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身邊有這五種人立馬拉黑

身邊有這五種人立馬拉黑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7-28 14:25:41

作者 | 孫瑞希

身邊有這五種人立馬拉黑(那個被我星标的人)1

01在“信息噪音”中被稀釋的社交紅利

清理微信通訊錄,拉黑了一位讀者。拉黑她後,我感到渾身輕松。

她就像一個八卦小報記者,每有花邊新聞,必要轉發給我,然後問我的看法。多數時間,我都不予置評。

最近她在看《乘風破浪的姐姐們》,由于話題度很高,她頻頻給我轉發文章并問我的看法。

比如,鐘麗缇被婆婆催生,她趕忙問:她都50歲了,被婆婆在伊能靜家人面前催生,你說這事兒是不是挺尴尬的?

伊能靜比秦昊年齡大,她問:女的比男的大那麼多,你說秦昊是真的喜歡伊能靜嗎?

藍盈瑩的舞跳得好,她又問:聽說她家挺有錢的,那還用這麼拼?你說這是真的嗎?

……

在她這裡,大到天文地理、政治經濟,小到娛樂花邊、雞毛蒜皮,皆可拿來詢問:“說說你的想法。”

我問她:“工作不忙嗎?”

她說:“我都30了,做了8年職員,想辦法偷點清閑還不簡單嗎!”

我問她:“那這些問題和你的工作生活有什麼關系嗎?”

她說:“沒啥直接關系呀,就是好奇而已。”

我委婉地告訴她,我對明星的私生活并不感興趣。

她很詫異:“我在通訊裡星标了你,你經常寫文章,難道對這些新聞沒有自己的觀點?”

我反問她:“難道你添加我好友,加了星标,就是為了獲得我對這些花邊新聞的看法?抱歉,我對這些事真的沒什麼看法。”

實際上,我想要說的是,這世界上有兩件事:關你屁事,關我屁事。

人與人之間的社交,最終目的是為了獲得高價值的信息和互動體驗。

大量無用的信息不僅影響了人們對社交價值的判斷,也嚴重幹擾了人們對有用信息的準确分析和正确選擇,這類信息,我們稱之為“信息噪音”。

如果你在與己無關的事情上消耗了大量的精力,那麼社交的紅利便在信息的噪音中被稀釋了。

現實生活中,像她這樣接受了太多信息,卻無法有效整合,内化成自己需要的信息的人不在少數。

身邊有這五種人立馬拉黑(那個被我星标的人)2

02重要的不是你接收了什麼而是你改變了什麼

我有一位親屬,權且叫他“賈博學”吧。

賈博學三十幾歲,在基層打拼了十多年。我自去年起斷絕了與他的來往,不為别的,因為他送治不及時,導緻他母親猝然離世,所以時常恨他。

賈博學号稱:“天上的事知道一半,地上的事全知道。”他熟讀史書,關注世界大事,每日上網搜集各種信息談資。

每天吃罷晚飯,賈博學都喜歡在小區的涼亭和幾個退休的老頭子侃大山。

某年某月,明朝發生了什麼事,滿族八大姓的由來,國家領導的從政經曆……賈博學信手拈來,從來不缺談資。

趕上年節,親屬們聚餐,要是有人敢質疑賈博學的學識,他必用一些生僻的知識反擊。看起來好像懂得挺多,但無非是知道些皮毛,并非造詣精深。

去年,賈博學母親突發心梗,但賈博學判斷母親的症狀是胃疼,他給母親服用了治療胃病的藥物後一直沒有好轉。

一天一夜過後,母親症狀加重,他才送醫。結果由于送醫太晚,導緻室間隔穿孔。幾天後,賈博學母親離世。

賈母生前就有慢性疾病,在發病前已有症狀,作為一個三十多歲的中年人,對于老年人心腦血管等常見病應該有基本的醫學常識。

即便沒有,有病及時送醫這個常識也該有吧!然而,賈博學卻白白贻誤了時機,斷送了母親的性命。

親友們罵他:“你熟讀史書,關注大事,怎麼在人命關天的事上就崴泥了呢?”

神經學認為,大腦裡有一套專門負責管理注意力的機制,叫作注意力系統。注意力系統有一個重要的運行原則叫“稀缺原則”。

大腦在高度專注的時候,會消耗一種重要的養分,叫做氧化葡萄糖,這決定了我們的注意力資源隻有這麼多。

當你接收到的信息遠遠大于你能夠處理的信息時,大量的信息噪音不僅幹擾了你的判斷和選擇,有時候一不留神,還占據了重要的認知帶寬。

它給你一種假象:我參與了整個曆史進程。實際上,你隻是個信息的接收者,除了消耗注意力外,你并沒有真正改變什麼。

你的注意力在哪,你的命運就在哪!

身邊有這五種人立馬拉黑(那個被我星标的人)3

03避免信息噪音的1個建議

信息噪音讓人焦慮,也把有用的信息,排斥在了認知的大門之外。那麼,這樣才能消除信息噪音導緻的負面影響呢?

美國科普暢銷書作家詹姆斯·格雷克在《信息簡史》一書中提出了一個方法:搜索和過濾。

搜索是尋找信息的過程,過濾是判斷信息的過程。

在互聯網普及之前,我們獲取信息的途徑有限,要想使用一門知識,你就要掌握它,就要存儲它。

但是在互聯網普及之後,獲取信息的途徑便捷了很多。我們遇到的大部分問題,早就被人回答過了。這時,要想使用一門知識,你沒必要完全掌握它,你隻需要搜索到它,然後調閱即可。

這裡面最重要的一個搜技巧是善用關鍵詞。用好關鍵詞的前提是你要掌握事實性知識。

什麼是事實性知識呢?舉個例子。

你能陳述“玄奘于貞觀三年(一說元年)赴天竺取經”,即證明了你掌握了一條曆史方面的事實性知識。而玄奘為什麼要去天竺取經,就不屬于事實性知識。

事實性知識是我們整個認知體系的基礎,就好比蓋房子一定要打地基一樣。

我早年有個關系戶下屬,讓她做績效方案,她在網上搜索“績效”二字,結果出來海量信息。

她一條條看,對于信息的真僞也辦法鑒别。

後來,我招了個新人,她專業對口,又有經驗。她會根據公司情況,着重搜索“OKR”,然後根據發布渠道、作者等判斷信息來源的可靠性。

最後根據公司情況,對信息進行個性化加工,這些都需要事實性知識發揮作用。

不被喧嚣的信息噪音淹沒,不僅要善假于物,更要習慣建設自己的知識體系。

你需要一片樹葉,網絡卻給你一片森林。

從複雜的信息中萃取珍寶,用有限的注意力,掌握更多的知識線索,用認知增量應對不确定的未來,這才是變通之道。

作者簡介:孫瑞希,生涯咨詢師,個人成長教練,今日頭條簽約作者,青雲計劃外部評審團成員。著有以職業生涯個案剖析為基礎的書籍《刻意成長》。書裡集中了職業轉型、職業定位、優勢升級、興趣變現、能力重塑等常見的人生發展問題,并給出了具體的行動方案,是為數不多的提供實戰性成長方法論的好書。歡迎關注我的頭條号@瑞希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