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初七被稱為“人日”,傳說女娲創造蒼生,順序造出了雞、狗、豬、羊、牛、馬等動物,并于第七天造出人來,故此初七為人的生日。
漢朝開始有人日節俗,魏晉後開始重視。古代人日有戴“人勝”的習俗,人勝是一種頭飾,又叫彩勝,華勝,從晉朝開始有剪彩為花、剪彩為人,或镂金箔為人來貼屏風,也戴在頭發上。此外還有登高賦詩的習俗。
所以在人日民間主要有這些習俗:
戴人勝
人日節時,漢族女子用彩紙、絲帛、軟金銀等材料制成小人的形狀,戴于頭上。也貼于屏風等處。
贈花勝
是日,人們制作各種花勝(類人勝,樣式為花朵)相互饋贈
吃七寶羹
初七“人日”還有吃以七種菜所做的“羹”即“七寶羹”的習俗,用七種菜做成的羹來食用,以此來取吉兆,并說此物可以除去邪氣、醫治百病。各地物産不同,所用果菜不同,取意也有差别。廣東潮汕用芥菜、芥蘭、韭菜、春菜、芹菜、蒜、厚瓣菜;客家人用芹菜、蒜、蔥、芫茜、韭菜加魚、肉等;其中芹菜和蔥兆聰明,蒜兆精于算計,芥菜令人長壽,客家人喜用魚一起煮,取食有餘之意。
撈魚生
在一些地區,人們有在人日節“撈魚生”的習俗,撈魚生時,往往多人圍滿一座,把魚肉、配料與醬料倒在大盤裡,大家站起身,揮動筷子,将魚料撈動,口中還要不斷喊到:“撈啊!撈啊!發啊!發啊!”,而且要越撈越高,以示步步高(行情,問診)升。
攤煎餅
. . . 正月初七又是漢族傳統節日中的“人日”,即“人類的生日”,民間在這一天要吃春餅卷“盒子菜”(熟肉食品),并在庭院攤煎餅,“熏天”。
吃面條
. . . 大部分地方在這天有吃面條的習俗,寓意着用面條纏住歲月的雙腿,取長壽之意。此外,正月十七和正月二十七也被視為“人日子”。正月初七,十七,二十七,此三天分别為小孩兒,大人和老人的“日子”,誰要過“日子”就要吃面條。
到了唐代,民間仍相當重視人日節。高适的《人日寄杜二拾遺》詩中就有“今年人日空相憶,明年人日知何處”的感懷之句。人日節這天不出遠門,不走親串友,在家團聚。
與現代人過了年初七就要開工相似,舊時“人日”下午一般吃長面,也叫“拉魂面”,意即過年時人都走東串西,玩得心都野了,“人日”一過該準備春耕生産了,故而要用“拉魂面”把心收回來,準備一年之計。
小女子祝大家初七上班七星高照!
中國老百姓心中的“七星高照”,主要指福星、祿星、壽星、文曲星、武曲星、七政星、月老等能給中華民族帶來大吉大利的大吉利之星。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