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軒轅氏取代神農姓

軒轅氏取代神農姓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8-16 04:17:46

我們在看先秦時期的人物介紹時,總會因為名字而産生很多困擾,比如我們華夏兒女的祖先黃帝,姓姬,軒轅氏,又有熊氏,那黃帝的姓氏到底是什麼呢?又比如我們在看司馬遷所著《史記》,在寫商鞅時,一會用商鞅,一會用衛鞅,那商鞅的姓氏又是什麼呢?

其實在秦漢以前,姓和氏是兩個不同的概念,不像現在我們所說的姓就是氏,氏就是姓,完全是一個意思。那麼姓氏的來源和發展過程又是什麼樣的呢,為什麼會有如此大的改變呢?下面就從姓到氏,再到姓氏慢慢了解。

軒轅氏取代神農姓(黃帝姓姬氏軒轅)1

姓的含義和用意

在遙遠的上古時代,人類曆史上很長的一段時間是處于母系社會,母系社會最大的特點是“隻知其母,不知其父”,母親在一個家庭中占據非常主要的位置,孩子們也都是跟随自己的母親一起生活,各家族的區分是按一個母親所繁衍的後代劃定的,而且那個時候隻有“姓”,沒有氏。

對于“姓”的解釋《白虎通義·姓名》說:“姓者,生也”。在《說文》中又更進一步作了解釋:“姓,人所生也”。

其實根據姓的字形演變也可以看出,“姓”是一個“女”和一個“生”所組成,也就是說一個女子所生則為同姓,在《通鑒外紀》中也有記載“姓,統其祖考之所自出”

而且我國上古八大姓“姬、姜、姒、嬴、妘、妫、姞、姚”,都是從女旁,這也表示是由不同的女性始祖所繁衍的後代。

軒轅氏取代神農姓(黃帝姓姬氏軒轅)2

那麼“姓”在遠古時期的用意又是什麼呢?

通史》中記載,太昊時規定:“姓同,婚姻不可通。”也就是說,同姓的人不可以結婚。

為什麼會有這樣的規定呢?

遠古時期,古人通過長期的社會實踐,發現同姓結婚的人所生的孩子,要麼早夭,要麼就是體弱多病。這個在《左傳》也有記載:“男女同姓,其生不蕃。”

這就如同現代近親禁止結婚是一樣的,因為若是近親,身上就會攜帶很多的相似遺傳因子,如果有一些有害的因子是隐性遺傳的話,那麼兩個的結合會增加這些隐性遺傳疾病的發生風險,這屬于是現代遺傳學、基因學裡面的東西了。

遠古時期的人民并不懂這些,他們隻是根據生活經驗發現同姓的人結婚會産生不良的後代,所以才有這樣的規定,并且嚴格執行。

《國語》雲:“同姓不婚,惡不殖也。”“娶妻避其同姓,畏亂災

軒轅氏取代神農姓(黃帝姓姬氏軒轅)3

也”。婚姻是繁衍後代的大事,不管對于家族來說還是國家來說,都是非常重要的事情,馬虎不得,所以為了辨别男女姓的異同而決定婚嫁與否,“姓”就顯得極為重要,即便是娶妾室也要進行姓的的辨别。

所以在先秦時期,“姓”就是考其所處,也就是“明世系”、“别種族”,主要用意是“别婚姻”。如《白虎通義·姓名》說:“人所以有姓者何?所以重恩愛,厚親親,别婚姻也”,了解自己所出何處,明白種族之間的親疏關系,最主要的還是通過“姓”來決定婚姻可行否。

氏的誕生 

随着社會的不斷發展,母系社會漸漸被父系社會所代替,人口的不斷增多,同一個姓的人,随着繁衍和遷徙,分化出不同的部落,為了區分這些不同的部落,“氏”應運而生,如:有熊氏、有莘氏、神農氏、夏後氏。

也就是說氏是随着父系社會的形成而誕生的。 每一個父系部落,一般都會有一個首領,首領的氏也就是這個部落的氏,“氏者,别其子孫之所自分”

軒轅氏取代神農姓(黃帝姓姬氏軒轅)4

氏的作用又是什麼呢?

根據《通志·氏族略》所雲:“氏,所以别貴賤。貴者有氏,賤者有名無氏。”

所以氏主要是為了區分身份貴賤的,在先秦時代,氏是貴族才有權使用的稱号,沒有名字的平民百姓,人們統一以其職業稱呼,如庖丁是對姓丁的廚子的稱呼。

另外氏的情況比較複雜,不像姓那樣穩定,一個人的姓隻有一個,但是氏卻可以有很多個,而且上下兩代人的氏有時候還不相同。

這是什麼原因呢?我們來通過氏的命名,了解其中的詳由。

《左傳·隐公八年》:“天子建德,因生以賜姓,胙之土而命之氏。諸侯以字為谥,因以為族。官有世功,則有官族,邑亦如之。”

意思就是天子建立有德之人以做諸侯,根據他的生地而賜姓,分封土地而又賜給他族氏。諸侯以字作為谥号,他的後人又以這作為族氏。先代做官而世代有功績,就可以用官名作為族氏。也有以封邑為族氏的。

軒轅氏取代神農姓(黃帝姓姬氏軒轅)5

所以說氏的命名,根據不同的身份地位得到與之相對應的“氏”,而一個人還可以根據自己身份不同多次更改自己的“氏”。譬如我們前面所說的黃帝,姓姬,因為出生于軒轅氏,所以氏軒轅,後來自己建都有熊,又稱為有熊氏。

還有商鞅,姓姬,是衛國王室的子孫,所以氏衛,後來幫助秦孝公改革變法,使秦國日益強大,被秦孝公封于商地,于是氏又改為商,所以才會有商鞅、衛鞅不同的稱呼。

諸侯的氏一般都是根據自己所封的國家名為氏,如陳氏、衛氏,在下一階級的卿大夫及其後裔,則以受封的邑名為氏,如晉國的韓氏、趙氏、知氏。另外先代做官而世代有功績,就可以以官名作為家族的氏,如:史氏、蔔氏、巫氏、司馬氏、司空氏等。

在先秦時代,男子很少有稱姓,一般都是稱“氏”來表明自己的身份地位,在《白虎通義·姓名》中:“所以有氏者何?所以貴功德、賤役力。”由此可見,作為貴族家族之“氏”,其實是家族之間以一種政治、軍事、經濟共同體的存在形式。

軒轅氏取代神農姓(黃帝姓姬氏軒轅)6

姓和氏的區别和聯系

《通志·氏族略》所雲:“姓,所以别婚姻,氏,所以别貴賤。”

先秦時代,女子稱姓,男子稱氏,姓是婚姻嫁娶的依據。氏同姓不同者,婚姻可通;姓同氏不同者,婚姻不可通。

而且在當時女子的姓比名重要,尤其是貴族有身份的女子,未結婚之前,在姓的前面冠以孟、伯、仲、叔、季,表示排行,如:孟姜、伯姜、仲姜、叔姜、季姜。《詩經·桑中》“爰采唐矣?沬之鄉矣。雲誰之思?美孟姜矣。”其中的孟姜并不是特指,而是說一個姓姜的大姑娘。若是伯姜,則是姓姜的二姑娘。

軒轅氏取代神農姓(黃帝姓姬氏軒轅)7

在女子成婚後,都會在自己的姓前面加上自己配偶的氏,這也表示自己婚後所從的氏族。古代結婚講究門當戶對,其實也就是相同階級的氏族聯姻,目的也是為了壯大自己的氏族。

姓其實就是一種血緣關系上的聯系,是同一血緣關系人群的标記,表明是同一祖先的後代。它的主要作用是考究自己血緣的來源出處,在婚嫁禮儀方面,雙方能否結婚的一個衡量準則。

氏是姓的延續和變革,是一種政治、經濟、軍事團體形式的象征,它的存在發展和衰落情況,極大地影響着社會的政治軍事和民生文化等各個方面,它還是家族榮耀的象征,它的主要作用是區分身份的貴賤,表明家族所處的階級地位。

軒轅氏取代神農姓(黃帝姓姬氏軒轅)8

姓和氏的發展和演變

上古時期,姓和氏的含義明确,代表着不同的作用,後代也遵循着有關姓與氏的規定,不過到了春秋時期,周室衰弱,各諸侯争奪土地,諸侯下面的各氏族逐漸做大自封公爵,社會發生了重大的改革,氏族貴族日益瓦解,奴隸制宗法的崩潰,姓氏制度也出現了混亂。各諸侯之間為了更加穩固的政治聯盟,不惜違背姓氏制度,以“親上加親”來鞏固雙方的利益關系。

尤其是到了戰國時期,姓、氏差異漸漸模糊,到了秦朝統一之後,基本結束了西周封建宗法制度,将姓和氏逐漸合一,而姓氏不再是貴族的專利,平民也有了姓氏,百姓遂成為民衆的通稱。

軒轅氏取代神農姓(黃帝姓姬氏軒轅)9

《通志·氏族略》記載:“秦滅六國,子孫為民庶,或以國為姓,或以姓為氏,或以氏為姓,姓氏之失,由此始,茲姓與氏渾為一者也。”

雖然秦統一六國之後,将姓氏也一起統一,但在統一姓氏的過程中也是很曲折的。

秦始皇統一六國之後,為了統一思想,不惜焚燒大量古籍,坑殺大批知識分子,這也就是我們所熟知的“焚書坑儒”的典故。

這樣做的目的就是統一,文字統一、語言統一、度量統一、貨币統一,姓氏統一。

姓氏統一其實也就是為了方便戶籍登記,但是姓氏統一之後,也就相當于貴族與平民的地位沒有什麼區别,這也引起了六國舊部貴族的不滿,尤其是商鞅變法,所确立的秦國政治體系:郡縣制、軍功爵制,與之前周朝成立之後,由周公所确立的政治體系:分封制、貴族制制度不同,兩種制度的矛盾沖突,也是姓與氏統不統一的矛盾點。

軒轅氏取代神農姓(黃帝姓姬氏軒轅)10

我們來看一下這兩種制度所代表的含義:

分封制:天子有着全天下的所有權,分封的諸侯貴族,有着自己所封土地的使用權,這些諸侯貴族可以再将這些土地分封給自己所管轄内的士大夫,而士大夫又可以将自己所分封的土地再次分封,這樣一層一層如同金字塔一樣,各階級分别管理自己下一階級,并且收稅,向上一階級納貢。

郡縣制:天子擁有全天下的所有權和使用權,那些貴族、士大夫沒有使用權,隻是幫助天子管理而已,所以這就導緻貴族、士大夫、平民幾乎沒什麼區别,面對天子大家的身份都是一樣的,都是天子的臣民,所有的管理權都在天子手裡。

而這兩種制度的沖突,就是取消貴族的權利,而取消貴族權利的表現之一就是姓氏的統一。

對于六朝舊貴族來說,這種制度簡直就是對他們的極大侮辱,讓他們跟他們眼中的“賤民”同樣的身份,這簡直是不能容忍的,再加上秦始皇的手段暴戾,引起了各國的不滿反抗。在反抗的最後,貴族代表的項羽,和平民代表的劉邦脫穎而出繼續厮殺,最終,代表平民的劉邦獲勝。

劉邦作為平民的代表,當然是希望不再延續貴族制度,不然自己的出身也會成為後代的诟病,所以姓和氏也就是在漢代完成了真正的合并。

軒轅氏取代神農姓(黃帝姓姬氏軒轅)11

後記

其實在姓氏合并之後,也發生過一些小的改變,比如國君賜姓,還有為了避皇帝的名諱而更改姓氏,再有就是少數民族為了融入中原文化而自己改姓,到了宋代基本所統計的姓氏就跟現在的百家姓一樣的了。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