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消費日報網
近日,藝術是表達——2020年耳朵人藝術夏季學生作品展在線上媒體開展。
本次展覽主題“藝術是表達”充分與耳朵人的教學理念相契合——
對于孩子來說,藝術是什麼?
藝術是表達,是心靈和精神的呈現。
表達什麼?
成人往往用藝術來表達自己的内心世界、思想、價值觀和人文關懷,而孩子往往用藝術來表達自己的喜怒哀樂。
展覽集中展示了耳朵人夏季線上課程中,近千幅學員優秀作品。展覽按照4-6歲、7-9歲、10-14歲年齡段,分别以“表達·故事”、“表達·發生”、“表達·實驗”三個方向演繹了“藝術是表達”這一主題,并分三次進行線上推送展出。
參展作品《垃圾城市》(作者陳瑤,8歲,來自北京)
在展覽的作品中,一方面,看到了孩子們從生活中捕捉的衆多畫面,這無疑表明了耳朵人孩子強大的感知力和情感表達能力。另一方面,更是看到了他們對身邊事物、對生活的思考,他們正在萌芽的價值觀與世界觀。
參展作品《大相撲》(作者木木,5歲,來自日本)
據悉,2020年耳朵人藝術夏季學生作品展,還對其中的優秀學員進行了學員、老師、家長全方位的采訪,對孩子作品的内容和形式進行了深度解讀。
“有時很驚歎孩子對身邊事物的觀察力和感知力,身為大人有時也自歎不如,從他的畫裡可以更多的了解到他内心喜歡和感興趣的世界。”一位參展孩子的媽媽如是說。這些作品或童真、或有趣、或感人,無不是孩子用畫在表達、講述生活中的故事。
參展作品《世界》(作者辜琪越,9歲,來自四川)
作品《怪獸與鴿子搏鬥》是一位六歲的小朋友所創作,這幅作品講訴了因遇到一隻受傷鴿子而帶回家搶救,并在祈禱中奇迹般活過來的感人故事, 從他的畫裡看到了他對生命的敬畏與尊重,哪怕隻是一隻小小的蟲子。
作品《垃圾城市》描繪了孩子眼中不進行垃圾分類,城市會真的變成一個破爛不堪的垃圾城市的場景。作品《賣漢堡的羊角機器人》講述了一個長着類似羊角的機器人在售賣漢堡的故事。孩子們不僅把生活中的一切作為畫畫的素材,在畫畫的表達方式上也豐富多彩,彩筆的繪畫作品、泥塑材料利用、拼貼與雕塑的結合、疊印的使用等。
參展作品《枯萎了》(作者吳晴朗,5歲半,來自廣東)
“耳朵人的課程帶給吳晴朗是實驗探索的精神,是堅持的精神,是獨立的人格。” 耳朵人嘻嘻老師在采訪中說道。
此次展覽策展人、耳朵人創始人田太權認為:“孩子畫畫應是随心所欲的魔術,是自編自玩的遊戲,是喜怒哀樂的盡情渲洩,是幻想與思想的自由表達。因為孩子畫畫是沒有任何功利的,是自發的、不由自主的畫畫。這是一種本能的沖動,本我的自然流露。”
參展作品《看着手機我就是世界的王》(作者馬資喬,7歲,來自甯夏)
耳朵人是當代藝術家田太權于2011年創立的少兒藝術教育品牌,用自主研發的一系列原創、實驗性課程,面向4-12歲兒童進行藝術素養、思維開放、自由創作為主導的藝術教育。
據了解,自2011年耳朵人成立以來,每年田太權都會組織耳朵人學員的作品進行策展,今年不同的是,展覽形式由往年的線下展覽改為了今年的線上展覽,且參展學員已經涵蓋中國、日本、德國、澳洲等多個國家,這些學員通過在線直播學習的方式,學習時長均在3-6個月。
耳朵人每年組織展覽,其目的在于,一方面是作為耳朵人理念下教學結果的一種呈現,另一方面,也讓耳朵人的少兒美育理念影響更多人,從而影響現有的少兒美育體系。
本次藝術是表達——2020年耳朵人藝術夏季學生作品展将在7月下旬至8月上旬線上展出,了解更多展覽作品及故事,可通過耳朵人同名公衆号、微博、百家号、搜狐号等平台獲取。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