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羽毛球比賽中,任何一個球的競技都始于發球,發球質量高,可有效地陷對手于被動,為得分創造條件,甚至可直接得分。就發球的姿勢而言:有正手發球、反手發球之分。人們可視自己的習慣或戰術的需要來選用正手或反手發球。一般情況下,單打中多采用正手發球(腕關節内旋運動),而在雙打、混合雙打中常用反手發球(腕關節外旋運動)。就球飛行的角度和距離而言:可将其分為後場高遠球、後場平高球、後場平射球和網前小球四種。無論用何種方式發球,在把握好發球時機的同時,還要注意發球動作的隐蔽性、突變性、落點多樣性等特點
要點:身體重心的移動、手臂的揮動和手腕的鞭擊這幾個動作的力量要協調,使得整個動作連貫協調,把身體各部分的力量通過球拍作用到球上。
正手發球技術
正手發球是在身體的右側采用正拍面擊球的一種發球方式,在實戰中被廣泛采用。正手發球可根據不同的戰術需要發出不同的球,如後場高遠球、後場平高球、後場平射球和網前小球等不同弧度的球。
正手發後場高遠球的技術動作要領:
1、準備姿勢:發球站位視各人的習慣選擇在場地中場附近。兩腳自然分開,左腳在前,腳尖對網,右腳在後,腳尖稍向右側,重心放在右腳上;用左手拇指、食指和中指夾持住羽毛球中部,自然擡舉幹胸前方;右手正手握拍自然屈時舉至身體的右後側,呈發球前的準備姿勢。
2、擊球動作持球手松開,使球自然下落,右手持拍臂自下而上沿半弧形做回環引拍動作,同時開始轉體,當拍揮至身體右側前下方擊球點上的瞬間,前臂迅速内旋帶動手腕閃動展腕發力,用正拍面将球擊出,身體重心随轉體動作逐漸由右腳移至左腳上。
3、擊球後的動作身體重心完全移至左腳上,持拍手随擊球動作完成後的自然慣性向左上方揮動。在發球的過程中,雙腳均不能離開地面或移動。
二、正手發後場平高球
正手發後場平高球是用正手握拍法,以正拍面擊出飛行弧度較發後場高遠球低的一種發球。球飛行的高度以對方跳起無法攔截為佳。由于球飛行弧度不高,速度相對就快,是單打戰術中具有一定進攻性的發球。雙打中若與發網前小球配合使用,則可以增加對方接發球的難度。
正手發後場平高球的技術動作要領:
1、準備姿勢與揮拍動作和擊球後的動作均與正手發後場高遠球相同。
2、擊球時以小臂帶動手腕發力為主,拍面與地面的夾角小于45度,向前推進擊球。
三、正手發後場平射球
正手發後場平射球是用正手握拍,以正拍面擊出飛行弧度較正手發後場平高球還要低的一種發球。球的飛行弧度幾乎是擦網而過,直射對方後場。由于速度極快,故突擊性很強,是單、雙打中發球搶攻戰術常用的一種發球。在比賽中,在發球方有準備而接發球方無準備的情況下,這種發球以它的快速、突變,立即陷于接發球方于被動。
正手發後場平射球的技術動作要領:
1準備姿勢及擊球後的動作均同正手發後場高遠球,引拍動作較發後場高遠球要小一些。 擊球時,拍面仰角較小,前臂内旋帶動手腕快速閃動向前擊球。擊球點在規則允許的範圍内可争取略高一些。
四、正手發網前小球
正手發網前小球是用正手握拍以正拍面擊球,使球輕輕擦網而過,落在對方前發球線附近的一種發球。由于它的飛行弧度低,距離短,可以有效地限制對方直接進行強有力的進攻,是單、雙打中較常見的一種發球。
正手發網前小球的技術動作要領:準備姿勢、引拍動作和發球後的動作與正手發後場高遠球相似。擊球時握拍保持放松,靠手指控制力量。手腕收腕發力,用斜拍面往前推送擊球,使球輕輕擦網而過,落人對方前發球區。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