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快報訊(記者 陸雨潇 文/攝)1 月 14 日,南京浦口區一面館小男孩突然火了。他被繩子拴在桌子腿上的視頻,被網友發布到網上,短短兩天時間,評論量超 3 萬。在繩子的兩頭網友們看到:一端是"打工人"的無奈,一端是孩子渴望的童年。
△引發網友讨論的"男童被繩子拴在桌子角"視頻截圖
一夜爆火:被拴在桌子旁的男孩
視頻中白淨的小男孩看上去隻有兩三歲,眼睛大而清澈,穿着厚厚的棉服對着鏡頭微笑。在他的手上系着一根長繩,繩子的另一端捆在桌子角。現代快報記者注意到,視頻中拴在小男孩手上的白色長繩,也因長期和地面摩擦而泛起灰色。"在面館看到這一幕,瞬間挺心酸的,身上的繩子拴着生活和無奈。"在視頻下方,視頻發布者将自己的感觸寫了下來。
"實在沒辦法,為了生活,小孩搞丢了一家人的希望就沒了。"
"繩子拴住的是父母的愛。一端是父母生活的艱辛,一端是孩子渴望的童年。"
"生活有太多的無奈,心疼。"
"孩子,别恨爸媽,從你出生的第一天起,你就是他們的快樂,幸福和希望,你在他們眼前,爸媽才踏實的工作。為了安全,委屈了你的童年,長大了你會明白的。"
在評論區,網友在心疼孩子的同時,也對身為父母的不易感同身受。
1 月 15 日上午,現代快報記者聯系上了視頻的發布者陳先生。陳先生告訴記者,視頻是他兩天前的晚上,在面館吃面時無意間拍下的。"當時吃飯的人挺多,我正在排隊點單,剛好看到吧台裡有個小朋友,胳膊被繩子拴住了。當時覺得特别辛酸,也很少見,就把他拍下來傳到了網上。"
△網友評論
對于視頻的一夜爆火,陳先生也很是意外。"我是個 80 後,覺得被繩子拴着是我們那代人才會有的經曆,沒想到現在還會在身邊出現。"陳先生說,由于自己最近剛到浦口這邊工作,在面館吃飯也是最近這兩天的事。"網友們都很關心他的情況,還有問我需不需要捐助的。最近幾天我也是有空就會去看他,還給他買了玩具。小朋友很可愛,也喜歡跟我玩。"
△軍軍(化名)和家人
生活的無奈:繩子上拴着的是父母的愛
1 月 15 日中午,記者在浦口區的面館裡見到了視頻中的小男孩軍軍(化名),他正坐在凳子上玩玩具,胳膊上依舊拴着視頻裡的那根小白繩。軍軍的奶奶馬阿姨告訴記者,軍軍今年 2 歲多,正是活潑好動的年齡,給孫子拴上繩子也是沒有辦法的事情。"平時他爸媽和我都在店裡忙,沒人有空一直照顧他,這樣拴上我們才更放心。"記者了解到,從軍軍 1 歲多會走路起,就開始用繩子給他拴上,到現在已經有近一年時間。
馬阿姨帶着記者看向店門口說,"出門就是馬路,對面就是工地,店裡的客人進進出出。萬一一個沒看住,他推門跑出去了怎麼辦?太不安全了。"軍軍的媽媽也告訴記者,别看被繩子拴着時軍軍那麼老實,一旦把繩子松開可就管不住了,一心隻想往店外跑,"放任他往外面跑太不安全了,還是讓他待在店裡,在我們眼前才更放心。"
馬阿姨一家,吃住都在店裡。樓下是面館,樓上就是一家人居住的地方。除了中午會去樓上午休一倆個小時,軍軍白天都待在收銀台後的小桌椅附近。
三年前,軍軍的父母和爺爺奶奶從青海老家來到南京開店。剛開始的兩年,生意并不是很好。大約一年前,店對面的工地開工,這家拉面館的生意才開始紅火起來。軍軍媽媽告訴記者:"最近飯點來吃飯的工人很多。除了春節,我們每天都不休息,每天早上六點多就要起來準備,一直忙到晚上十點多才關門。"結束了一天的生意後,夫妻倆還要趕緊幫軍軍洗漱、哄他睡覺,"把他忙完了才能真正休息。"
雖然軍軍的活動範圍受限,但父母對他的關愛并沒有減少:桌子上擺着玩具和水果;椅子對面牆上就挂着電視,電視裡正放着動畫片;父母和奶奶進出時總會逗逗他,或是摸摸他的頭。
"網上的評論我們看到了,謝謝大家的關心,但有些評論把我孫子說的太可憐了。把他帶在身邊照顧,總比放在老家好。現在他習慣了,還會主動把繩子遞給我,讓我給他拴上。"馬阿姨說。
看着咯咯在笑的軍軍,一旁的軍軍媽媽露出了寵溺的笑容,"平時店裡太忙,都沒時間帶他出去玩。等春節休息的時候,我們全家再帶他在南京好好玩。"
專家分析:拴住身體同時也"拴走"了安全感
南京市心理危機幹預中心前主任、心理學專家張純認為,孩子成長過程有着自己的規律,成長過程需要安全感、親密感和歸屬感。父母的無奈可以理解,但拴住這一行為不利于孩子的心理發展。"将孩子拴住雖然能确保孩子的安全,但也限制了孩子的行走範圍,并給他們留下強烈的心理暗示:外界是不安全的。"張純告訴記者,小朋友在六七歲之前,左腦并沒有發育完全,右腦的記憶功能會讓孩子對現狀形成記憶,從而形成強烈的不安全感,對外界産生不确定、不信任感。這種安全感的缺失,對孩子未來人際交往也會造成阻礙。
此外,醫生也提醒,窗簾拉繩、電話線、電腦接線、繩索等都是家庭常見的安全隐患,一旦纏繞在孩子頸部,存在窒息風險。家長平時照顧孩子時應多加注意。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