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和七年十二月,金兵圍困開封城,宋徽宗當起了甩手掌櫃,倉皇内禅,成為太上皇。
就這樣,宋欽宗繼位。宋欽宗繼位後,執政大臣定年号為“靖康”。
“靖康”取自“日靖四方”、“永康兆民”二句,分别出自《詩經》、《尚書》,意思很吉利,要使四方安甯,萬民幸福安康。
宋欽宗
宋欽宗繼位後,女真的威脅并沒有解除,當時欽宗的兄弟、康王趙構曾出使金營,“威德暴天下”,最終在靖康之變後趙構繼位,保住江南半壁江山。
所以當時很多人對“靖康”有了新解讀,将“青”字拆為“十二月”,靖康即是“十二月立康”,隐隐有先兆,認為趙構是天命所歸。
無獨有偶,宋徽宗的最後一個年号“宣和”,也被當時人解讀為有先兆。
在位二十五年的宋徽宗一共使用過六個年号,分别是建中靖國、崇甯、大觀、政和、重和、宣和。
在改元“宣和”前,宋徽宗的年号叫“重和”。
“重和者,謂“和之又和”也。”這個年号寓意極好,但是使用不久,有人指出這個年号和遼國的年号撞車。
“改号未幾,會左丞範緻虛言犯北朝年号。蓋北先有重熙年号,時後主名禧,其國中因避“重熙”,凡稱“重熙”則為“重和”,朝廷不樂。”
于是“重和”僅僅用了一年,便宣布改元“宣和”。
宋徽宗
但是很快民間就流出“宣和”年号很不吉利。
問題出在這個“宣”字上,“宣”字,寶蓋頭下面的“亘”是“二日”,家有二日,不吉利。
“人又謂‘一家有二日’為不祥。”
宣和二年,南方爆發方臘起義,“連陷二浙數郡”,宋徽宗想改元,“上意彌欲易之,獨難得美名”,後來方臘起義被平定,改元也就不了了之。
最後,宣和七年,宋徽宗禅位為太上皇,真是應了“一家有二日”的流言,被當時人認為有先兆。
宋徽宗的第二個年号為“崇甯”,“崇甯者,崇熙甯也”,表達宋徽宗繼承父親神宗熙甯變法的志向。
當時蔡京為相,改元後,自然要重新鑄造錢币,宋徽宗便令蔡京書寫錢文,但是蔡京書寫的錢文差點出身。
宋代曾敏行《獨醒雜志》記載,蔡京在書寫“崇甯通寶”時,“筆畫從省”,将“崇”中的“山”和“宗”中間“以一筆上下相貫”,使得“宗”字不像宗字。而“甯”(繁體為寜)字“不從心”,省去了中間的“心”字。
宋徽宗書寫的禦書錢
當時就有人私下說蔡京“有意破宗,無心甯國”,後來蔡京聽聞後急忙“更之”。
年号的議定,是朝廷大事,一般都是極為慎重的,但是即便如此議定的一些年号還是受到議論的。
如宋神宗熙甯末年,國家遭遇大旱,宋神宗“诏議改元”。
根據北宋葉夢得《石林燕語》記載,執政大臣便開始草拟年号,起初執政大臣拟定的年号為“大成”。
但是宋神宗看了後否決了,“不可!成字于文,一人負戈。”
宋神宗認為“成”字帶“戈”,不吉利。
于是大臣們又去翻閱典籍,再拟年号為“豐亨”。
宋神宗看了後,還是否決了,“不可!亨字為子不成,惟豐字可用。”
宋神宗認為“亨”字不好,“為子不成”,有子嗣斷絕之意,不祥。
宋神宗
最終隻保留“豐”字,改年号為“元豐”。
宋神宗的父親宋英宗年号,在宋人看來也是大大不妥的。
宋英宗的年号為“治平”,寓意無疑還是好的,但是英宗英年早逝,在位僅僅四年,所有後來有人“治平”年号不祥。
因為宋朝屬火德,年号帶水,水沖火,焉能長久?所以英宗早夭也是理所當然的了。
在位四十二年的宋仁宗,他前兩個年号“天聖”、“明道”,也被附會出其他含義。
“天聖”即“二人聖”,“明”則是“日邊有月”。
從宋仁宗繼位到親政前,劉太後垂簾聽政,這兩個年号契合女主主政的時局。
趙構劇照
無論是“宣和”的“一家有二日”,還是“靖康”的“十二月立康”,所謂的先兆,其實都是時人的附會,将正常事件包裝以神秘主義色彩罷了。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