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動機正常的機油壓力,是保證發動機各摩擦件得以充分良好潤滑的前提和必要條件。一旦發現機油壓力過低,應停車查找其原因并排除之後方可行車。否則極易造成因發動機機油壓力過低而出現曲軸瓦燒熔而“抱軸”,較嚴重時可能使發動機因此而報廢。
1、機油壓力始終過低
(6)機油過髒,使用時間過長而變質等,使吸油盤的濾網或油道堵塞。應更換新的機油,并清洗濾網和油道。
(7)機油泵磨損後,使機油泵内漏增大,則泵油量減少,或者是機油泵紙墊損壞而滲漏機油。可通過減少機油泵端蓋墊片厚度的方法來補償,如泵油量仍不足時,應修理或更換磨損零件及損壞的墊片。
(8)檢查限壓閥的彈簧是否過軟、閥門是否磨損過甚。若閥門磨損正常,則應檢查彈簧的彈力是否不足。可拆下彈簧,在試驗台上檢驗,一般不允許随意調整。限壓閥鋼球與閥座磨損封閉不嚴、漏油,使密封性能喪失。閥座磨損較輕時,可用氣門砂研磨斜面。球形閥也可以用鋼球放在閥座上用銅棒頂住,輕擊數次使二者密合。
(9)吸油盤至機油泵的油路裝配不嚴密而漏氣,如吸油管空心螺栓擰得不緊等。重新安裝,消除漏氣故障。
(10)主軸承、連杆軸承,凸輪軸及軸套等潤滑部位磨損,間隙增大,潤滑油滲漏過多。修理和更換新件,恢複零配件的配合關系,使其間隙在正常範圍内。
(11)轉子式機油泵外轉子裝反,使泵油量減少。重新安裝,使外轉子外圓有倒角的一端應裝向機油泵體内。
(12)機油濾清器堵塞,此時,安全閥開啟壓力又高,使機油在濾清器前的壓力增高,迫使機油泵内漏增加,主油道油量減少,緻使機油壓力下降。要定期清洗機油濾清器濾芯,排除堵塞故障。在機油泵試驗台上,重新調整安全閥的開啟壓力。在裝回濾芯時,一定要注意氈墊的數量與位置,安裝準确。
此外,發動機工作中,如果機油壓力始終過低,且有曲軸主軸承異響、連杆軸承異響或凸輪軸軸承異響等現象,應對上述産生異響的軸承間隙進行檢查。據試驗證明,曲軸主軸承間隙每增大0.01mm,機油壓力就會降低0.01MPa。
2、機油壓力突然降低
2、機油壓力突然降低
機油壓力突然降低的故障一般是機油嚴重洩漏,如機油道絲堵失落,機油道破裂等,都會使機油大量洩漏,發動機工作中反映出來的機油壓力就會很低。
另外就是機油泵損壞,如機油泵的齒輪與泵殼,泵軸與軸承之間的嚴重磨損,或泵軸斷裂調壓裝置失效等原因,使機油泵不能建立起正常的工作壓力;還可能是與機油泵連接的管路接頭松動或有裂紋,機油集濾器堵塞等,都能導緻潤滑系機油泵無法建立起正常的工作壓力,因而使發動機的機油壓力偏低,甚至無壓力。
發生此種情況後,應立即使發動機熄火,以免造成嚴重機械事故。然後拆下發動機油底殼,重點檢查洩漏部位和機油泵。
3、剛啟動時壓力正常,運轉一段時間後機油壓力迅速降低
發動機剛啟動時壓力正常,運轉一段時間後機油壓力迅速降低。診斷這類故障,可通過分析發動機潤滑系發生的變化,來确定可能的故障原因。
發動機剛啟動時,由于啟動前大部分機油流回油底殼,所以油底殼内油量比較充足。而運轉一段時間後,由于部分機油被泵入油道進行循環,所以油底殼内的油量減少。
此外,剛啟動時機油溫度較低,而運轉一段時間後,機油溫度随發動機溫度升高。而溫度對潤滑系統的影響主要是機油黏度,随溫度升高機油黏度下降。如果機油黏度過低,在各軸承間隙一定時,對機油的節流作用變弱,機油壓力也會降低。
由上述分析可知,發動機剛啟動時機油壓力正常,而運轉一段時間後機油壓力又迅速下降的可能原因是:機油量不足或機油黏度過低。發生此故障,可先抽出機油尺檢查機油量,如果機油量充足,則可确定是機油黏度過低,應更換機油。
注意:如果因冷卻液或燃油進入油底殼稀釋機油,導緻其黏度降低,應查明漏水或漏油的原因,将故障排除後再更換新的機油。
4、機油壓力過高
在使用中,若機油壓力表指示壓力長時間高于正常标準,即為機油壓力過高。機油壓力過高并非好事,不僅使機油泵負荷增加,而且可使安全閥常開,機油未經粗濾器過濾就直接送往摩擦表面,加劇摩擦副的磨損;若安全閥卡滞,還會沖壞粗濾器濾芯,并引起主油道被濾芯碎片堵塞。
按機油壓力始終過低故障的分析思路,如果機油壓力表和機油壓力傳感器正常,機油壓力傳感器前給主油道供油過多(如限壓閥故障)或傳感器後油路不暢(如油路堵塞)均會導緻機油壓力過高。可能的原因有限壓閥故障、傳感器之後的油道堵塞、軸承間隙過小、機油勃度過大,機油壓力表或機油壓力傳感器損壞等。對于新裝配的發動機,如出現機油壓力過高,應重點檢查曲軸主軸承、連杆軸承、凸輪軸軸承的配合間隙。點火開關打開但不啟動發動機時,機油壓力表指針不回位,應重點檢查機油壓力表和機油壓力傳感器。
5、機油壓力忽高忽低
當發動機怠速運轉時油壓正常,中、高速運轉時,機油壓力波動(油壓表指針在0~0. 6 MPa之間來回擺動或顫動),其原因主要有:
(1)機油泵有故障(如齒輪過度磨損或固定螺絲脫落),機油泵吸人空氣。當發動機中高速運轉時,機油泵吸力增大,空氣從機油管路密封不嚴處進人,由于空氣具有可壓縮性,從而造成油壓波動(進氣嚴重時無油壓)。
(2)調節閥或回油閥彈簧受異物卡滞,或彈簧彎曲與座孔碰擦,使彈簧運動受阻,球閥的打開和關閉都顯得比較困難。當主油道内油壓升高、球閥打開時,主油道内卸壓,但因彈簧的阻滞作用,直至油壓降至很低甚至接近于零時球閥才關閉,接着主油道内油壓又上升,球閥又打開,如此循環往複,造成機油壓力大幅度波動。
(3)油底殼機油短缺,油平面位于集濾器吸油口的極限位置上,或機油管内有雜質但未完全阻塞,使油泵吸油時有時無,造成機油壓力忽高忽低。
(4)限壓閥裝配不當或膠粘,使油流阻力不穩定,或機油壓力表損壞,也可造成機油壓力忽高忽低。
機油壓力突然降低的故障一般是機油嚴重洩漏,如機油道絲堵失落,機油道破裂等,都會使機油大量洩漏,發動機工作中反映出來的機油壓力就會很低。
另外就是機油泵損壞,如機油泵的齒輪與泵殼,泵軸與軸承之間的嚴重磨損,或泵軸斷裂調壓裝置失效等原因,使機油泵不能建立起正常的工作壓力;還可能是與機油泵連接的管路接頭松動或有裂紋,機油集濾器堵塞等,都能導緻潤滑系機油泵無法建立起正常的工作壓力,因而使發動機的機油壓力偏低,甚至無壓力。
發生此種情況後,應立即使發動機熄火,以免造成嚴重機械事故。然後拆下發動機油底殼,重點檢查洩漏部位和機油泵。
3、剛啟動時壓力正常,運轉一段時間後機油壓力迅速降低
發動機剛啟動時壓力正常,運轉一段時間後機油壓力迅速降低。診斷這類故障,可通過分析發動機潤滑系發生的變化,來确定可能的故障原因。
發動機剛啟動時,由于啟動前大部分機油流回油底殼,所以油底殼内油量比較充足。而運轉一段時間後,由于部分機油被泵入油道進行循環,所以油底殼内的油量減少。
此外,剛啟動時機油溫度較低,而運轉一段時間後,機油溫度随發動機溫度升高。而溫度對潤滑系統的影響主要是機油黏度,随溫度升高機油黏度下降。如果機油黏度過低,在各軸承間隙一定時,對機油的節流作用變弱,機油壓力也會降低。
由上述分析可知,發動機剛啟動時機油壓力正常,而運轉一段時間後機油壓力又迅速下降的可能原因是:機油量不足或機油黏度過低。發生此故障,可先抽出機油尺檢查機油量,如果機油量充足,則可确定是機油黏度過低,應更換機油。
注意:如果因冷卻液或燃油進入油底殼稀釋機油,導緻其黏度降低,應查明漏水或漏油的原因,将故障排除後再更換新的機油。
4、機油壓力過高
在使用中,若機油壓力表指示壓力長時間高于正常标準,即為機油壓力過高。機油壓力過高并非好事,不僅使機油泵負荷增加,而且可使安全閥常開,機油未經粗濾器過濾就直接送往摩擦表面,加劇摩擦副的磨損;若安全閥卡滞,還會沖壞粗濾器濾芯,并引起主油道被濾芯碎片堵塞。
按機油壓力始終過低故障的分析思路,如果機油壓力表和機油壓力傳感器正常,機油壓力傳感器前給主油道供油過多(如限壓閥故障)或傳感器後油路不暢(如油路堵塞)均會導緻機油壓力過高。可能的原因有限壓閥故障、傳感器之後的油道堵塞、軸承間隙過小、機油勃度過大,機油壓力表或機油壓力傳感器損壞等。對于新裝配的發動機,如出現機油壓力過高,應重點檢查曲軸主軸承、連杆軸承、凸輪軸軸承的配合間隙。點火開關打開但不啟動發動機時,機油壓力表指針不回位,應重點檢查機油壓力表和機油壓力傳感器。
5、機油壓力忽高忽低
當發動機怠速運轉時油壓正常,中、高速運轉時,機油壓力波動(油壓表指針在0~0. 6 MPa之間來回擺動或顫動),其原因主要有:
(1)機油泵有故障(如齒輪過度磨損或固定螺絲脫落),機油泵吸人空氣。當發動機中高速運轉時,機油泵吸力增大,空氣從機油管路密封不嚴處進人,由于空氣具有可壓縮性,從而造成油壓波動(進氣嚴重時無油壓)。
(2)調節閥或回油閥彈簧受異物卡滞,或彈簧彎曲與座孔碰擦,使彈簧運動受阻,球閥的打開和關閉都顯得比較困難。當主油道内油壓升高、球閥打開時,主油道内卸壓,但因彈簧的阻滞作用,直至油壓降至很低甚至接近于零時球閥才關閉,接着主油道内油壓又上升,球閥又打開,如此循環往複,造成機油壓力大幅度波動。
(3)油底殼機油短缺,油平面位于集濾器吸油口的極限位置上,或機油管内有雜質但未完全阻塞,使油泵吸油時有時無,造成機油壓力忽高忽低。
(4)限壓閥裝配不當或膠粘,使油流阻力不穩定,或機油壓力表損壞,也可造成機油壓力忽高忽低。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