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科創闆即将開市這些問題你必須懂

科創闆即将開市這些問題你必須懂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2-03 16:09:00

科創闆即将開市這些問題你必須懂?财聯社6月14日訊(記者 封其娟)就在2019年6月13日,由易會滿主持開闆儀式,宣布科創闆正式開闆,轉眼2022年6月13日,科創闆迎來開闆三周年三年以來,愈發具備包容性的科創闆為更多硬科技企業提供了便捷的融資渠道和上市土壤,同時也印證了試點注冊制的成功,下面我們就來聊聊關于科創闆即将開市這些問題你必須懂?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科創闆即将開市這些問題你必須懂(投資者十問科創闆)1

科創闆即将開市這些問題你必須懂

财聯社6月14日訊(記者 封其娟)就在2019年6月13日,由易會滿主持開闆儀式,宣布科創闆正式開闆,轉眼2022年6月13日,科創闆迎來開闆三周年。三年以來,愈發具備包容性的科創闆為更多硬科技企業提供了便捷的融資渠道和上市土壤,同時也印證了試點注冊制的成功。

這三年來,科創闆留下太多值得記錄的熱點,同時帶來頗多投資者最關心的疑問點。

一問:由首批25家擴容至428家、總市值5.63萬億,将迎來怎樣更高目标?

科創闆上市公司數量、總市值不斷擴容,募資金額也在不斷提升。

Choice數據統計顯示,截至6月12日,科創闆上市公司由首批25家公司擴容至428家公司。從科創闆産業行業類别上看,新一代信息技術産業、生物産業、高端裝備制造産業、新材料産業、節能環保産業上市公司分别有157家、88家、69家、56家,占比分别為37.29%、20.9%、16.38%、13.3%。

科創闆總市值規模也達到了5.63萬億元。截至6月12日,科創闆總市值超千億的公司有5家,分别為中芯國際、晶科能源、天合光能、大全能源、百濟神州-U。而總市值超500億元的公司共計11家。中芯國際以3590.35億元的市值,高居榜首。

截至6月12日,科創闆募資金額達582.17億元。中芯國際、君實生物-U、天合光能、中緯公司、華潤微分别以30.91億元、16.94億元、16.23億元、12.22億元的募資金額位居前五。

接下來,科創闆将迎來哪些更高目标?拭目以待。

二問:交易門檻降低、T 0交易等政策,未來會否落地?

經過三年洗禮,科創闆已取得了階段性成果。進入下一階段,提升科創闆流動性頻繁成為熱點關注。目前來看,50萬元門檻常被視為科創闆流動性的制約因素之一。今年市場再度傳聞科創闆會将投資者門檻由50萬元降至20萬或10萬元。但據财聯社記者了解,監管暫未有此安排。

業内認為,該傳聞一定程度拉動了科創闆股價,由于投資門檻限制,過去兩年科創闆業績增長幾乎是在消化估值。

科創闆在前5個交易日不設漲跌幅,第6個交易日開始設置20%漲跌幅,同時與主闆一緻,設置T 1的交易安排。但從開闆以來,T 0交易制度也被寄予期望,因其一個特點是可當日止損。

去年2月26日,證監會在答複《關于進一步推進我國科創闆高品質發展的提案》時表示,将堅持穩中求進的原則,深入研究論證推出“T 0”交易的可行性、實施路徑等問題。

三問:科創闆正引入做市商機制,可否真正盤活流動性?

5月13日,證監會出台科創闆做市規定,符合條件的券商可按照要求向證監會申請科創闆股票做市交易業務試點資格。同日,上交所發布2份公告,即日起至5月28日向市場公開征求意見。做市規定指出,初期參與試點證券公司需滿足資本實力與合規風控能力方面的兩項條件:一是最近12個月淨資本持續不低于100億元;二是最近三年分類評級在A類A級(含)以上。

多位業内人士表示,做市商機制的引入有望提高科創闆市場流動性,保持交易活躍度,同時還可以平抑市場波動,進一步促進市場的價值發現功能。但同時有投行人士認為科創闆大多數公司并不存在流動性問題,即使少數公司存在流動性問題也是市場的選擇,做市商制度屬于一般市場交易的補充,但并非具有決定性作用,根本上還是市場在做選擇。

四問:科創50指數從4月破基點到火熱行情,可否持續?

1000點是科創50指數挂牌首日的基點。截至6月13日,科創50指數報收1088.38點,較推出以來上漲8.84%。

或在降低交易門檻傳聞的刺激下,科創50指數在5月30日至6月2日的一個交易周實現累計漲幅8.67%。火熱行情下,兩家券商就當下的科創闆行情能否與2012年的創業闆相提并論,隔空激辯。

有機構指出,科創50指數6月實現強力反彈背後是科創闆企業紮實的業績增長在做支撐。2021年與2022年一季度,科創闆上市公司業績增速明顯跑赢大盤,顯示出很高的成長性。科創闆在低迷數日後迎來大反彈,确實不是任何一個簡單因素推動。伴随着解禁潮的臨近,科創50指數後市是否将再面臨挑戰,很快将揭開謎底。

五問:科創迎來大小非解禁,會帶來哪些實質沖擊?

科創闆将于今年7月迎來解禁潮,而巨量原始股解禁與後續潛在的減持壓力令科創闆流動性再添重負。

據财聯社此前報道,2022年科創闆限售解禁總規模為10857億元,“大非”解禁規模約為4740億元,占比為43.6%;其中7月解禁規模為2151億元,系年内月度最高。“小非”解禁規模約為3827億元,其中8月解禁規模最大,為653億元。

“大非”解禁規模前四的行業是科創闆電子、計算機、醫藥生物和機械設備行業,解禁規模分别為1693億元、915億元、726億元和659億元。另外,環保、汽車行業解禁規模雖相對較低,但占解禁公司總市值比重均超40%。

“小非”解禁規模前四的行業為醫藥生物、電子、電力設備和機械設備,解禁規模分别為1052億元、936億元、889億元和351億元。

“大非”解禁占比前十個股分别是華興源創(82%)、中國電研(76%)、祥生醫療(75%)、佰仁醫療(75%)、晶豐明源(73%)、杭可科技(72%)、華特氣體(71%)、柏楚電子(71%)、清溢光電(69%)和南微醫藥(67%)。

“小非”解禁占比前十個股分别是歐林生物(62%)、芳源股份(60%)、科美診斷(59%)、宏微科技(59%)、珠海冠宇(58%)、奧精醫療(56%)、彙宇制藥-W(56%)、精進電動-UW(53%)、康衆醫療(52%)和炬光科技-U(51%)。

六問:科創闆企業盈利能力與研發投入是否匹配?

據上交所統計,2021年科創闆公司共計實現營業收入8344.54億元,同比增長36.86%;實現歸母淨利潤948.41億元,同比增長75.89%;實現扣非後歸母淨利潤732.21億元,同比增長73.79%。這其中,近九成公司營業收入增長,近七成公司歸母淨利潤增長。

2021年,科創闆營收整體平均同比增長率為513.17%。去年,傳音控股實現營收494.12億元,位居第一。天合光能、晶科能源營收均超過了400億元,天能股份、中國通号、中芯國際營收均超過300億元。

同年,科創闆歸母淨利潤整體平均同比增長率為42.38%。中芯國際憑借107.3億元的歸母淨利潤成為科創闆的“盈利王”,也是唯一一家淨利潤超過百億的科創闆公司。大全能源、東方生物則以57.24億元、49.20億元的歸母淨利潤分别位列榜二、榜三。

2022年一季度,科創闆公司共計實現營收2162.86億元,同比增長45.6%;實現歸母淨利潤268.04億元,同比增長62.42%。超七成公司收入同比增長,超五成公司淨利潤同比增長。

數據顯示,2019年至2021年,科創闆上市公司的研發投入總額分别為527.4億元、668.5億元及873.28億元,累計研發投入金額超2000億元;平均每家公司的研發金額分别為1.23億元、1.56億元及2.04億元,呈現出逐年增長趨勢。但同時也有聲音質疑,認為投入不足,而顯然,科創屬性的提升,不僅是上市臨門一腳的體現,而是在持久的過程中。

七問:對未盈利醫療器械企業細化第五套上市标準,将帶來哪些影響

作為科創闆包容性制度設計的重要内容,第五套上市标準允許處于研發階段尚未形成一定收入的醫療器械企業上市。

6 月10 日,上交所發布《上海證券交易所科創闆發行上市審核規則适用指引第7 号——醫療器械企業适用第五套上市标準》,其對申請适用科創闆第五套上市标準的醫療器械企業做出細化規定,在核心技術和産品範疇、研發所處階段要求進行了要求,并要求進行市場空間和技術優勢的論證。

科創闆第五套上市标準增強了對未盈利創新型企業的包容性,已有一批創新藥研發企業采用第五套上市标準在科創闆成功上市,與此相比醫療器械公司相比藥品的創新性更難界定,本次細則的出台将有利于鼓勵醫療器械企業開展關鍵核心技術産品研發創新,支持尚未形成一定收入規模的“硬科技”醫療器械企業在科創闆發行上市。

八問:投行跟投成為科創闆重要特色,收益情況如何?

有統計數據顯示,發現有38家科創闆上市公司面臨券商限售股解禁,涉及華泰、中信等19家券商,整體浮盈大大縮水,合計僅26億元。

其中,華泰證券解禁次數最高,達到七次。中信證券和中信建投有三次限售股解禁。而僅有一次跟投限售股解禁的券商包括:國元證券、方正證券、國信證券、民生證券、長江證券、華林證券、興業證券、德邦證券、中山證券、東興證券、華安證券等;有兩次跟投限售股解禁的券商包括光大證券、浙商證券、招商證券、海通證券、中金公司、申港證券。

以6月10日收盤價計算,過半券商出現單筆跟投項目浮虧的情況。華泰證券在三生國建上單筆浮虧達到2719萬元,但得益于華泰證券跟投家數居多,此次解禁最終還是錄得6.2億元的整體浮盈。

有券商雖然解禁數目少,但賺錢效應凸顯,中金公司在中芯國際上浮盈超過12億元。華泰證券跟投的天合光能浮盈超5億元。另外,中山證券、國元證券、德邦證券等雖然解禁項目少,但跟投的盈利能力排名靠前。

九問:中芯國際募資532億,最高募資紀錄誰來打破?

截至目前,科創闆IPO募資超百億的公司,共計4家。從金額看,中芯國際以壓倒性的實力成為科創闆最大IPO的紀錄保持者。而這一紀錄,或将被拟募資650億元的先正達集團打破。

2020年1月,中國化工和中國中化集團有限公司宣布,分别将其下屬農化闆塊劃撥入一家剛剛成立半年的新公司,即中農科技。同年6月,中農科技正式改名為先正達集團。主營業務涵蓋植物保護、種子、作物營養産品的研發、生産與銷售,同時從事現代農業服務。具體業務分為先正達植保、先正達種子、先正達集團中國和安道麥四個業務單元。

若先正達集團成功登錄科創闆,必将刷新科創闆上市融資紀錄。即便放諸整個A股市場,曆史上超過500億以上的IPO項目也隻有7個。

截至目前,科創闆公司IPO募資金額排名前十的公司分别為中芯國際、百濟神州、中國通号、晶科能源、和輝光電、時代電氣、翺捷科技、大全能源、納芯微、奇安信。各家IPO募資金額分别為532.3億元、221.6億元、105.3億元、100億元、81.72億元、75.55億元、68.83億元、64.47億元、58.11億元、57.19億元。

十問:最高發行市盈率為760.38倍,是否是破發原因?

wind數據顯示,科創闆發行市盈率排名前十的公司分别為東芯股份、概倫電子、納芯微

、東微半導、國芯科技、盛美上海、中複神鷹、炬光科技、嘉和美康和經緯恒潤-W,各自的發行市盈率分别為760.38、575.28、574.05、429.30、418.95、398.67、385.14、362.33、259.60、244.87倍。

自新股詢價改革以來,新股破發不斷,棄購率也居高不下。

4月12日晚間,科創闆新股經緯恒潤發行結果出爐,棄購金額達到3.95億元,棄購比例也達到了罕見的10.87%,棄購率為2016年新股信用申購制度實施以來最高,明顯高于此前禾邁股份6.52%的棄購率記錄。

禾邁股份發行市盈率高達225.94倍,經緯恒潤發行市盈率也達到244.87倍(目前行業平均市盈率是40.82倍),而新股高價發行,是破發的一個重要原因。也因此,市場正在倒逼IPO定價更趨于合理。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