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條創作挑戰賽#菏澤巨野縣有一座海拔僅有133米(一說為136米)的山——金山,位于縣城東南25公裡處的核桃園鄉。按說這樣的小山沒啥可說的,但它卻成了巨野最美的旅遊景點,美不是問題,關鍵這座山非常奇怪。
海拔133米的金山,整體面積也不過3平方千米,但山上卻密密麻麻布滿了寺廟和道觀,山前山後加起來道教建築有8處、佛教建築4處之多,佛、道建築這麼擁擠的堆積在一座小山上,在我國也是一大奇觀了!
金山金山嚴格說起來是泰沂山脈的餘脈,是菏澤地區唯一一座保存較為完好的山峰,素有“天下之中第一山”的美譽。金山名字的由來是因為不知在古代何時,傳說“鑿石得金而名”。
還有另一個金牛的傳說,在很久很久以前,山腳下的百姓每當到了晚上就發現有一個金牛,拉着石砘子幫忙砘麥子,然後早上就回到到了金山的一個山洞内,所以山叫金山,洞叫金牛洞。從金山西門進入景區,首先就會看到一座氣勢恢宏的金光閃閃的金牛塑像。
金山還有獨特的地質景觀,保留了完整的寒武-奧陶紀九龍群地層,是魯西南地區最為典型的沉積岩剖面之一;山上的白雲岩溶洞雖然單個發育規模較小,但是數量衆多,山中大小不一獨特的岩溶洞穴至少有11個之多。
道教建築金山的道教建築很多,從景區的西門登山,過了金牛塑像後,山的西北面會依次有王靈官、月老閣、龍宮、安陽宮、财神殿、金山聖母殿、送子奶奶廟、金山觀、金山塔等金碧輝煌的道教建築。
這些建築都是依山而建,有的還是借着山崖或洞穴而建,雖然個别的有過史料記載,但大多是今人所建。
其中金山聖母殿和金山觀最為壯觀。金山聖母傳說為玉皇大帝的三女兒,與泰山的碧霞元君、峄山的峄山奶奶并稱三姊妹,三座山也是姊妹山。這也是為什麼133米的金山人文曆史底蘊深厚的原因之一。
金山觀位于山頂,是隋朝年間(公元592年)創建道教場所,是山東較早的道觀,隻不過也是現代建築,但殿前有曆代碑文數通,由此可窺其曆史傳承。
佛教建築
金山整體的宗教建築格局為南佛北道,道教建築以金山觀為尊,聚集在北峰以及山的西北側。而與金山觀相對的南峰主體建築為佛教的大雄寶殿,一條直直的大道在山頂逶迤,兩大中國的宗教傳統在此和平相處。
大雄寶殿與金山觀相對的一面,也就是殿後素有漢白玉地藏王菩薩的塑像,高有三四米,慈眉善目,這就是傳說中金山寺的主建築。
大雄寶殿之下又有一建築,為天王殿。兩座主題建築之下為金山寺的兩柱單檐牌坊。牌坊有三,中間的牌坊匾額為“金山崖墓”,正對着的為“金山古墓群”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也就是昔日昌邑王劉賀的廢冢,後來不知道何時被後人稱為秦王避暑洞,慢慢成了寺廟,墓室中供奉起了佛祖或菩薩,其中主墓室的上面還有金元時期被赦封的“赦賜大明禅院”幾個大字。
南佛北道的成因
金山形成南佛北道的格局是有曆史原因的,最重要的就是該山是菏澤地區為數不多的山,山中洞穴密布,植被茂密,特别是在昌邑王劉賀為自己挖掘的墓地廢棄後,這裡成了周邊最為優美的景色。
劉賀當了28天的短命皇帝,被稱為漢廢帝,所以他後來的曆史丢失了很多,甚至在此為自己挖掘的墓地都沒有人知道。後人在此遊玩,看到如此鬼斧神工的墓道和墓室,還以為是天然洞穴加工而成,甚至傳說秦始皇曾在此駐跸,或說秦王李世民在此駐軍休憩,故有秦王避暑洞的傳說。
再後來,隋代在北山有人建了金山觀,成了泰山的姊妹山;到了唐代又有僧人在南山建了金山寺,所以一座小山就成了佛道兩大宗教的聖地。
巨野景觀少,故文人墨客多到處遊玩,甚至寫下了不少詩詞贊譽金山景色和人文曆史,這讓金山的名氣越來越大。
隻是金山道觀也好、寺廟也好,到了清朝鹹豐11年,一切都因一場大火戛然而止,所有的建築焚燒殆盡。至于今天我們看到的密密麻麻的佛道建築,都是1990年之後的了!
到了這兒,大家對于巨野縣這座海拔隻有133米的小山,為什麼布滿了這麼多的佛道建築的原因,是否清清楚楚了?無論如何,有人文曆史底蘊的金山,如今是3A景區,是省級地質公園,所以周邊的遊客還是非常喜歡它的,尤其金山漢墓群還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