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力推進養老服務高質量發展,積極打造“15分鐘養老服務圈”,近年來,崇明區聚焦老年人多樣化、多層次養老服務需求,構建居家服務、社區參與、養老機構融入的醫養結合新型養老服務體系,讓崇明養老覆蓋更有廣度、服務更有溫度、保障更有力度。
百姓點餐、政府添柴
攜手共烹“民生暖心飯”
芹菜、大蝦、紅燒肉......上午10點半,送餐員準時将午餐送到了家住橫沙鄉的周阿姨手中。在送餐員的幫助下,年逾八旬的周阿姨打開食盒,令她驚喜的是,菜品不僅有葷有素,而且依舊熱氣騰騰。“人上了年紀就愁做飯,現在有了助餐服務,一日三餐有了保障,子女也放心了,在崇明養老,真的很幸福!”周阿姨笑着告訴記者。
優質的助餐服務不僅讓老人們心裡踏實,也讓在外工作的子女安心。讓老人樂享“愛心餐”,做好食品衛生是關鍵。采訪中,記者走進後廚發現,整個區域幹淨明亮,料罐幹淨、整齊,菜台無油垢、無水迹。橫沙鄉社建辦主任王施捷告訴記者:“每天的食材都是由專人專購,品質安全可控,源頭可追溯。”據悉,目前橫沙鄉享受助餐服務的老人已超過了500人,每日送餐量達1500份,助餐服務深受老人好評。
橫沙鄉助餐點是目前全區唯一一個提供早餐送餐服務的鄉鎮。白米粥、燕麥粥、皮蛋瘦肉粥......記者在公示的一周菜單上看到,即使是早餐的粥品,都能做到7天不重樣。為滿足老人的多樣化需求,鄉鎮設立了一人一檔制度,并針對患有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的老人提供特殊餐食。
2021年7月,橫沙鄉競美公司對原“豐樂、民生”兩大助餐點進行資源整合,升級打造2家品牌化、連鎖化、規模化的鄉級長者食堂,輻射全鄉25個村居,進行全域化的送餐服務。村企聯動協同發展,既滿足了老人吃飯難的問題,又解決了村居富餘勞動力,實現雙赢。
崇明區民政局局長施金星告訴記者:“我們從老年人最關心、最迫切的養老需求入手,為老年人提供短期托養、日間照護、助餐、醫養結合、輔具租賃等多樣化的服務,讓養老資源更加方便可及。”“十三五”期間,崇明區在解決老年人“做飯難”、“吃飯難”、“吃飯愁”的問題上精準發力,大力推進老年助餐服務場所建設,推動各鄉鎮完善“1 N”的老年助餐服務設施網絡布局,打造“集中供餐 社區配送”助餐服務模式。截至2021年年底,全區已建成101家老年服務場所。
增加床位、設施提升
機構養老模式創新升級
崇明是著名的“長壽之鄉”,老齡化程度較高,截至2021年年底,本區60周歲以上老人共有26.30萬人,占總人口的39.08%。随着人口老齡化程度的不斷加深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老年群體多層次、多樣化的服務需求持續增長,對擴大養老服務有效供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為回應廣大崇明老年人較為迫切的養老服務需求,近年來,崇明區全力打通機構、社區、居家養老全網絡,推動鄉鎮養老服務“升級換代”。其中,機構養老深受老年人歡迎,強化機構養老服務的主體功能,能夠有效滿足老年人多樣化的需求。
今年3月,長興第二敬老院新建工程竣工,内部裝飾完成,預計将于明年年初投入使用。新建後的敬老院集合了醫療保健用房、老年居住用房、生活輔助用房等功能。建成後将提供383張床位,補足了長興鎮機構養老床位不足的短闆。
城橋鎮第五敬老院項目效果圖
“我們這幾年新建了一批包括區福利院在内的養老機構,也改造了一批鄉鎮公辦養老機構,養老床位的供給更加充足了。”施金星表示。接下來崇明區将為老年人提供更優質的養老服務、更豐富的養老資源。截至2021年底,全區共有49家養老機構,合計8547張床位。為持續加強養老床位保障,除了長興鎮外,新村鄉、三星鎮、城橋鎮、陳家鎮等多個鄉鎮也正有序推進新建公辦養老機構,進一步滿足老年人的入住需求。
聚焦需求、培訓人才
養老人才隊伍快速成長
一位參加過崇明區養老護理職業技能賽的護理員說:“照顧老人不止是要出力氣,還得付出耐心、細心。要想真正照顧好老人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
為解決養老服務人才不足、結構失衡、質量不高等問題,要加快建設一支規模龐大的技能型、知識型康養人才隊伍。崇明區民政局每年都會組織600餘名養老機構護理員參加護理技能專項培訓,舉辦區級養老護理職業技能培訓及競賽,并選拔優秀護理員參加市賽。2021年,8名優秀養老護理員榮獲第一屆上海市“百佳養老護理員”表彰。
莫道桑榆晚,為霞尚滿天。“老有所養”隻是基礎,“老有頤養”才是更高的目标。近年來,崇明區不斷健全完善基本養老服務體系,堅持以老年人為中心,不斷擦亮全面小康的幸福底色,真正實現“老有所養”、“老有所樂”、“老有所為”。
來源:上海崇明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