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生活中,經常會聽到這樣一句話:“我喝水也會發胖”。很多人平時吃的很少,卻還是很容易胖。這是為什麼呢?
中醫認為,脾主運化。一方面運化水谷精微,化生氣血,營養全身的四肢百骸;另一方面運化水濕,調節體内水液代謝的平衡。當脾的運化水谷和運化水濕的功能出現不足時,就會導緻體内代謝紊亂,加之嗜食肥甘厚膩之品,又缺乏運動,能量消耗較少,多餘的水分和代謝産物,不能正常通過大小便排出體外,而是堆積于體内,造成人體浮腫,體重增加。
多餘的水分和濕濁之氣,在體内瘀滞日久,很容易聚合成痰,也就形成了我們所說的痰濕體質。正所謂“胖人多痰濕、胖人多氣虛”。當體内痰濕堆積,也會阻礙氣的升降出入,使脾的運化功能失調,脾之氣無法正常上升,一方面表現為眼睑浮腫,另一方面也會因氣虛,導緻腰腹部肉肥下垂,像挂着一個遊泳圈。
因此,從中醫角度來減肥的話,我們就應該以祛痰除濕,溫陽健脾,消導通利,恢複髒腑的升降功能為主。具體方法介紹如下。
1、化濕法——脾虛濕阻型,以神倦乏力,胃口不好,胸悶脘痞為主要表現者。
2、祛痰化濕法——以頭重如裹,肢倦乏力,胸悶痰多為主要表現者。
3、利水法——用于脾虛濕阻型,以面浮肢腫,或尿少浮腫,腹脹便溏為主要表現者。
4、通腑法——平素嗜食辛辣刺激、抽煙飲酒,大便幹燥,或習慣性便秘,瘀濁積滞,腑氣不通而伴有腹脹、胸悶、憋氣者。
5、疏利法——肝郁氣滞型,以口苦心煩,郁悶不舒,胸脅脹痛,月經不調,經前乳房脹痛為主要表現者。
6、健脾益氣法——以神倦乏力,少氣懶言,易出虛汗,或大便溏薄,胃口不好為主者。
7、消導法——常有暴飲暴食史,以食後飽脹,脘腹脹滿,舌苔厚膩為主者。
8、溫陽法——病久,年齡偏大者,以怕冷,腰酸,四肢沉重,嗜睡,濕盛,脾腎陽虛為主者。
總之,健脾益氣是虛胖之人調養的根本。平時我們可以吃一些補氣健脾的食物,如山藥、薏苡仁、蓮子、芡實、冬瓜、赤小豆、荷葉、山楂等。它們能夠健脾、化濕、利尿、降脂,堅持食用,體内的痰濕就化開了,氣機就通暢了。此外,還要長期堅持有氧運動,最好的方法是散步,每天至少1小時以上為宜。
好啦,今天的健康知識就分享到這裡。喜歡的話,請及時關注中醫藥養生知識科普,我将持續為大家帶來優質内容!,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