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山東的民間藝術雜技

山東的民間藝術雜技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6-16 21:03:54

近日,象山影視城襄陽城街道,一衆遊客圍着“頂壇”表演大聲叫好。在表演者的頭頂,笨重的瓷壇仿佛輕若無物,用頭抛起來後,用手接住、捏、旋轉,再抛起來,再用頭接住,如此反複玩出種種不可思議的動作,讓人歎為觀止。

“頂壇”是我國傳統的雜技項目,演員具有高超的技術,能輕松地用頭頂接住從高處落下的壇子。表演者32歲的于志興是河北吳橋人,今年是他在象山安家落戶的第四年。

作為雜技之鄉,吳橋有着上至70歲老人下至8歲孩童都有一身雜技絕活的說法。9歲起,恰逢當地雜技團來招生,從小耳聞目染雜技魅力的于志興興沖沖去報了名。進入雜技團表演專業團體後,因為體型比較結實,他被老師相中學習頂壇這門技藝。

頂壇是雜技中難度很高的項目,學習過程相當辛苦,前三年都是練體能,“翻跟鬥500個,空翻兩小時,俯卧撐兩百個,這是每天練功必須要完成的項目,基本一天下來,整個人都是暈的。”到第四年,體能過關後,于志興才終于可以學習頂壇的入門技巧。對于觀衆而言,表演者将壇子抛飛,再用頭接住看上去輕松自如,背後的辛酸卻鮮為人知。

山東的民間藝術雜技(這位在象山影視城的民間雜技藝人)1

頂壇最大的難度是需要掌握平衡,随着壇體重量的疊加,以及表演增加旋轉等,難度更甚。“人的頭皮太嫩了,不會像手掌磨出繭子,剛剛開始練習時,頭皮都會破,然後長出新肉芽,再練又破,反反複複是一件很苦的事。”但出于對傳統雜技的熱愛,于志興一聲不吭咬牙堅持了下來。以至于在艱苦中,他還學會了另一項國家級非遺“中幡”絕技。

第一次上台表演時,于志興15歲。看到舞台下這麼多觀衆,他的腦袋嗡嗡的,以至于在表演頂壇時,不小心失手,演砸了。他到現在依稀記得台下觀衆的喝倒彩聲,他尴尬地不停給觀衆鞠躬緻歉,也不知道最後是怎麼走下的舞台。

初次上台如此收場,印象深刻。2016年前,于志興跟着雜技表演團跑遍全國,一邊演出一邊訓練。演出的地點有時在城市劇院,有時就在鄉村市井。不斷的實踐演出中,他練就一身絕技傍身,從最初10多斤頂到150斤重量,人稱“吳橋第一壇”。2016年,于志興和雜技團的其他民間藝人們選擇在象山影視城安家落戶。于志興平均一天表演四場,逢節假日加場。

山東的民間藝術雜技(這位在象山影視城的民間雜技藝人)2

襄陽城的古樸街道,不斷有穿着古裝戲服的演員和群衆演員經過,看着人流熙熙攘攘,一身坎肩的于志興每天就在街道的正中央,翻起壇,飛起飛落。叫好聲充斥着湧入他的耳朵,恍惚間他覺得已經和襄陽城融為一體,一身江湖氣、煙火味。

雜技團裡的每個民間藝人,身懷的技藝并不相同,有會“三仙歸洞”的,有會鼻子提水、耳朵拉車的。由于這些民間絕活技術難度大,大多都需從小練習基本功,而練習過程又太艱苦,他們都面臨着無人傳承的局面。

入夜時分,他們有時會聚在一起,言談中皆是擔心,“我小時候在家鄉看到過吃火吐火的表演,但現在隻有一個傳承人會表演這門技藝,老人家已經70多歲了,等他過世,我們的後代隻能在文字或者影像資料中看到了。”于志興每每想到此總是一聲歎息,“我們這個雜技表演團隊,平均年齡35歲,目前都沒有帶徒弟,時下的年輕人很少有人願意學習傳承,因為太苦了。”但有時候他也安慰自己安慰大家,“大家也别氣餒,畢竟目前我們還不老,還演得動,說不定等50多歲就收徒弟了呢。”

2017年,香港導演劉鎮偉執導、趙文卓主演的電影《功夫聯盟》在象山影視城拍攝,于志興迎來了身為民間雜技藝人的高光時刻。“我在片中本色出演,演了一個民間雜技藝人,電影2018年上映時,坐在影院大廳裡,看到了頂壇的自己出現在大銀幕上。”那個時候,他内心分明有一股暖流湧過,有了些許安慰,“不管中幡、頂壇這些民間絕活後續會如何發展,能為這些非遺文化留下一些影像資料總歸是好的。”

山東的民間藝術雜技(這位在象山影視城的民間雜技藝人)3

來源:中國象山港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