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巴斯,一位來自巴基斯坦喜馬拉雅山深處的17歲少年。他的父親是一名退役士兵,但父親的養老金并不足以維持生活。他們家有五個兄弟姐妹,他和他的叔叔住在伊斯蘭堡郊外的一個沙礫鎮,那個房間裡隻有一張薄薄的床墊,他就在那個小小的房間睡覺和學習。由于家裡沒有互聯網,他每月隻能給他母親打一次電話。
他用蹩腳的英語說道:“每個月我都會問問我媽媽的健康狀況,她會哭,但我不會。”
他的家人把僅有的錢都押在他身上讓他學習中文,如果他精通普通話,他就可以申請獎學金去中國學習。畢業以後,他就有機會在巴基斯坦找到一份收入可觀的工作。這樣,他就可以支付弟弟妹妹接受高等教育的學費了。
在巴基斯坦,學會普通話現在被視為通往富裕的途徑之一。
他說:“中文使巴基斯坦繁榮,并能幫助巴基斯坦人找到工作。”他又補充道:“中國幫助巴基斯坦向前邁進。"
阿巴斯剛剛在伊斯蘭堡國立現代語言大學完成第一年普通話的學習,這所學校能使他熟練掌握普通話。在巴基斯坦,至少有三所知名大學和三個私立學校的網絡教學為數百名學生提供中文的學習。在此之中,大部分的學校建立的時間很短。
2015年,中國和伊斯蘭堡啟動了中巴經濟走廊項目。這是一個項目價值500億美元,主要用于基礎設施建設。
這反映了巴基斯坦與中國關系的深刻轉變。這種關系可以追溯到近70年前,在這段時間裡,這個項目一直是一件由軍方和高級政府官員控制的高層事務。這種關系的建立出于安全考慮。
《中巴軸心:亞洲新地緣政治》一書的作者、美國德國馬歇爾基金會的跨大西洋資深研究員安德魯·斯莫爾說:“我認為你們開始建立了一種可以使雙方持續發展的文化基礎,過去并不是這樣。我認為,這種國家關系的發展将會變得很有趣。"
在阿巴斯就讀的大學中,高級普通話講師拉希達·穆斯塔法說:“普通話從20世紀70年代初就開始教授了。很長一段時間裡,每班隻有20名學生,一共隻有三個班,兩個初級班,一個高級班。這裡面的大多數學生都是軍官。”
現在的情況發生了很大的改變,有500名學生正在學習普通話。從2014年的10名教師上漲到現在的40名,其中還有中國大使館提供的兩名志願者教師。
大使館副館長李健說:“這種需求越來越大。我們對于招收的翻譯有很嚴格的要求。”
許多高等大學都想開設漢語課程,但是他們沒有足夠的老師,需要大量的中國志願者。李健說:“為了解決這個問題,中國政府和中國大學在2016年向巴基斯坦人提供了大約5000份獎學金,比其他國家的都多。”
中國希望,這些獎學金獲得者可以回國教授普通話,并創建一個可持續的巴基斯坦語言教學網絡。
即使沒有獎學金,巴基斯坦人似乎也願意到中國學習。李健說:“2016年,大約有22000人在中國學習。相比過去六年,增長了10倍以上。現在巴基斯坦人的數量在中國的排名第四,僅次于韓國人、美國人和泰國人。”
盡管如此,在巴基斯坦教授普通話的過程還是艱難的。穆斯塔法說:“大多數學生辍學就是因為這種學習上的困難。當開始兩周,他們或許就會對我說:‘哦,女士,這種文字太難了’。普通話在巴基斯坦的普及現在仍然遠遠落後于英語。這絕大多數是受過教育的巴基斯坦人的看法。社會精英們仍然更願意把他們的孩子送到西方的大學。”
在巴基斯坦,由于文化和語言的差異以及安全問題的限制,使得很少可以看到中國人和巴基斯坦人混雜在一起。有時可能會發生直接沖突。
今年4月,一個CPEC項目的中國工人與守衛他們大院的巴基斯坦警察發生了沖突。這一事件引發了對巴基斯坦與中國關系的批評。許多巴基斯坦人認為他們的國家是中國的附庸。這種态度部分是因為巴基斯坦官員對CPEC項目的許多财務細節保密的緣故。
伊斯蘭堡由中國經營的孔子學院的院長張道建說:“該學院試圖向巴基斯坦學生傳授中國文化,希望能夠彌合差距,我們會慶祝中國傳統節日,如:春節或中國新年。宗教問題是一個很大的症結,中國人很難理解伊斯蘭教在巴基斯坦的巨大作用。巴基斯坦人也不能理解中國為什麼沒有國教。”
張道建還說:“當然,這是我們兩國文化中最大的不同,在中國文化中,沒有上帝也沒有真主,沒有人創造宇宙。我們也很難理解這裡的宗教。"
與此同時,中國龐大的基礎設施項目在巴基斯坦國内同樣引起了許多争議,由于許多管理CPEC項目的協議都是秘密的。一些巴基斯坦人就會擔心:CPEC就像中國在其他發展中國家的投資一樣,會導緻不可持續的債務,并可能侵蝕巴基斯坦的主權。
盡管存在這些問題,但人們對中國仍有熱情。不同于去澳大利亞或英國學習昂貴的學費,中國的大學相對來說能夠負擔得起,獎學金也很豐厚,也更容易獲得中國簽證。
現在已經有很多巴基斯坦人來到了中國,并表示:中國是一個很酷的國家。
“我喜歡中國!我想去中國,”伊斯蘭堡一位名叫Anam的21歲婦女說,“我在那裡有朋友,他們說那是一個非常棒的地方,所以我想我這一輩子一定要去一次中國。"
祖尼亞拉·蒙塔茲是巴基斯坦人,她的丈夫尹航是中國人。他們結婚四年了,有一個女兒。母親叫這個女孩的巴基斯坦名字,Umul - Baneen。父親叫她中文名,艾菲。
2011年情人節,蒙塔茲遇見了尹。當時,蒙塔茲在伊斯蘭堡接受免費針灸治療,尹在那裡為提供針灸服務的中國女商人進行翻譯。他被蒙塔茲的微笑迷住了,尹離開巴基斯坦後,他們通過社交媒體進行溝通。幾個月後,他飛往巴基斯坦向蒙塔茲求婚。
這種關系在巴基斯坦聞所未聞,以至于蒙塔茲的父親最初拒絕了這門婚事。尹花了四年時間,其父親才批準他們結婚。尹說這是值得的。
他說:“結婚前,我的心丢失了,結婚後,我才終于把它找了回來。”
蒙塔茲說:“我注意到越來越多的異國夫婦出現在巴基斯坦街頭。學習中文非常困難,但如果沒有這種語言,将很難适應中國的生活。”
尹還表示,巴基斯坦并不是一個安全的國家,可能會對女兒的安全造成威脅。他們可能會選擇移民加拿大。
這些人的經曆勾畫出了兩國協同發展的更廣闊的前景。中國的存在正在改變巴基斯坦。兩種文化的聯系和交融,拉近了人們的距離。但是學習中文卻并沒有那麼容易。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