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小的時候,很愛看浪漫的偶像劇,且不會質疑劇情的真實性。劇中那些絕對專一的“真愛”,常常讓我感動。
受到這些劇目的浸染,再加上周圍人那些“女人的幸福就在于嫁一個好男人”的觀念的影響,我也形成了這樣一種信念:
我如果想要幸福,不需要去努力,隻要找到一個人來愛自己,我就幸福了。我和童話裡的公主唯一的區别就是,我太平庸了,不能坐那兒等,可能得主動去尋找“他”才行。
而等到自己步入中年,再回看當時這些觀念,覺得實在是太可笑了,因為從人性角度來說,這種“真愛式”的所謂愛情,根本就不合邏輯。
為什麼呢?先來看兩個小故事,然後我來講解。
“愛情”
晚上睡覺前,我總愛刷一會兒手機。某天晚上,我刷到了兩個小視頻,明明它們講的都是同一種愛情,卻一個讓我不屑一個讓我感動,挺有意思的,我來講一下:
1、
一個叫張顯宗的軍人愛上了一個有魔法的女人。(我忘了她叫什麼名字了,暫且稱她魔女吧)
軍人對魔女一見鐘情,魔女卻始終對他不屑一顧,甚至是鄙視,但軍人卻不在意,仍然固執地愛着魔女,竭盡所能對魔女好:
魔女想買衣服,他便包下整間服裝店,魔女想補充能量,他便抓來女人給她吸元氣。
就,不計代價地要搏紅顔一笑那種,讓我聯想起常見的網絡小說的那種廣告——“她,微微一皺眉,他:馬上把所有珠寶都買下來”——那種俗味兒擋都擋不住,再不谙世事的女孩子都不會喜歡這樣離譜的故事,我當然也嗤之以鼻。
但是,很有意思的是,當我繼續往下劃拉手機,它又給我推送了另一個類似的故事,這回我竟然還感動了。
2、
一個十六七歲的女孩香草被父親賣到了深山,女孩逃了出來,茫然無措時,碰到了一個叫緣山的男青年,給予了她無私幫助:給她飯吃、打水讓她洗腳等,并且對她無半點不尊重。
在被“婆家人”追趕時,緣山掏盡家底幫香草償還了彩禮,對她沒有任何要求不說,還給了她路費讓她回家。
香草被他的行為深深感動了,并沒有離開他,且自願嫁給她。
但是,男主緣山并未答應與香草結婚,而是選擇了讓香草實現自己的夢想——上大學。
不過,雖然雙方并未言明,但彼此之間的感情卻慢慢在加深。
當然了,故事的結局并不圓滿,男主因為意外離世了,這着實讓我難過了一陣兒,眼淚幾乎都要掉下來了。
評論區裡,大家也都和我一樣意難平,紛紛留言:
“為什麼不讓他們在一起啊,為什麼導演不給他們一個圓滿的大結局啊”。
“祝導演吃飯永遠沒筷子沒勺子”
“祝導演擦屁股永遠摳破紙”
對嘛,誰讓你給出這個不圓滿的結局?該!
在“愛情”裡找“媽”
然而,不一會兒,我就為自己的幼稚感到可笑了,因為我意識到,讓我嗤之以鼻的故事一,和讓我感動的故事二,本質上都是同一種東西啊。
你看,它們講的都是男主為女主付出,心甘情願、無怨無悔、毫無保留。
而女主呢,雖然一個盛氣淩人一個處境落迫,但都在看到男主願意為自己毫無保留地付出之後,而愛上了對方。
結局也一樣,都是在雙方未正式言明感情之前,男主死了,然後他便成了女主心裡的“永恒”。
這種“毫無保留”式付出的男人,會感動很多女人,我也不例外,看第二個故事時,心裡也升起了這樣的想法:“這麼賢惠的男人,賜我一個多好!”
但轉念一想,便覺得這樣的愛情太不合邏輯,就像我在文章開頭說的那樣,太不合人性。為什麼這樣說呢?
這是因為,這種“毫無保留地付出”的情感,基本上隻存在于母嬰關系之中。隻有媽媽對寶寶,且是嬰兒期的寶寶,才有可能做到“毫無保留付出且心甘情願”。
而在其他任何關系中,尤其是成年人之間的關系中,這種“付出”基本上不會有,就算有,那也做不到這種程度。你想要對方無私付出,那對方還希望你付出呢?你說是不是?
所以在現實世界中,“希望對方為我付出”的人步入婚姻,并不會如其所願,而是會被對方厭惡和埋怨,于是生活一地雞毛。
那麼,為什麼這種不合邏輯的劇情還那麼受歡迎呢?這是因為,大家都想找個伴侶給自己當“媽”。
就像心理學家武志紅說過的那樣,大多數人的情感關系模式都是在找“媽”,于是無論男人女人,都希望自己的伴侶能像個“好媽媽”一樣,無私、寬容地對待自己,接納自己的一切任性,無論如何都不會抛棄自己,就像電視劇裡演出來的那樣。
這種在現實世界裡幾乎不會有,卻又被人們熱烈期待的情感模式,一旦被搬上熒幕,當然就會被大家喜歡了啊。
還有,上文說過,兩個故事的結局時男主都死了。那為什麼結局不能圓滿呢?站在男主的角度,我覺得是這麼回事:總這麼付出,我受不了了哇,還不如提早領盒飯來得暢快~
好了,今天文章就到這裡,歡迎留言、歡迎點贊!!!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