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關節表面都有一層軟骨,起着保護關節、潤滑關節、緩沖壓力的作用,随着年齡的增長,關節軟骨會逐漸退化,就會導緻關節磨損、破壞,從而出現關節疼痛、腫脹、關節畸形、活動障礙等臨床表現,形成骨關節炎,骨關節炎是一種慢性退行性疾病,病變呈緩慢進行性發展,關節軟骨蛋白多糖合成異常是其重要的病理基礎。
目前在臨床上骨關節炎尚無根治手段,主要依靠藥物治療,抗擊炎症、緩解疼痛是藥物治療的關鍵。布洛芬和雙氯芬酸鈉屬于非甾體抗炎藥,通過抑制細胞膜的環氧酶,抑制花生四烯酸代謝為炎性介質前列腺素,從而減輕因前列腺素引起的局部組織充血、腫脹,降低周圍局部神經對緩激肽等痛覺的敏感性,發揮抗炎和鎮痛作用,具有中等強度鎮痛作用,适用于持續性炎性疼痛,而對直接刺激感覺神經末梢引起的銳痛無效。對于骨關節炎患者,布洛芬和雙氯芬酸鈉能夠快速有效地減輕關節疼痛,控制臨床症狀,是治療骨關節炎一線藥物。
布洛芬和雙氯芬酸鈉的不同主要表現在以下5個方面:
- 鎮痛強度和起效速度:雙氯芬酸鈉的抗炎、鎮痛作用比吲哚美辛強2-2.5倍,比阿司匹林強26-50倍,布洛芬則與阿司匹林相當。雙氯芬酸鈉對前列腺素合成的抑制作用更強,屬于強效解熱鎮痛抗炎藥,其抗炎、鎮痛作用是布洛芬的20倍以上。雙氯芬酸鈉口服吸收迅速而完全,起效速度比布洛芬更快。
- 适應症:雙氯芬酸鈉屬于強效解熱鎮痛抗炎藥,比布洛芬的抗炎、鎮痛作用更強,可用于緩解骨關節炎、類風濕關節炎、強直性脊柱炎、痛風性關節炎等各種慢性關節炎的急性發作期或持續性的關節腫痛症狀,尤其在治療風濕性疾病時,雙氯芬酸鈉表現出良好的抗炎鎮痛作用,可有效緩解運動時疼痛、靜止時疼痛、關節水腫和晨間僵直等症狀,并可改善關節運動功能。
- 用藥療程:布洛芬和雙氯芬酸鈉都是對症治療藥物,不宜長期或大劑量使用,布洛芬用于鎮痛不得超過5天,雙氯芬酸鈉連續用藥一般不應超過一周,如症狀不緩解,應及時咨詢醫師或藥師。
- 服藥時間:建議布洛芬和雙氯芬酸鈉與餐同服,以食物作為間隔,可有效預防或減輕胃腸道不适和損傷,雙氯芬酸鈉有腸溶劑型,應于飯前服用。
- 不良反應:布洛芬和雙氯芬酸鈉常見惡心、嘔吐、胃脹、腹痛、腹瀉、食欲不振、消化不良、頭暈、頭痛、皮疹、轉氨酶升高等不良反應,布洛芬還可引起耳鳴和視力模糊等不良反應,有統計研究顯示,雙氯芬酸鈉的不良反應發生率更高,大約為20%,大約有2%的患者因無法耐受而停藥。
氨糖即氨基葡萄糖,是一種天然的氨基單糖,是人體關節軟骨基質中合成蛋白聚糖所必需的重要成分,可改善關節軟骨的代謝,有利于關節軟骨的修複,有抗炎鎮痛作用,可緩解骨關節炎的疼痛症狀,改善關節功能,阻止骨關節炎病理發展,适用于原發性和繼發性骨關節炎,包括踝關節炎、膝關節炎、髋關節炎、肩關節炎、頸椎關節炎、腕關節炎等,尤其适用于關節軟骨輕度或中度磨損,形态結構基本存在,未到軟骨大部分磨損甚至完全磨損程度的早、中期骨關節炎,對于關節軟骨嚴重磨損的終末期骨關節炎療效不佳。氨基葡萄糖屬于慢起效藥物,需要長期使用才能獲得最佳臨床療效,是治療骨關節炎的二線藥物,可以單獨使用或與布洛芬、雙氯芬酸鈉等非甾體抗炎鎮痛藥聯合使用,一般4-12周為一個療程,或根據需要延長,每年可重複治療2-3個療程。
目前臨床上常用的氨糖主要有2種,即硫酸氨糖和鹽酸氨糖,它們的 不同主要表現在以下3個方面:
- 療效:檢索文獻發現,硫酸氨糖的臨床研究較多,研究結果都獲得了很好的療效,同時還有證實,軟骨的合成需要硫酸鹽參與,而關于鹽酸氨糖的臨床研究很少,但少數臨床研究顯示,鹽酸氨糖與硫酸氨糖具有相似的療效。
- 含量和吸收率:酸根不同,氨糖的結合率不同,硫酸氨糖中氨糖含量為65%,鹽酸氨糖中氨糖含量為85%,因此鹽酸氨糖的吸收率更高。
- 含鹽量:硫酸氨糖需加入氯化鈉作穩定劑,含鹽量更高,達到30%,骨關節炎患者需要限制鈉鹽攝入,長期服用硫酸氨糖,攝入過多鈉鹽,可能不利于骨關節炎治療。對于有高血壓、心力衰竭、缺血性心髒病的骨關節炎患者,過多攝入鈉鹽會增加心血管事件的風險,這些患者應慎用硫酸氨糖,最好選擇鹽酸氨糖。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