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句話這麼說“萬物皆有縫隙,那是光照進來的地方”,如同我的名字一樣,我就是一個小孔,是光照進眼睛的通道。
1、其實我真的不黑
人人都說我是黑色的,其實我隻是從外面看上去呈黑色,瞳孔本孔是沒有顔色的哦!
我所居住的眼球,其外壁被一層色素膜所包裹,這層色素膜由虹膜、睫狀體和脈絡膜所組成,構成一個暗室,導緻眼睛裡面是密不透光的,因此從外界看進去,裡面是個黑洞,沒有反射的光線才呈現黑色的樣子,我就這麼被“黑”的。
2、我會變大變小
這裡介紹下我的鄰居“虹膜”,我倆關系可是老鐵了,真真叫做好到不可分離。
我就位于虹膜的中間位置,我會變大變小也都仰仗于虹膜老兄的兩種平滑肌。一種是沿着我的周邊呈環形排列的平滑肌,嘿嘿,他被叫做瞳孔括約肌哦。括約肌收縮時我就會被縮小;還有一種是沿着我的周邊呈放射狀排列的平滑肌,也以我的名字打頭被命名,叫做瞳孔放大肌。放大肌收縮時我就會被散大。
在虹膜老兄的幫助下,我可以反射性地調節自身的大小。當光線增強時,我縮小;當光線減弱時,我又會散大。主要目的是調節進入眼球光線量,始終保持适量的光線進入眼睛,使落在視網膜上的物體形像既清晰,而又不會有過量的光線灼傷視網膜,就好像照相機裡的光圈一樣。
除随光線的強弱變化外,我的大小還與年齡大小、屈光、生理狀态等因素有關。比如,老年人相對較小,而幼兒至成年人的相對較大,尤其在青春期時會變得較大;還有情緒緊張、激動時我也開大,深呼吸、腦力勞動、睡眠時我就縮小等等。
此外,當有某些疾病,或使用了某些藥物時,我的大小也會被改變。例如,在給小朋友的眼睛驗光時,醫生就需要用藥物使我放大,這樣的散瞳驗光才能更準确地檢測小朋友眼睛屈光的程度。
3、如果發現不“黑”了,趕緊找醫生
作為人類的瞳孔,正常情況下我為圓形,看上去呈黑色透明,兩側等大,直徑約2.5毫米,除了生理調節變化外,若我的直徑小于2.0毫米或大于5毫米,邊緣不規則,色澤異常,對光反應遲鈍或消失等,常常會預示着一些疾病的發生。
呈白色見于白内障後期、虹膜睫狀體炎、視網膜母細胞瘤等,或全身性疾病如糖尿病;
呈青綠色常見于青光眼;
呈紅色常見于眼外傷或某些眼内出血疾患。
這時需盡早盡快到醫院就診治療,警惕大意失視力!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