索新聞網的昵稱《全叔讀報》是我們開發的一個品牌欄目,不那麼正經八百,但也不會一副很low的樣子,我來為大家科普一下關于為什麼理發店有那麼多騙局?以下内容希望對你有幫助!
全叔,是微博網友對成都全搜索新聞網的昵稱。《全叔讀報》是我們開發的一個品牌欄目,不那麼正經八百,但也不會一副很low的樣子
本期撰稿/陳幾手
近日,據媒體報道,一位女市民原本隻想簡單地洗個頭剪個發,卻因被誘導辦會員卡、店家對收費準含糊其辭、會員卡使用受限等“連環扣”騙術,在某美發店被迫消費了一萬三千多元。
其實,對普通人來說,“天價美發店”早已不是什麼新鮮事。2015年10月,長沙女子做頭花費3.8萬元的消息也一時甚嚣塵上。美發行業從業者素質參差不齊、監管混亂的現狀,不得不讓人提心吊膽地思考:如何才能盡量避免落入陷阱,少花冤枉錢。
在“冤大頭”的目标選擇上,無良美發店一般“重女輕男”。男性很少會像女性在頭發上有燙、染、焗、拉、護理那麼多的花樣,大多數就是剪個頭發,無利可圖。在媒體曝出的各種“天價美發店”新聞中,受害者絕大多數都是女性。
當心“免費體驗”變成強行辦卡。場景一般是這樣的:“我們理發店今天有著名造型師來,店長要求我帶20名顧客去體驗下,隻用坐五分鐘,我現在隻差幾個名額就完成任務了。”或者“我覺得你的外形/頭型特别好,來店裡我幫你免費做個頭發,你當模特幫我們宣傳一下就行”。一旦以免費為幌子成功把你領進店,“清理頭皮”、“精油開背”、“身體舒展”等招數,有的是辦法讓你消費。但他們套路都很類似,隻要多個心眼,就能省去不少麻煩:大多以幫忙、免費體驗等為借口,在寫字樓、商場等地方守株待兔,對準年輕時尚、面容姣好的女性出擊。
美發店還會極力遊說消費者辦卡充值,表面上看折扣确實讓人心動,實際上消費者在消費過程中很難得到真正的優惠。辦卡時,故意将各種價格提高,然後跟你說打折,而且往往餘額不會退還。很多美發店靠現金流快速擴張,比如一個老闆投資50萬開一家店,等辦完50萬的卡之後繼續開第二家……在短時間内做到無本萬利。辦卡界的“祖師爺”永琪美容美發用6年的時間快速擴張到300家店面,并且90%以上的消費者都是充值會員。但對部分散落街頭巷尾規模較小的美發店來說,更常見的情況是靠着預付卡回收成本後頻頻跑路。之所以出現這樣的局面,主要是因為現在的美發店,在收到預付款後,扣除房租、員工薪資等當期的成本後,剩餘部分直接當利潤進行分紅。
便宜的發型師永遠沒空,但其實你實在沒必要花大價錢找一個叫Tony的“總監”來給你做頭發。美發店裡通常都有“店長”、“副店長”、“總監”、“技術總監”、“發型總監”、“高級設計師”等不同的職稱,收費也大不相同,而他們推薦給你的肯定是某“資深”設計師。其實總監和非總監在理發技術上可能差距并不大,隻是他們的客源、剪發時間、溝通等技巧上有不同。國家倒是有一套理發行業的職業技能等級考核考核,美發師按國家标準可劃分為國家職業資格五級(初級)、四級(中級)、三級(高級)、二級(技師)、一級(高級技師),同時配有勞動保障部門核發的《美發師》職業資格證書,但事實上,理發店裡都是自己的一套規矩,也不會給客人出示什麼證書。
不要迷信美發店裡的護理産品,大多數東西你都能在馬雲家用便宜十數倍乃至數十倍的價格買到。美發師喜歡給你推薦一些頭發護理的産品,有頭發營養的、有柔順的、有補水的、有去油、甚至還有生發的,簡直無所不能。事實上呢?無非就是護發素和發膜這一類的産品,而且很多都是批量低價購買的産品,質量未必比自己買的那些好。
有沒有發現美發店的小哥對你愛理不理?你隻剪個頭發,換我我也不理你啊。剪發本來就無利可圖,并且還要和店裡分成,那想賺錢怎麼辦?還是靠推銷增值服務。“染發對各種膚質的人都無害”、“離子燙适合所有人”、“ 護發用品有助于頭發生長”、“燙發可改善較差的發質”、“進口燙發劑絕不傷發”……當你聽到這些似乎很有道理但實際上一派胡言的說辭時,就要好生長個心眼了。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