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汽車

 > 開雨衣廠需要準備哪些東西

開雨衣廠需要準備哪些東西

汽車 更新时间:2024-06-29 17:43:34

開雨衣廠需要準備哪些東西?來源:成都全搜索新聞網成都全搜索新聞網8月5日訊“雨衣妹妹”真名劉仙,四川廣安人,成都盒悅餐飲管理有限公司負責人,是一名餐飲從業者疫情期間,她帶着廚師和食材,寫下遺書,“逆行”十幾個小時,從成都駕車到武漢,每天免費為醫護人員送盒飯剛開始,由于沒有防護服,她穿着雨衣,奔走在各家醫院,被醫護人員親切地稱為“雨衣妹妹”,我來為大家科普一下關于開雨衣廠需要準備哪些東西?以下内容希望對你有幫助!

開雨衣廠需要準備哪些東西(雨衣妹妹有新動作)1

開雨衣廠需要準備哪些東西

來源:成都全搜索新聞網

成都全搜索新聞網8月5日訊“雨衣妹妹”真名劉仙,四川廣安人,成都盒悅餐飲管理有限公司負責人,是一名餐飲從業者。疫情期間,她帶着廚師和食材,寫下遺書,“逆行”十幾個小時,從成都駕車到武漢,每天免費為醫護人員送盒飯。剛開始,由于沒有防護服,她穿着雨衣,奔走在各家醫院,被醫護人員親切地稱為“雨衣妹妹”。

在今年抗擊疫情的篇章中,成都盒悅餐飲管理有限責任公司負責人,“雨衣妹妹”劉仙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從寫好遺書,帶着團隊“逆行”武漢,為醫護人員免費供餐,到喊話“疫情不走,我不走”,為募捐防護物質四處奔波,她的故事已經傳遍全國,甚至被聯合國點名表揚。

如今,回到成都的雨衣妹妹又做了兩件驚人之舉——毅然決然投身公益,籌建“成都市雨衣公益服務中心”;跨界醫療行業,籌建“川鄂友誼工廠”四川省雨衣妹妹醫療器械有限公司,為湖北、四川籍生活困難的失業同胞提供就業崗位。

為了建廠,她賣掉一套綠地之窗附近的房子,抵押了一套三聖鄉附近的房子,還賣掉了自己的法拉利……

籌備“雨衣公益”

讓“雨衣妹妹”變成了一群人的符号

“謝謝武漢的父老鄉親,對我的幫助,對我的關心,雨衣妹妹走了。”3月20日,為了不驚動武漢人民,劉仙悄悄踏上了回成都的路。

回來後的第一件事,就是投身公益。3月11日,劉仙在武漢一邊切菜,一邊成立了志願服務組織“雨衣公益”。最初的目的,就是想把在武漢期間認識的好心人彙聚到一起,組成公益組織,幫助更多的人。短短兩天,上萬人加入。

由于當時還處于疫情戰備狀态,無暇管理,所以,回成都後,劉仙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着手管理“雨衣公益”,第一時間到成都市民政局提交組織資料,進行備案注冊,“預計8、9月發放注冊證明”。

“聚是一團火,散是滿天星。”劉仙說,大家不缺愛心,隻缺一個“組局者”。她組建了20多個微信群,讓1萬多名志願者入群,讓黨員、退伍軍人擔任管理員,接收、發布各種求助信息,當地志願者給予相應的幫助。

初入公益,劉仙的想法很簡單,“不接受任何捐款,就是哪裡需要幫哪裡”。如今,在劉仙的“組局”下,“雨衣公益”的1萬多名志願者被稱為“小雨衣”,遍布全國各地,幫助那些需要幫助的人。

從3月20日至今,“雨衣公益”已經行動了起來。西昌火災,捐贈礦泉水面包等物資10萬元,志願者6人前往現場支援;綏芬河市陷入疫情,捐贈口罩、防護服、手套、帽子、鞋套等物資13萬元;幫扶武漢志願者彭攀患有骨癌的兒子,籌集現金36000元、物資500元;幫扶湖北十堰特困軍人家庭,籌款8100元;幫扶安徽池州重病孩子,籌款28858.89元……

“雨衣妹妹”,從一個人的稱号,變成了一群人的符号。

籌建川鄂友誼工廠

為湖北籍同胞提供就業崗位

“雨衣公益”成立以來,每天都會收到很多求助信息,尤其是複工複産階段,湖北籍同胞一度遭受求職歧視,讓雨衣妹妹很是揪心。

目前在川鄂友誼工廠上班的湖北籍同胞說,自從疫情發生以來,他們或多或少都遭遇了求職歧視。“有的企業聊得好好的,一聽你是湖北的,馬上拒絕。”一名工人說,即使後來國家出台相關政策,糾正就業歧視,但部分企業“下有對策”,給予面試機會卻始終不錄用。

在武漢抗擊疫情的40餘天時間裡,劉仙已經與武漢、與湖北産生了深厚的情誼,“我就是看不得湖北人民受委屈。“她開始着手計劃,如何幫助湖北籍同胞解決就業問題,助力全國複工複産。

回想起在武漢的日子,自己生平第一次放棄尊嚴,想方設法的求人,是因為口罩。疫情最需要的,也是口罩,“幹脆跨界搞個副業,建一個口罩廠得了。”劉仙說,決定建廠時,她就下定決心,以後一定要有戴不完的口罩,再也不要因為口罩去求人了。而且口罩生産并不複雜,熟悉一下操作就好上手,可以為湖北籍同胞提供就業崗位。另外,自己生産的口罩,質量也可以把控。

盡管進入口罩産業的時間較晚,但劉仙還是帶領團隊,投資1500萬左右,籌建“川鄂友誼工廠”四川省雨衣妹妹醫療器械有限公司。

對于雨衣妹妹建廠一事,四川省、成都市、新都區各級政府給予了關心支持。四川省藥監局幫忙協調、辦理醫療器械經營許可等手續,成都市政府協調廠址落戶新都區南山控股·新都科技園。建廠時,新都現代交通産業功能區管委會也幫忙落實電力安裝,協調湖北籍員工租房。

4月20日,工廠正式開建。同時,雨衣妹妹在抖音直播時,發布招工信息。按照1:1的比例,共招收100名湖北籍、四川籍,生活困難的失業人群。湖北籍錄用标準是找工作困難、家庭情況困難、經濟困難的同胞,四川籍錄用标準是殘疾、貧困戶優先。

今年22歲的謝彥麗,是湖北襄陽人。疫情開始前,她在東莞一間舞蹈室做管理。春節回家過節後,疫情開始爆發,舞蹈室也受疫情影響,長時間無法開課。她,失業了。

由于“逆行”武漢,“雨衣妹妹”廣為人知,她開始關注“雨衣妹妹”的抖音号,獲悉了招工信息,遞交了疫情後自己家庭的生活情況資料。

由于受疫情影響,謝彥麗和父母長期待工,家裡還有一個弟弟和一個妹妹。為了幫家裡分擔,謝彥麗到處找工作,但四處碰壁。鑒于謝彥麗的家庭情況,以及她為家分擔的孝心,劉仙在上千份資料中,選擇了她。“當時感覺特别幸運,好像老天在幫我。”回想自己獲選那一刻,謝彥麗如是說。

5月初,包括謝彥麗在内,第一批按照家庭困難程度招收的50名湖北籍同胞陸續抵達成都。劉仙親自接車,并安排大家按照“湖北籍做1次核酸檢測、武漢做2次核酸檢測、隔離14天”的标準,做好開工準備。

這群工人裡,有雙腿殘疾的,有患有強直性脊柱炎的,最重要的是,96%的工人都沒有口罩生産經驗。即便如此,5月23日,工廠照樣實行兩班倒,按照每個人的情況,分配到适應崗位,正式開工。

雨衣妹妹工廠正式開工

劉仙說,錄用湖北籍同胞,除了開工前按照國家法律法規,給大家做好核酸檢測和隔離外,廠裡還做好了“出現無症狀感染者”的緊急預案。

正式投入生産

口罩過濾率對标美國3M标準

“曆經過一線,更懂得要做好口罩。”這是“雨衣妹妹”牌口罩外包裝盒上的一句話。但為了這句話,劉仙及其團隊花費了無數心血。

建廠至今,劉仙和團隊成員們長期隻睡4、5個小時,“從來沒有早于淩晨3點睡覺”。辦公室裡,還放有洗漱用品、氣墊床,甚至洗衣機。

有努力就有回報。他們隻用18天,就建成了10萬級無塵無菌車間,“糖掉在地上都可以撿起來吃”。具有專門檢驗口罩過濾率、檢驗口罩有無細菌、檢驗車間生産環境等功能的實驗室,僅2次檢測就達到了國家标準,驗收通過,“口罩廠有實驗室的寥寥無幾”。

另外,從車間外進入車間需穿過六道門。生産工人開工,還要經過更鞋、洗手、更衣、洗手、整理、潔淨6道工序。

雨衣妹妹帶你看怎麼生産好口罩

目前,工廠主要生産“雨衣妹妹”牌一次性口罩、兒童口罩和KN95口罩。每片口罩上,都有“雨衣妹妹”字樣,外包裝上,還有“雨衣妹妹”的卡通形象LOGO。

如今,“雨衣妹妹”牌口罩已經對标美國3M标準,一次性口罩過濾率最低達95.3%,KN95口罩達99.9%。

“人怕出名豬怕壯,你一旦有名氣了,就有無數眼睛盯着你。”劉仙說,由于進入口罩行業晚,工廠一直沿用半自動化設備,月産量就200萬片左右,難免遭受“她的口罩生意做不起來”之類的議論。

對此,劉仙說:“他們懂不起,為啥子沿用半自動化設備,那是因為這樣才能留出更多就業崗位。”現在,川鄂友誼工廠設置了20多個工種,包括質檢、生産、後勤、客服、實驗員等。

不參股 不融資

甯願不開寶馬 也不消費“雨衣妹妹”

得知雨衣妹妹要建廠,不少資本望風而來,“投資千萬、上億的都有。”但為了堅守“雨衣妹妹”4個字,劉仙堅持不參股、不融資,她說:“吃人手短、拿人手軟,資本運作難免會消費‘雨衣妹妹’積攢起來的公信力和美譽度,我不想那些把我畫上本子的小朋友們覺得,‘雨衣妹妹’和網紅一樣,火了就開直播收禮物,利用名氣引進投資賺快錢。”

工廠從籌備、租廠房、開建、投産、發工資,劉仙沒有依靠任何人,她用“盒悅盒飯”的營收作為資本,支付建廠費用、技術人員聘用、廠房租金和員工工資等。可這還是不夠,為了填補空缺,她把自己綠地之窗附近的房子賣了,三聖鄉附近的房子抵押了,法拉利跑車,也賣了。

在京東、淘寶建立直營店鋪後,為了防止别有用心的人囤貨,消費“雨衣妹妹”,劉仙還設定了采購上限。

“在疫情局部反彈時,所有大訂單都會打電話回訪核實用途才會發貨。”工廠工作人員彭瑤說,如果超出采購上限,必須提供相關證明。比如用于捐贈,客服人員會專門緻電核實,此外還要求購買方提供受捐方的接收函以及捐贈方的承諾書。

從5月至今,2個月投産下來,雨衣妹妹的日子過得緊巴了起來。寶馬X6開得越來越少了,因為一公裡油耗要1元。現在改開一輛二廂藍色标緻,一公裡油耗4毛。穿了4年、鞋掌開口,被她稱“鳄魚皮鞋”的涼鞋也光榮“退休”。前段時間,花了100多元買了一雙新的高跟涼鞋。

雨衣妹妹對自己苛刻,但對員工慷慨。普通工人,包吃包住,月薪5000-6000元,管理層6000-7000元,高管上萬。

7月21日,劉仙發了一條朋友圈。

那是因為,工廠的第2車間已經建設好,可以投産了。不到3天,第二批100個就業崗位又招滿了,還是按照1:1比例,招收川、鄂籍生活困難的失業人群。

為了建廠搭進家業,值得嗎?對此,劉仙說:“我為武漢拼過命,還會在乎錢嗎?沒有去過武漢的,可能永遠無法體會我的心情。有些事情,不是因為有意義才去做,而是做了才有意義。”

面對未來

逆風不慫 順風不浪

投身公益、跨界生産口罩,劉仙并不是沒有困惑,她說,“雨衣公益”方面,組織的優勢是人多、分布廣,缺點是沒有管理經驗,沒有良好的組織架構,“我們缺少公益人才”。建廠方面,由于是跨界經營初期,所有開銷都是自己承擔,現在有點騎虎難下,“面對大衆,自己既不能破産,還要把廠做好,因為,我不想别人覺得,做好事反而破産了,那誰還敢做好事。”

“壓力?當然有,但有壓力才有動力。”劉仙說。

想要采訪雨衣妹妹,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在武漢為醫護人員免費送盒飯時,由于缺肉,央視給了800斤豬肉,紅星新聞給了1000斤,湖南衛視《天天向上》欄目給了500斤,她才接受采訪。回到成都後,雨衣妹妹更是幾乎拒絕了全國各地媒體。為何這次接受成都全搜索新聞網、成都志願者網記者的采訪,劉仙說,因為“志願者”3個字,是正能量的體現。

“逆行”武漢、投身公益、投資建廠,在劉仙看來,這沒有什麼過多的說法,“就是幫人,就是傳播正能量”。而她幫人的初心,來源于她的父親。

劉爸爸是一名村幹部,村子裡有點東家長李家短,就喜歡到她家,讓劉爸爸幫忙調解。耳濡目染下,劉仙高中時就開始到敬老院,幫老人們疊被子、梳頭發、削土豆……19歲時,加入中國共産黨,成為了一名黨員,“作為黨員,作為企業家,就要有社會責任感。”

劉仙說,其實,她還有一個夢想,自己小時候上學,教室是土房,兩間教室之間的土牆,用手指都可以扣個洞,加上自己的父親也說過,“再苦不能苦孩子”,所以,如果盒飯、口罩事業步入正軌,她還想建一所希望學校,“在涼山選址,我們已經開始對接了”。

從餐飲老闆娘到公益人,劉仙的跨界經營在初始階段就搭進了家業,顯然算不得華麗,但她确實踏出了這一步,至于未來如何,她說,自己沒有考慮那麼多,“沖就對了”。正如她的微信簽名一樣:“逆風不慫,順風不浪。”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汽車资讯推荐

热门汽車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