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山東聊城白事行禮

山東聊城白事行禮

圖文 更新时间:2024-09-07 11:22:01

山東聊城白事行禮?本報記者 陳金路“哭亡為喪,埋土為葬”這是古人對喪葬禮儀的诠釋,從字面意思可看出,喪葬禮儀有數個環節,現在小編就來說說關于山東聊城白事行禮?下面内容希望能幫助到你,我們來一起看看吧!

山東聊城白事行禮(聊城舊時喪葬禮儀知多少)1

山東聊城白事行禮

本報記者 陳金路

“哭亡為喪,埋土為葬。”這是古人對喪葬禮儀的诠釋,從字面意思可看出,喪葬禮儀有數個環節。

“地處魯西的聊城,喪葬禮儀一般要經過守靈、入殓、下葬、祭祀等數個環節。”9月9日,聊城民間文史學者劉洪山說,因過世人的身份、各時期的社會環境以及過世人家裡經濟條件的不同,喪葬禮儀有繁有簡。如今,白事簡辦、移風易俗樹新風,正成為人們的普遍共識。

通常稱人去世為“老了”

在聊城,成年人病危時,就要趕快穿壽衣、壽襪、壽鞋,戴壽帽,俗稱“裝老衣”。

“聊城民間舊俗極講究壽終正寝,即凡是正常死亡的人,應盡量避免在病床上咽最後一口氣,去世前一般就要為其沐浴更衣,也就是所謂的穿‘裝老衣’,然後再移至正屋明間的靈床上,在親屬的守護下,度過最後時刻。”研究聊城民俗文化多年的聊城大學曆史文化與旅遊學院碩士生導師孫雪岩說。

若逝者為男性,穿“裝老衣”時,通常由兒子和女兒來料理,逝者若是女性,則由女兒和兒媳來料理。除穿“裝老衣”外,家人還會為逝者擦洗臉、手、腳,梳頭,剪指甲等。

“所有的壽衣都沒有扣,是用布帶子系上的。”劉洪山說,此舉取“帶子”之意,即後繼有人。現在一般都是買現成的壽衣,以前都是做壽衣。做壽衣時,不能啼哭流淚。“據說,淚水若滴到壽衣上,會導緻兒女心神不甯。”劉洪山認為,這寄托着對後人的一種美好祝願。

聊城民間忌說“死”字,通稱“老了”“老大了”,或稱“去世”“逝世”。“‘裝老衣’這個稱呼也由此引申而來。”聊城民俗研究者孫小辰說。

在聊城民間,人去世後,把谷草鋪在靈床兩側的地上,子女眷屬跪于草上,男左女右,稱為“守靈”。

無論逝者生前子女孝或不孝,發喪期間都被稱為孝子、孝婦、孝女。如果逝者的長子已去世,其即使有次子、三子,也要由長孫充當孝子,稱“承重孫”。

出殡前,棺材在靈堂停放稱“停靈”,一般為3天,也有5天、7天、9天的。停靈期間,子女日夜守靈。舊時守靈,男不剃頭、女不梳發,朝夕祭奠,早燒“雞鳴紙”,晚焚“夜辰香”。有的大戶人家還雇一班或幾班喇叭吹手,用來烘托治喪氣氛。

大小門均貼白紙黑字喪聯

“出殡日,逝者家中大小門上都要張貼上白紙黑字的喪聯。”劉洪山表示,喪聯上大多寫“紙灰飛作白蝴蝶,淚血染成紅杜鵑”“慎終須盡三年禮,追遠長懷一片心”“儀文删盡難删淚,喪局稱家不稱心”“淚血濕遍靈前地,哭聲震破廬中天”,門心貼“哀”或“喪”字,大門口挂白布喪幛,上貼“當大事”。

經過一系列祭奠程序,棺材入坑後,逝者家人要為其圓墳。圓完墳,衆人埋土,待埋成墳,将靈幡插到墳頭,家人再“辭靈”。随後,家中的執事人安排人拆掉靈棚,打掃完停靈的正屋以及院子,喪禮才算完畢。

“十裡不同俗,五裡改規矩。”孫小辰說,聊城各個地方的喪葬習俗不盡相同,随着時代的發展,移風易俗觀念深入人心,越來越多的家庭選擇白事簡辦,社會風氣越來越好,形成了“厚養薄葬”的文明新風尚。很多人意識到,要在老人在世時,多給予關懷關心關愛,盡到贍養義務,讓老人安度晚年。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