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平時在公園等場所,如果聽到某位老人聊天時會好多俗語,即便這位老人沒有文化,我們也能猜到他肯定是一位熱愛生活,懂禮節的人,這也許就是傳統文化的魅力吧。
不知道大家”聽沒聽過這樣一句俗語:“一月不上兩次墳,一人不上兩年墳”
可能好多人不解其意,我也是專門請教了我們村的劉大爺才知道了個大概,下面就給大家簡單介紹下。
一月不上兩次墳,這句話有兩層含義,第一層,是指上墳太頻繁了,親人離世,難免悲傷,割舍不下,總想去墳前看看。
但是,古人認為,人去世後就入土為安,陰陽兩隔了。人在世的時候有自己的使命和任務,到了另一個世界也都有最好的安排。
頻繁地去上墳,會讓離世的親人放不下人間,靈魂得不到安息。
一月不上兩次墳的另一層意思,就是親人去上墳不能分撥去,兒女子孫要一起去。
寓指兄弟姐妹即便父母不在了,也要團結,不要各自為戰,如果親人在天有靈,看到自己的子女不團結,也會不安的。
“一人不上兩年墳”也有兩層意思,第一個是指,人去世時如果臨近農曆年,最好趕在農曆年前安葬完,不要跨年。
古人認為,當年的事情盡量當年處理完。過年前要打掃家庭衛生,洗幹淨衣服,不要有“隔年塵”。欠債的也都要當年把賬結清。
人去世了,也要當年處理完喪事,不要拖到下一年。
另一個意思是指,如果清明節等傳統祭祀節日,沒時間來上墳,就等到明年,把兩年的紙錢攢到一起燒。
這樣也是不妥的,因為禮節是不能賒賬的,再忙也不能失了孝道和禮數。
以上就是對這句俗語的解釋,不知道大家對此有什麼不同的意見和看法。
#頭條創作挑戰賽#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