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去年開始,大概安瓶這波風也開始熱了起來,大大小小的品牌都在做安瓶,不少微商都馬不停蹄地在賣安瓶,微商一向都有護膚品風向标的“美譽”。
雖然安瓶在現在的人們看來也不是什麼新玩意兒,不過今天還是花點時間來捋一捋安瓶這個概念,順便看看市面上哪些産品值得推薦,哪些又隻是來湊熱鬧的。
安瓶是什麼?
好玩的是,安瓶這個詞一出來,就是個錯别字。人家本來好好地是個醫學裡面常見的物品——安瓿,念安bù,不知道是誰眼神不好,一走神就念成了安瓶,這概念就這麼流行起來了。
這玩意兒其實每個人都見過,小時候護士姐姐給你打針,要麼是用凍幹粉的那種西林瓶,要不就是用安瓶(安瓿)。
言歸正傳,之所以有安瓶存在,是為了确保裡面的藥水能夠隔絕與外界空氣的接觸,而在護膚品領域,有不少活性物也确實很容易就氧化失效,所以最好的保存辦法就是把它們都放到安瓶裡面去,用的時候再拿出來,一次性用完,這樣才能達到最好的效果。
但……這兩年好像有些安瓶的畫風有點變了。比如張韶涵最近推的一個所謂的安瓶,這像手榴彈一樣的玩意兒你也好意思叫自己安瓶?明明就是一個普通的乳液,居然還要把自己僞裝成安瓶。
前一陣子Bobbi Brown推出的一系列精華産品,也是為了強行湊熱點把自己叫安瓶,實際上就是不同功能的乳液和精華而已,這和安瓶最初的概念已經相去甚遠了,這種包裝既不能很好地保存活性物,也達不到一次性使用的目的,和傳統的精華液/乳液概念有什麼區别呢?
安瓶能幹什麼?
其實裡面到底有沒有料,真的是看廠商的良心了。小棕瓶就算不做成安瓶也是有料的,而三無産品就算做成安瓶裡面大概也就是水和甘油……
而且現在有一種越來越奇怪的趨勢:很多産品明明沒有含那些容易變質的活性物,卻故意把自己做成安瓶的樣子,比如煙酰胺的安瓶,或者多肽的安瓶等等。
做成安瓶以後,好看是好看了,但是本來一個大瓶子就能裝,非要搞成30個小瓶子,如果沒有辦法做成無防腐的配方,那真是沒必要,價格還貴,最後買單的仍然是消費者。
安瓶産品應該種草嗎?
在挑選産品的時候,不建議看到安瓶就兩眼放光,以為裡面有什麼高濃度的活性物,把它們當做最普通的精華看待就好了。有哪些活性物,濃度是多少,能夠解決什麼問題,都需要仔細看配方和産品介紹。
MartiDerm
如果要說比較知名的安瓶産品,來自西班牙的MartiDerm以各種眼花缭亂的安瓶著稱,而他們之所以做成安瓶,主要是裡面的活性物相對都不是很安分,要是放到普通的包裝裡面,配方師肯定要燒掉很多腦細胞才能穩定它們。
它們家的安瓶還有個優點就是送了個開瓶器,不會割到手,這一點還是比其他家人性化很多的。
歐萊雅
歐萊雅為了趕一波安瓶的熱點,去年就推出了複顔玻尿酸安瓶精華。不過實話說,雖然保濕性能不錯,但這隻是為了湊一個安瓶的概念,以及使用方便罷了。
透明質酸本身穩定,并不需要安瓶保存,而且配方裡面的防腐劑也還在那,産品并沒有體現出安瓶本身的高濃度活性物 無防腐。安瓶變成了塑料包裝,倒也沒有割傷手的風險。
雅詩蘭黛
雅詩蘭黛集團在跟風這方面也是不甘示弱,旗下倩碧本來就有一個鮮活維C修護安瓶(10%),現在又來一個維A安瓶(0.3%左右),簡稱雙V。
從嚴格意義上來說,這包裝也不能說是安瓶,畢竟一瓶大約有8ml左右,而且肯定會添加防腐劑,但好在活性成分是單獨封裝,在啟用之前都是很穩定,勉強算個“類安瓶”。雖然倩碧号稱這雙管日夜兼修,白天維C夜間維A,但維A維C用得勤快的同時,防曬千萬不能忘記了喲!
國際大廠如此賣力,國内的一些品牌當然也有很努力的了。
汝新美肌
汝新美肌這個品牌,算得上是國貨裡面的深耕細作的代表,明明市面上活性物很多,但他們非要傲嬌地堅持自己研發和生産,專利和文獻也是拿得出手的。
最近他們也有一款安瓶産品(時光臻萃膠原精華液),配方走極簡路線,關鍵的成分是它們家有專利的那一個“重組人膠原蛋白”,主打保濕和修護。溫和性相當好,而且膠原蛋白對于受損肌膚還有比較好的修複功能,非常适合脆弱的敏感肌日常使用。
這款安瓶還有濃度比較高的康普茶提取物,資料顯示它可以顯著提亮膚色和平滑肌膚,而且還有抗糖化的作用,這也算是保濕之外的額外收獲吧。
華熙生物
另外比較有名的就是财大氣粗的華熙生物了,旗下的潤百顔、米蓓爾、誇迪等品牌,都有透明質酸的安瓶精華液。
其中,潤百顔大家比較熟悉,她家的産品是主打保濕這一方面。
而米蓓爾新出的有超活透明質酸,有修複抗炎功能;誇迪則添加了多肽煙酰胺等,主打抗衰提亮等多功能。
産品本身質量是不錯,畢竟華熙是全球最大的透明質酸供應商,不同種類的透明質酸應有盡有,而且也有能力做到無菌灌裝,減少了防腐劑對皮膚的刺激性,做成安瓶确實沒什麼問題,但一般這樣有良心的企業,缺點差不多,就是——貴。
安瓶本身的出現,對于行業來說算是一件好事,但不少三無産品隻是繡花枕頭,用包裝和概念來玩弄消費者,最終肯定是會被消費者嫌棄的。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