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華西壩樓盤

華西壩樓盤

生活 更新时间:2024-12-26 22:38:39

華西壩樓盤?群樓荟萃華西壩劉 暢,今天小編就來說說關于華西壩樓盤?下面更多詳細答案一起來看看吧!

華西壩樓盤(群樓荟萃華西壩)1

華西壩樓盤

群樓荟萃華西壩

劉 暢

1 最壯麗的懷德堂

20世紀初,英國建築設計師弗列特·榮杜易(Fred Rowntee,1861—1927年)不遠萬裡來到位于中國西南的成都,把西方最時髦的貴格大學建築風格引入華西協合大學(今四川大學華西校區)建築設計,并借鑒故宮建築群以及川西民居風格,開啟中西融合的“中國式新建築”實踐,在華西壩上留下了獨特的中西合璧的建築群設計。這些建築布局對稱,青磚黛瓦,畫棟雕梁,從 布局到 風格在當時都算是獨一無二。梁思成對此評價說:“這些中國早期古典複興式建築極其重要。”

懷德堂(The Whiting Memorial Administration Building)是美國人羅恩甫為紀念白槐氏兒捐建的,于1915年動工,1919年建成。它是華西協合大學的第一棟公共核心建築,也是最壯麗的樓堂,又名事務所,最初系校務行政機構所在,直到今天依然是四川大學華西校區行政辦公樓。

懷德堂老照片(圖片來源:《東方的西方:華西大學老建築》)

懷德堂為兩層磚木結構大樓,長58米,寬31米。在建築格局上,主樓建于1米多高的長方形石質台基上,台基四周石梯登台、雕欄圍護;前庭6根大紅明柱,使整個大樓顯得寬敞宏大,輝煌壯麗,突顯了開放與包容的理念。 華麗大氣的正面造型仿照了故宮裡的中軸大殿或孔廟大成殿格局,當時中國教會大學衆多,有類似高大寬敞台基和前庭廊柱的建築卻十分罕見。

在樓體造型上,懷德堂采用H型平面對稱造型,其兩側廂房突出,一個橫向歇山頂與兩個縱向歇山頂相交組合,西式貴格建築傳統雙重“山”字形布局佐以雙側對稱而又參差不齊的側樓,使整個建築大有蘇轼“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的意境,遠超傳統中式樓宇或其他中西融合教會大樓所采用的簡單磚塊式或面包式單體形态。地基采用拱牆結構,既通風、防潮,又牢固、省料。入口前廊二重檐是具備四川建築特色的穿鬥式梁架結構。樓頂的西式老虎窗和高煙囪,既顯示出大學主樓樓體的富麗華貴,又增加樓房采光和取暖的實用性。

懷德堂( 圖片來源:四川大學新聞網)

在外部特征上,懷德堂青磚貼身,黛瓦蓋頂,配以大紅明柱、大紅檐闆和大紅門窗框格,點綴綠窗和其他不同的色彩,是典型的中國式建築以紅為主的“紅綠配”主調。四角外柱上有八個西方風情及藝術感十足的紅色飛獅造型,或許就是大學勇往向前、開拓前進精神的體現。瓦當上特意鑲有華西協合大學古典雅緻的圖章,具有濃厚的中國味。正脊、側脊上脊獸的造型多為龍頭魚身,是地道的“魚龍混雜”,趣味得體。大門内外兩層門框上裝飾吉祥白鶴的圖案,精美高雅。門檐和左右屋檐上采用半弧形“唐破風”檐飾,與直線屋檐相比多了靈動、美觀、典雅的視覺感受。兩側設置弧窗和浮雕牆飾,正面是富有日本風貌的西木雕大門,或許是日本“民藝運動”熱潮中得到大加推崇的日式藝術風格。

在内部結構上,懷德堂實現了中西合璧的最高水平。除了将中國傳統的平衡、對稱、穿鬥、擡梁運用自如外,樓堂内更多地是地道斜梁、扶壁、磚牆、壁爐、拱券、拱廊等西方建築構造,組成了通堂、高大的無柱大廳。外側僅保留少數的立柱、斜梁支撐,拱券輔助加強支撐,保證了樓房的穩固。寬大的進門大廳采用拱卷和橫拱結構,内通道采用典型的一連串哥特式橫拱,既作為走廊或主廳的門柱,又形成連續的拱形,産生與教堂相似的空間。二樓基本無柱,幾乎是完全開放的大空間,當年這裡被當作學校禮堂,經常舉辦一些歌舞、音樂會等活動。這樣的結構不僅美觀實用,而且堅實可靠,2008年汶川特大地震時,已近百年曆史的懷德堂也沒有出現松動和斷裂迹象。

懷德堂( 圖片來源:網絡)

這座集華麗外表與實用内部結構于一身的懷德堂,處處展現了中國古典雅美與西方建築堅實相結合的魅力。無怪華西協合大學首任校長畢啟說:“沒有誰可以和它(懷德堂)比美,來自全國各地的來賓贊不絕口,沒有一個人提出異議,它是四海之内最完美的大樓。”

2 最早的公共圖書館懋德堂

懋德堂(The Lamont Library and Harvard-yenching Museum)于1916年動工,1926年完工,按建成時間算,為華西壩老建築中的小字輩,是美國賴孟德氏為紀念其子而捐建。最初定位為華西協合大學(今四川大學華西校區)的學術場所,是學校圖書館及博物館所在地,曆經百年,藏品十分豐富,現為四川大學華西校區校史陳列館。

懋德堂沿華西協合大學中軸線與懷德堂對稱分布,整體造型與懷德堂基本相同,也擁有華西壩建築群最高端的配置:仿照故宮中軸大殿或孔廟大成殿格局,主樓建于一米多高的長方形石質台基上,台基四周石梯登台、雕欄圍護,青磚黛瓦、重檐歇山、彩繪鬥拱。于是,人們都親切地将懋德堂與懷德堂稱為“孿生雙胞胎”。

榮杜易手繪的懋德堂建成外景圖( 圖片來源:《東方的西方:華西大學老建築》)

不過,由于功能定位不同,懷德堂是學校行政中心,懋德堂是學校學術中心,二者也有一些區别。在外部特征上,懋德堂并非以大紅色為主,而是以綠色為主調,門窗全為綠色,與安靜的學術研究環境相呼應。1945年,美國飛虎隊員威廉·迪伯(William L.Dibble)在華西壩拍攝了一張彩色照片,從這張照片可以看出,懋德堂是華西壩群樓中唯一的“綠樓”。

懋德堂内部( 圖片來源:《東方的西方:華西大學老建築》)

在結構上,與懷德堂開放的前庭不同,懋德堂是前置的山牆,以盡可能擴大裡面的閱覽大廳;側面取消弧窗和浮雕牆飾,僅設計了一扇日式鳥居風格的假門,作為公共設施的防火必備裝置;二樓中空一直到頂,四周為回廊,從而形成巨大中庭室内空間,擁有雙層采光效果,更有利于圖書閱覽,為保障二樓的承重能力,在頂層樓架梁柱結構中央又增加了一根中柱加固。

懋德堂于1926年建成,但其中庭室内空間的構思早在1912年的初始設計方案中就已經形成,因而其算得上是中國近代建築史上最早的中庭建築。同時,懋德堂也是中國第一座公共大圖書館,中國乃至東亞地區第一座具有中心供暖設施的公共建築。

懋德堂二樓回廊全景( 圖片來源:四川大學)

在那個年代的中國,人們甚至從沒有聽說過世界上還有這樣一種機構或者地方,大家可以自由地免費借閱,學習了解任何知識,從炒菜、縫衣,到建樓、醫病,無所不有。進入仿若宮殿式的建築,走進閱覽大廳,會覺得豁然開朗,整棟大樓内部是一個高大寬敞明亮的通堂大廳,桌椅齊備, 窗明幾淨,藏書豐富。閱覽室的走道中間鋪有地毯,避免讓行人的腳步聲打擾看書之人。高大的梁柱上雕龍畫鳳,具有中國宮殿式風格。支撐着二樓回廊的立柱上有古樸可愛、在西方象征睿智多識的貓頭鷹浮雕。與中國人認為的“鬼盯哥兒”不同,貓頭鷹在西方是吉獸智鳥,在美國号稱“南方哈佛”的休斯頓萊斯大學校徽就是一隻貓頭鷹。靠窗的牆邊安裝了暖氣片,是當時成都人從未見過的洋玩意兒,也是榮杜易在回憶華西建築設計時唯一提到的一件引以為豪的成果,他說: “(懋德堂供暖系統)不隻是中國,也是遠東的第一個中心供暖系統。”懋德堂也是華西協合大學所有建築中唯一安裝中心供暖的大樓,足見榮杜易對提供師生安心讀書環境的重視。

懋德堂立柱上的貓頭鷹浮雕( 圖片來源:四川大學)

3 漂亮的萬德堂

萬德堂(The Vandeman Memorial Hall)建于1920年,又稱萬德門、明德學舍、萬德門紀念堂,系美國浸禮會萬德門夫婦捐建,一直以來都被稱為華西壩最漂亮的一棟樓。在華西協合大學(今四川大學華西校區)禮堂建成之前,擁有豪華雙層階梯講演廳的萬德堂就是較大規模學校慶典活動和每周主日禮拜聚會的唯一地點。

萬德堂(圖片來源:華聲論壇)

萬德堂長40.7米,寬17.7米,略小于華西壩其他幾棟樓,但裝飾得體,顯得小巧玲珑且精美秀麗。整體呈貴格建築“山”字形平面和立面雙平衡對稱的布局,兩端連接部比其他教學樓稍短,側樓位居後側,前後凸出。屋頂屬混合重檐大屋頂,正面及側面中心位置都為雙重檐歇山式大屋頂,主樓側面則為單檐歇山頂。樓頂正中有一個雙層八角攢尖頂樓亭,與成都望江樓的造型十分相似,因而有人将其稱為“華西壩望江樓”。大樓有兩層明樓,頂部内有閣樓式空間,最下層為半地下室,所以實際利用空間為四層。兩層明樓采用寬大的哥特式尖拱玻璃窗,保證了大廳有足夠的自然光照明。

萬德堂側面近觀(圖片來源:《東方的西方:華西大學老建築》)

萬德堂的大門比較獨特。由于有半地下室,大樓門前設置了較高的石梯,使得萬德堂的門前台階略高于華西壩其他大樓;門臉設有雙層直線型中式浮雕門檐,檐下為與中國寺廟大門相似的對稱三拱門;門飾采用花紋、鳥獸浮雕,具有濃郁的古典美;門口有四座類似中國廟堂前石獅或麒麟抱鼓的扶屏,加以四根浮雕型立柱,把大門修飾得古色古香、端莊典雅。進門後有内置石梯,在西方,王宮、殿堂等 比較莊嚴肅穆的建築多會采用内梯,有的甚至要攀登三層以上,才能到達正殿。可以看出,萬德堂在外觀上極力展現中國特色,但台階、窗戶等細節以及大樓内部又帶有濃厚西式風格,是榮杜易中西融合建築的又一典範。

1959年,成都市政規劃建設“中軸線”人民南路,正好位于“中軸線”上的萬德堂被迫遷建。遷建後的萬德堂位于鐘樓東側,盡管采取“描圖攝影,一磚一瓦,原貌複原,異地重建”,但由于遷建區域面積有限等客觀原因,新萬德堂隻保留了與原來相似的主要建築形式,背後側樓、尖頂樓亭等均不複存在,窗戶的樣式也被改變,與原貌差距很大。在使用功能上,新萬德堂已不再是昔日作為慶典活動和每周主日禮拜聚會的場所,而是成為教學樓與學生宿舍,現為四川大學華西校區第六教學樓。

4 最高的赫斐院

要論最高的華西壩老建築,非赫斐院莫屬。赫斐院(The Hart College)又名合德堂,1915年動工,1920年完工,為紀念最早在我國西南地區傳教并建立成都教區的加拿大傳教士赫斐秋(Virgil C. Hart,1840—1904年)而建,因捐款修建者姓氏也為“赫斐”,故得名赫斐院。

赫斐秋(圖片來源:四川大學華西口腔醫院官網)

赫斐院長53.4米,寬20米,高48米,上下兩層樓;采用中西結合方式建造,整體采用山字型布局,以三重檐四角攢尖頂的方形塔樓與單檐歇山頂為主,屋頂上方伸出幾個平面對稱的西式煙囪;有着與懷德堂、懋德堂一樣的青磚黛瓦、東方藝術風格的“唐破風”門檐和窗檐,但它的顔色搭配較為清晰明快,青灰色牆壁上搭配紅框綠窗,更顯深沉和諧;圓弧形的頂窗,為大樓增添了别樣的韻律美。重檐有五層,是華西壩老建築中最多的。

20世紀30年代的赫斐院(圖片來源:四川大學華西口腔醫院官網)

遠遠望去,最吸引眼球的當屬大樓中間聳立的那座六層三重檐四角攢尖頂的方形塔樓,被人們稱為華西壩上的“滕王閣”,這也是赫斐院高出華西壩其他建築的原因所在。塔樓第一重屋檐由12隻石刻鳳凰支撐,造型精美絕倫。塔樓内部有中心樓梯直達塔頂,塔頂因位置較高,曾長期用作華西協合大學(今四川大學華西校區)的廣播站。塔樓兩側的房間是階梯大教室,在20世紀30—40年代,曾是華西協合大學舉辦畢業典禮、講座等活動的場所。

20世紀30年代的赫斐院(圖片來源:四川大學華西口腔醫院官網)

赫斐院(圖片來源:四川大學華西口腔醫院官網)

1921年,華西協合大學牙學院(今四川大學華西口腔學院)遷入赫斐院,該樓即成為華西協合大學牙科樓。從此,中國高等口腔醫學教育肇基于斯,它見證了華西口腔作為中國現代口腔醫學的發源地和搖籃而薪火相傳、百年輝煌的曆程,凝聚了幾代華西口腔人的情懷。後來,赫斐院改建為華西校區第四教學樓。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