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學機械工程的小楊畢業在廠裡幹了幾年工程師,面對競争日益激烈的職場,打算讀個研。思來想去,決心跨界考個船舶與海洋工程專業的研究生。
他上網發了個帖子,抒發了自己從小就懷揣的大航海之夢,坐等行業前輩們來摸頭點贊。然而等來的是摸頭殺:
“老弟,從小坑往大坑跳的不多了,你是一個。”
“别轉了,能轉計算機還是轉計算機吧。”
“是個有夢想的人兒啊。”——就連這條,也不太像在誇他。
小楊有點受傷,他以為讀研可以給自己的職業發展加點BUFF,沒想到都是反彈的暴擊。他想起在BOSS直聘公衆号上看到的一個數據:在60%以上的專業裡,繼續在本專業讀研的人都超過一半。讀研的人其實本來就不算多,跨界讀研的屬實是少數派中的少數派。
如果說高考時選專業,很多人還是少不更事,碰運氣湊熱門;到讀研的時候,因為跟找工作的關系更近,就需要理性加BUFF攻略了。留在本專業,成本低,延續性強;跨界考其他專業,有時相當于重起爐竈。
小楊學的機械工程屬于跨考面比較廣的專業,和很多工科專業都比較相關。小楊堂妹小小楊,考研選專業的問題才叫愁人,行政管理專業能轉到哪呢?政治學?社會學?出來找工作不還是挺難?大概率還是要考公,那還不如不轉。
2022年,眼看着考研大軍突破500萬人,超過一半都是往屆畢業的打工人。在這個似乎能夠再次創造命運轉機的時刻,讀研怎麼選專業才能增益最大化?伍佰萬打算繼續給小楊們上上課。
“萬能”讀研專業,到底能不能解決一切問題
前輩們對小楊說的“能轉計算機就轉計算機”,其實是在勸他說,一專不如萬能。無論本科學什麼,問就是“轉碼”。
确實,互聯網時代給理工科學生提選專業建議,答案裡必有計算機一席。
不過,除了理工特供計算機外, “萬能”黃金專業裡還有統計、工商管理、新聞傳播等等,文理科都能轉。
可轉去這些專業,真的能緩解就業的苦惱嗎?
BOSS直聘研究發現,對于轉去讀計算機和統計學專業來說,答案也許是肯定的。跨專業來學計算機的研究生,本科專業大多屬于電子信息、數學、管理科學與工程和機械大類,占跨專業學生的比重接近60%。這幾大理工類專業的學生讀了計算機專業的研究生,一畢業平均起薪基本都超過15000元,均高于本專業其他讀研方向的薪酬水平,其中從電子信息、機械、自動化等專業轉碼讀研的學生畢業拿到的薪酬,甚至可以超過計算機本碩連讀的同學。
而跨專業讀統計學的研究生,本科主要來自于經濟學、數學和金融方向。統計學是金融系本科生跨讀很好的方向,能給金融學本科生未來發展提供極大增益。跨專業讀統計學研究生的畢業薪酬水平,對于經濟學、金融學、管理科學與工程和數學專業本科生來說,在所有讀研專業方向中排進前五,且畢業三年後薪酬漲幅均超過50%。
但是對于其他讨論度較高的熱門研究生專業,如工商管理、新聞傳播和教育來說,跨專業讀研對于未來發展的作用,其顯著程度是要打個問号的。
工商管理研究生的跨專業生源主要來自經濟與貿易類、金融學類、管理科學與工程和外國語言文學類,總共占比超過60%。然而對于多數跨來工管專業的學生來說,工管或許并不是最好的選擇。比如經濟與貿易類的學生,去讀統計學、管理科學與工程或者繼續讀經濟類專業,起薪和未來三年薪酬發展都要好于讀工管碩士。新聞傳播與教育專業的情況也很類似。
而且,還是那句話,衡量人才的維度從來不隻是專業,盲目随大流、追逐熱點專業,就可能與真正适合自己的失之交臂。所謂“萬能專業”,說白了也就是對本科專業的要求并不嚴格,更容易對接,但它并不存在一個對接萬能公式。
研究生專業選擇,更多是尋找一個相對本科專業的最優解,是非常典型的需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的情境。對于一些本科專業來說,即使是大熱的計算機專業,也隻能說是一個比較優質的選項,談不上絕對優勢策略。
不想換專業,哪些專業不跨也行
多數人讀研并不會跨專業。雖然其中有真愛因素,但是,純從畢業後的工資待遇來衡量,并不是所有專業都有很強的跨專業緊迫性。
有些專業,典型如計算機和統計學,自己就是跨考大熱門,妥妥繼續讀,沒毛病。近三年來,計算機專業本碩連讀的人,畢業薪資一直在計算機類本科所有讀研專業選擇中排行前五,與發展較好的跨專業學科,比如控制科學與工程、數學、信息與通信工程相比,薪資發展水平基本持平。
第二梯隊,如藥學、設計學、自動化、交通運輸、管理科學與工程及新聞傳播,這類專業在同專業讀研,與主流跨讀專業的薪酬發展差距較小,且同專業讀研的優勢還可能會在未來進一步擴大。以藥學為例,該專業最主要的跨讀方向就是生物學和中藥學,其中生物學研究生畢業後平均月薪最高(12435元),比接着讀藥學的研究生隻高出10.9%,而這一差距也将在畢業三年後被反超。
還有一些專業,同專業讀研的起步薪資和薪酬待遇較好的跨考專業有一些差距,但未來三五年内差距會不斷縮小,此為第三梯隊,如航空航天、管理科學與工程、儀器類、數學類和經濟貿易等。這類專業同學在進行讀研專業選擇的時候,綜合考慮考研難度、個人興趣等其他方面因素,繼續攻讀同專業研究生也可能成為一個不錯的選擇。
後期強勢增長專業
哪些專業跨不跨區别有點大
對于小楊來說,他的機械工程專業要考研,确實有比較好的跨專業選擇。據他觀察,2019年畢業的碩士生裡,從機械跨去電子科學、控制科學、計算機等專業讀研的,整體發展前景的确比繼續讀本專業研究生的要好。大數據也證明,2022年,本碩都在機械專業的研究生,起始薪資是轉去電子科學類讀研的70.6%。
但機械類确實隻算“小坑”,對于地理科學、工商管理、化學類、生物科學和金融學的本科生來說,跨不跨專業讀研的差别會更大。
比如地理科學,研究生攻讀測繪科學或者地質工程,畢業平均起薪比繼續在地理科學專業深造提升超過30%,并且這一差距随着未來職業發展會持續擴大。
有些讀者在這裡看到金融學會比較吃驚,但從大數據來看,本科學金融的同學,若研究生選擇讀統計學或數學,雖然畢業時起薪與金融學本專業研究生相差不大,但畢業三年後,跨專業同學的薪資水平可以達到後者的1.42倍。
同專業讀研與專業優質跨讀領域薪酬差異擴大情況
此外,公共管理類、外國語言文學類、電氣類、生物工程類、食品科學類和材料類專業,在同專業讀研可能不如選個好的專業跨一跨。其中,公共管理類、生物工程類和外國語言文學類的畢業生,不換專業的話,起始薪資差距水平相對較大,後期也難以彌合發展差距。對于公共管理專業本科生來說,去讀工商管理、經濟學和新聞傳播的研究生,都比在同專業讀研更有前景。
小結
總而言之,作為又一次改變人生的機會,讀研選專業的時候,你得先充分了解自己的本科專業,想清楚自己的讀研訴求。在不考慮沖擊名校的情況下,可以試着按照未來職業發展差異來決定是留守還是跨界。如果讀研側重考慮沖擊更好的學校,甚至是換一個更好發展的城市,可能選專業的答案就截然不同。充分搜集專業信息,綜合考慮個人素質、興趣發展、學校水平、專業基礎等方方面面,看清手裡的牌,才能把牌出好。
還是那句話,專業隻是入場券。這句話對于本科專業适用,對于碩士專業一樣适用。好的文憑、好的專業隻是把起跑線往前推了幾米,真正邁入社會進入賽場後,還有漫漫長路、無數個拐點在等待。能夠支撐起職業生命的,永遠是個人素質。能夠在職業生涯中砥砺前行、磨砺自我、追求卓越的人,無論走在哪條路上、無論何時出發,都能抵達羅馬。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