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出生後,身體發育呈現着獨特的規律,家長知道了這個規律,在後期的帶養過程中就能更好地掌握要點,科學陪伴孩子成長。
簡單概括,孩子出生後的大運動發展遵循以下規律:
幼兒大動作發育可概括為:二擡、三翻、六坐、七滾、八爬、九立、周歲走、二歲跑、三歲獨足跳。
從軀幹到四肢:嬰兒的動作是全身性,籠統的,泛化的,進一步發展分化為局部的,準确的,專門化的。
從頭到腳:
嬰兒早期首先發展的是與頭部有關的動作,比如面部表情、轉頭、覓食活動等。其次是軀幹部的扭動,上肢揮動,下肢踢蹬,最後才是腳的動作。
從大肌肉動作到小肌肉動作:幼兒先發展上肢的揮動、下肢的踢蹬,然後才是手的小肌肉動作能力的發展。
那不同階段家長可以做哪些活動來幫助寶寶成長呢?
1~3個月
3個月左右的寶寶可以俯卧擡頭、用手肘部分撐起身體、環顧四周,這時家長可以多跟孩子進行語言、眼神、表情和肢體的互動。
● 寶寶打水操
讓寶寶平躺,媽媽握住寶寶的腳踝。先将寶寶的左腳上下搖一次,再将寶寶的右腳上下搖一次,雙腳如同打水狀。
也可以在寶寶的腳踝處施力,先彎曲、伸直寶寶的左腳,再彎曲、伸直寶寶的右腳,反複10次。
通過為寶寶輔助做打水操,可以鍛煉寶寶的腿部力量、促進寶寶腿部肌肉發育,提高大運動能力。
3~6個月
5、6個月的寶寶,已經可以俯卧擡頭、翻身,手臂力量逐漸增加,開始為坐姿準備。
● 小陀螺
讓寶寶趴在床上,家長用玩具在寶寶旁邊逗引,這時寶寶會以腹部為支點四肢騰空,上肢想夠取玩具,下肢也着急地搖動,身體在床上打轉。
這個動作能訓練寶寶全身肌肉的動作及感覺和運動協調性。
6~8個月這個時候孩子坐得比較穩當了,開始用上肢和腹部匍匐爬行,别人拉着可以站起。
● 我是小飛機媽媽躺在床上,将雙腿伸直,讓寶寶趴在媽媽的小腿上,然後媽媽扶住寶寶的雙手或軀幹,慢慢擡腿。
這個遊戲有利于鍛煉寶寶的腹、背肌肉和平衡能力,為寶寶的爬行做準備。
8~10個月
8個月以後寶寶逐漸學會爬行,四肢更加靈活、協調,此時需要有依靠的站立,為獨自站立和行走打基礎。
● 聽聲爬行
讓孩子趴在床上,家長拿着會發出聲音的玩具,在孩子的四周活動,讓孩子根據聽到聲音的方向去找玩具。可以鍛煉孩子的協調能力和核心力量,促進肢體運動能力的發展。
● 去爬“山”
準備一些枕頭、墊子、被子之類的東西,放在大床靠牆的位置,或幹淨的地闆上,用玩具引導寶寶爬越過去,或者讓寶寶依靠被褥的力量慢慢站起來,鍛煉孩子下肢力量。
10~15個月
這個階段的寶寶逐漸從走路踉踉跄跄,到靈活自如,大運動能力有了更高的提升。
● 來回踢球
對于寶寶來說,球是很好的玩伴。待寶寶開始走路後,家長可以跟孩子來回踢球,既可以鍛煉孩子的視覺追視和靈活性,還能提高手眼協調能力。
● 蹦跳遊戲
讓寶寶保持穩定狀态,可以雙手扶床沿或沙發,家長一邊喊口令一邊做雙腳輕輕跳躍的動作,然後引導孩子模仿跳躍動作,家長要喊口号鼓勵孩子,可以鍛煉寶寶的平衡能力。
12~24個月1歲以後寶寶逐漸學會單獨行走、雙腳跳躍、跑步、用腳尖站立、爬上爬下等等,他活動的範圍越來越大,能力也愈發提高。
● 走“S”形線
在地上畫一個約10米長的“S”形線,讓孩子踩着線往前走,注意要保持腳始終踩在線上,可以促進孩子的協調能力和平衡感。
● 跳格子
經典的跳格子遊戲,也是鍛煉孩子大運動能力的好方法。在地上畫出幾個方格,家長帶孩子一起練習單腿跳、雙腿跳和單雙腿切換的動作,鍛煉下肢穩定性。
24~36個月2、3歲的寶寶,他的大運動能力更加成熟,可以自己能雙腳交替地上下樓梯,會騎着兒童三輪自行車到處跑,開始發展精細動作。
● 起跳摸物
在門框或高處綁一個氣球,讓孩子跳起來伸手夠氣球,待孩子能力提升後,就把氣球綁得稍微高一點。可以鍛煉孩子的腿部肌肉力量,提升視動統合能力。
● 追影子
在充滿陽光的時候,帶孩子去戶外,家長跳到地上寶寶的影子中,然後讓寶寶進行躲閃,也可以兩人互相踩影子。家長可以變換奔跑速度,鍛煉孩子的反應和肌肉控制能力。
遊戲的方法有很多,隻要我們用心觀察、耐心陪伴,孩子的成長才會更健康、更快樂。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