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鋼結構設計時,撓度超出限值,會後什麼後果?
影響正常使用或外觀的變形;影響正常使用或耐久性能的局部損壞(包括裂縫);影響正常使用的振動;影響正常使用的其它特定狀态。
2. 采用直縫鋼管代替無縫管,不知能不能用?
結構用鋼管中理論上應該是一樣,區别不是很大,直縫焊管不如無縫管規則,焊管的形心有可能不在中心,所以用作受壓構件時尤其要注意,焊管焊縫存在缺陷的機率相對較高,重要部位不可代替無縫管,無縫管受加工工藝的限制管壁厚不可能做的很薄(相同管徑的無縫管平均壁厚要比焊管厚),很多情況下無縫管材料使用效率不如焊管,尤其是大直徑管。
無縫管與焊管最大的區别是用在壓力氣體或液體傳輸上(DN)。
3. 什麼是長細比?
結構的長細比λ=μl/i,i為回轉半徑。概念可以簡單的從計算公式可以看出來:長細比即構件計算長度與其相應回轉半徑的比值。從這個公式中可以看出長細比的概念綜合考慮了構件的端部約束情況,構件本身的長度和構件的截面特性。長細比這個概念對于受壓杆件穩定計算的影響是很明顯的,因為長細比越大的構件越容易失穩。可以看看關于軸壓和壓彎構件的計算公式,裡面都有與長細比有關的參數。對于受拉構件規範也給出了長細比限制要求,這是為了保證構件在運輸和安裝狀态下的剛度。對穩定要求越高的構件,規範給的穩定限值越小。
4. 長細比和撓度是什麼關系呢?
1. 撓度是加載後構件的的變形量,也就是其位移值。
2. 細比用來表示軸心受力構件的剛度" 長細比應該是材料性質。任何構件都具備的性質,軸心受力構件的剛度,可以用長細比來衡量。
3.撓度和長細比是完全不同的概念。長細比是杆件計算長度與截面回轉半徑的比值。撓度是構件受力後某點的位移值。
5. 撓度在設計時不符合規範,用起拱來保證可不可以這樣做?
1、結構對撓度進行控制,是按正常使用極限狀态進行設計。對于鋼結構來說,撓度過大容易影響屋面排水、給人造成恐懼感,對于混凝土結構來說撓度過大,會造成耐久性的局部破壞(包括混凝土裂縫)。我認為,因建築結構撓度過大造成的以上破壞,都能通過起拱來解決。
2、有些結構起拱很容易,比如雙坡門式剛架梁,如果絕對撓度超限,可以在制作通過加大屋面坡度來調整。有些結構起拱不太容易,比如對于大跨度梁,如果相對撓度超限,則每段梁都要起拱,由于起拱梁拼接後為折線,而撓度變形為曲線,兩線很難重合,會造成屋面不平。對于框架平梁則更難起拱了,總不能把平梁做成弧行的。
3、假如你準備用起拱的方式,來降低由撓度控制的結構的用鋼量,撓度控制規定要降低,這時必須控制活載作用下的撓度,恒載産生的撓度用起拱來保證。
6. 受彎工字梁的受壓翼緣的屈曲,是沿着工字梁的弱軸方向屈曲,還是強軸方向屈曲?
當荷載不大時,梁基本上在其最大剛度平面内彎曲,但當荷載大到一定數值後,梁将同時産生較大的側向彎曲和扭轉變形,最後很快的喪失繼續承載的能力。此時梁的整體失穩必然是側向彎扭彎曲。
解決方法大緻有三種:
1、增加梁的側向支撐點或縮小側向支撐點的間距;
2、調整梁的截面,增加梁側向慣性矩Iy或單純增加受壓翼緣寬度(如吊車梁上翼緣);
3、梁端支座對截面的約束,支座如能提供轉動約束,梁的整體穩定性能将大大提高。
7. 屈曲後承載力的物理概念是什麼?
屈曲後的承載力主要是指構件局部屈曲後仍能繼續承載的能力,主要發生在薄壁構件中,如冷彎薄壁型鋼,在計算時使用有效寬度法考慮屈曲後的承載力。屈曲後承載力的大小主要取決于闆件的寬厚比和闆件邊緣的約束條件,寬厚比越大,約束越好,屈曲後的承載力也就越高。在分析方法上,目前國内外規範主要是使用有效寬度法。但是各國規範在計算有效寬度時所考慮的影響因素有所不同。
8. 鋼結構設計規範中為什麼沒有鋼梁的受扭計算?
通常情況下,鋼梁均為開口截面(箱形截面除外),其抗扭截面模量約比抗彎截面模量小一個數量級,也就是說其受扭能力約是受彎的1/10,這樣如果利用鋼梁來承受扭矩很不經濟。于是,通常用構造保證其不受扭,故鋼結構設計規範中沒有鋼梁的受扭計算。
9. 無吊車采用砌體牆時的柱頂位移限值是h/100還是h /240?
輕鋼規程确實已經勘誤過此限值,主要是1/100的柱頂位移不能保證牆體不被拉裂。同時若牆體砌在剛架内部(如内隔牆),我們計算柱頂位移時是沒有考慮牆體對剛架的嵌固作用的(誇張一點比喻為框剪結構)。
10. 什麼叫做最大剛度平面?
最大的剛度平面就是繞強軸轉動平面,一般截面有兩條軸,其中繞其中一條的轉動慣性矩大,稱為強軸,另一條就為弱軸。
11. 剪切滞後和剪力滞後有什麼區别嗎?它們各自的側重點是什麼?
剪力滞後效應在結構工程中是一個普遍存在的力學現象,小至一個構件,大至一棟超高層建築,都會有剪力滞後現象。剪力滞後,有時也叫剪切滞後,從力學本質上說,是聖維南原理,具體表現是在某一局部範圍内,剪力所能起的作用有限,所以正應力分布不均勻,把這種正應力分布不均勻的現象叫剪切滞後。
牆體上開洞形成的空腹筒體又稱框筒,開洞以後,由于橫梁變形使剪力傳遞存在滞後現象,使柱中正應力分布呈抛物線狀,稱為剪力滞後現象。
12. 地腳螺栓錨固長度加長會對柱子的受力産生什麼影響?
錨栓中的軸向拉應力分布是不均勻的,成倒三角型分布,上部軸向拉應力最大,下部軸向拉應力為0。随着錨固深度的增加,應力逐漸減小,最後達到25~30倍直徑的時候減小為0。因此錨固長度再增加是沒有什麼用的。隻要錨固長度滿足上述要求,且端部設有彎鈎或錨闆,基礎混凝土一般是不會被拉壞的。
13. 高強螺栓長度如何計算的?
高強螺栓螺杆長度=2個連接端闆厚度 一個螺帽厚度 2個墊圈厚度 3個絲口長度。
14. 應力幅準則和應力比準則的異同及其各自特點?
長期以來鋼結構的疲勞設計一直按應力比準則來進行的。對于一定的荷載循環次數,構件的疲勞強度σmax和以應力比R為代表的應力循環特征密切相關。對σmax引進安全系數,即可得到設計用的疲勞應力容許值〔σmax〕=f(R)。把應力限制在〔σmax〕以内,這就是應力比準則。
自從焊接結構用于承受疲勞荷載以來,工程界從實踐中逐漸認識到和這類結構疲勞強度密切相關的不是應力比R,而是應力幅Δσ。應力幅準則的計算公式是Δσ≤〔Δσ〕。
〔Δσ〕是容許應力幅,它随構造細節而不同,也随破壞前循環次數變化.焊接結構疲勞計算宜以應力幅為準則,原因在于結構内部的殘餘應力.非焊接構件。對于R >=0的應力循環,應力幅準則完全适用,因為有殘餘應力和無殘餘應力的構件疲勞強度相差不大。對于R<0的應力循環,采用應力幅準則則偏于安全較多。
15. 為什麼梁應壓彎構件進行平面外平面内穩定性計算,坡度較小時可僅計算平面内穩定性即可?
梁隻有平面外失穩的形式。從來就沒有梁平面内失穩這一說。對柱來說,在有軸力時,平面外和平面内的計算長度不同,才有平面内和平面外的失穩驗算。對剛架梁來說,盡管稱其為梁,其内力中多少總有一部分是軸力,所以它的驗算嚴格來講應該用柱的模型,即按壓彎構件的平面内平面外都得算穩定。但當屋面坡度較小時,軸力較小,可忽略,故可用梁的模型,即不用計算平面内穩定。門規中的意思(P33, 第6.1.6-1條)是指在屋面坡度較小時,斜梁構件在平面内隻需計算強度,但在平面外仍需算穩定。
16. 為何次梁一般設計成與主梁鉸接?
如果次梁與主梁剛接,主梁同一位置兩側都有同荷載的次梁還好,沒有的話次梁端彎矩對于主梁來說平面外受扭,還要計算抗扭,牽扯到抗扭剛度,扇性慣性矩等。另外剛接要增加施工工作量,現場焊接工作量大大增加,得不償失,一般沒必要次梁不作成剛接。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