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與“法律”是什麼關系?
無論是對于社會科學領域頂尖的專家學者,還是衆多的普通人,這個命題都值得花上很長的時間,從自己的所見所感中抽象出觀點,再用不同的實例證明觀點:沒有長篇大論,仿佛還真說不清這個問題!
可是浙大的大一新生卻用不同的方式,表達了他們眼中的“道德”與“法律”的關系。不僅篇幅限制在10行以内,内容還特别不一樣——他們用自己的專業将兩者之間的關系闡述得淋漓盡緻,讓人看到後不禁驚歎,這都是什麼神仙作業呀!
求是科學班(物理類)
這位同學不僅用語言闡述,還畫出了電路圖。道德好比電阻,法律類似電容,這樣的解釋,真的很“物理”了!
數學、金融交叉專業
法律降低了整個社會的運行成本,維持社會的正常運行,道德使熟人之間的合作成本降低,有助于實現群體利益的最大化。同學,你真的很會算哦!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
法律是一個精确的程序,輸入案情與證據,就可輸出得到相應的懲處結果。道德是人類每個個體道德觀的平均數,邊界無法界定,是一個定義不确切的程序,輸入案情,可能會得到不同的輸出,也可能在編譯中發生錯誤。看來,在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的專業學生眼裡,這就是兩套不同的程序。
醫學試驗班
中藥通過調節人體機能,由表及裡,正如道德是一種社會軟文化教育、引導、影響,自覺形成的心理認可,進而調節外部行為。西藥以消滅“病竈”為目的,有的放矢,簡單直接見效快,正如法律以調節人們的外部行為最終維護社會的外在秩序為目的。這個比喻,十分貼合醫學專業,服氣服氣!
化學
法律和道德如化學反應中熱力學與動力學一樣,二者相輔相成,相互影響,共同決定反應的快慢或趨勢。法律與道德又有一定轉化關系,入殓中維持在平衡态的物質,法律是成型的道德,道德使内心的法律,兩者間沒有不可逾越的鴻溝,正像平衡态時兩種物質會相互轉化,保持平衡。
物理
不同人對于事務都有各自的道德标準,就像對物體進行觀察選取不同的參考系,在不同系中物體的運動狀态不同,事物在各人心中道德判斷也不同。為了社會穩定需要有統一的判斷标準,于是選取道德中基本的,易于檢查的為法律。就如人們一般限定以地面為參考系一樣,它是參考系的一部分,為了規範運動情況,便于統一限定而設立。看來,道德與法律的關系中,也蘊含了博大精深的相對論呢!
數學
“道德”與“法律”是必要不充分關系。
當然,如果文字不夠看,我們的學生還可以把集合之間的關系推演一遍!可以說,這個解釋非常理性了!
看完這些答案,真是要為我浙學子的奇思妙想鼓掌啦!
那麼這些作業究竟出自什麼課,老師又為何要将龐大的命題以這樣的形式留給學生思考呢?
不是每一道題都有标準答案原來,這是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院黨委副書記單珏慧開設的《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上的随堂作業。
多年的工作經曆,讓單珏慧發現,很多人的思維方式、看問題的角度都帶有深刻的專業烙印。對于理工科學生來說,問題都有一個答案,他們很希望找到标準答案。但是人文社科類同學,思考這個問題時可能沒有一個明确的結論。
于是,單珏慧就出了這樣一道題,讓同學們從自己的立場出發,用一周的時間思考道德與法律的内在邏輯。題目中要求“不超過10行”,也是出于特殊的考慮:“寫長容易,但是寫短、直接寫出幹貨,講清關鍵點和要義,還是需要同學們多多鍛煉的。”
“知識不是一個割裂的體系,學科的劃分是人為做的一件事情,真正的知識是共通共融的。”單珏慧想通過這道題目,鍛煉大家一種多學科思考問題的思維。她認為,科學精神、人文素養,不是對立的兩方面,都是融合在一起,“不是每一道題目都有标準答案”。
思修課不能回避同學們的疑惑
這種有趣的課堂形式對于單珏慧來說并不是首次使用。為了讓同學們改變對思修課的刻闆印象,她利用各種方法直面同學們的疑惑。
有一次,她了解到有同學反映,上了大學反而煩惱變多,感覺知道的越多沒有那麼幸福。于是在下一次的課堂上,她就參照《奇葩說》的辯論形式,開設了一場關于“知識增長和幸福增長關系”的辯論。
辯論前,同學們根據小組被分配到兩個立場。然後通過QQ群的投票功能了解同學們的觀點。辯論中,每個小組有一名同學作為代表陳述立場。有的同學擺事實說觀點,有的同學畫坐标說趨勢。而後再通過一次投票,看看同學們的跑票情況。
這樣的課程設計是要讓同學們有自己的思考,“要看不同意見,在豐富多彩的觀點中建立自己的價值體系。每一次讨論,我準備的要遠遠大于在課上說的,因為要見招拆招,在此過程中形成大家對問題的正面思考。”
不論課程如何變化,形式如何豐富,單珏慧最大的感受是,不能為了有趣而有趣,關鍵在于要有意義。“思修課是指導人生的課程,因此‘有用’才是核心,在此基礎上如果有豐富的形式化,那就更好了。”
文字作者:柯溢能 張佳楠 周亦穎
圖片來源:單珏慧,部分圖片來源于網絡
本文編輯:浙江大學微訊社 張佳楠 陳晗钰
責任編輯:周亦穎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