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發生在14世紀到16世紀的一場反映新興資産階級要求的歐洲思想文化運動。

佛羅倫薩-文藝複興的心髒
15世紀後期至16世紀前半期,意大利文藝複興運動達到鼎盛,出現了“美術三傑”——達·芬奇、拉斐爾和米開朗基羅。

列奧納多·迪·瑟·皮耶羅·達·芬奇
Leonardo di ser Piero da Vinci
1452年4月15日-1519年5月2日
意大利文藝複興時期最負盛名的美術家、雕塑家、建築家、地理學家、工程師、科學家、科學巨匠、文藝理論家、大哲學家、詩人、音樂家、和發明家,被稱為“文藝複興時期最完美的代表人物”。
壁畫《最後的晚餐》、祭壇畫《岩間聖母》和肖像畫《蒙娜麗莎》是他一生的三大傑作。這三幅作品是達·芬奇為世界藝術寶庫留下的珍品中的珍品,是歐洲藝術的拱頂之石。

《岩間聖母》-1483年-1486年

《最後的晚餐》-1495年

《蒙娜麗莎》-1503年-1517年
拉斐爾:從事理想美的事業的藝術家

拉斐爾·桑西
(RaphaelCenci)
(1483—1520)意大利畫家
拉斐爾1483年4月6日生于烏爾比諾,1520年4月6日卒于羅馬。原名拉法埃洛·聖喬奧。他的一系列聖母畫像,都以母性的溫情和青春健美而體現了人文主義思想。
拉斐爾的作品中最有名的是《帶金莺的聖母》(藏佛羅倫薩烏菲齊美術館)、《草地上的聖母》(藏維也納美術史博物館)和《花園中的聖母》(藏于盧浮宮博物館)。其代表作為《卡斯蒂廖内像》和《披紗女子像》。

《帶金莺的聖母》-1505年-1506年

《草地上的聖母》-1505年-1506年

《花園中的聖母》-1507年

《卡斯蒂廖内像》-1514年-1515年

《披紗女子像》-1512-1513年
米開朗基羅:文藝複興時期雕塑藝術最高峰

米開朗基羅·博那羅蒂
Michelangelo Bo that Rorty
1475年-1564年
米開朗基羅是意大利文藝複興時期偉大的繪畫家、雕塑家和建築師,文藝複興時期雕塑藝術最高峰的代表。
代表作《酒神巴庫斯》、《哀悼基督》、《大衛》、《摩西》、《被縛的奴隸》、《垂死的奴隸》、聖洛倫佐教堂裡的美第奇家族陵墓群雕和《末日審判》。

《酒神巴庫斯》-1497 年

《哀悼基督》-1499年

《大衛》-1501年-1504年

《摩西》-1513年-1515年

《被縛的奴隸》-1505年-1513年

《垂死的奴隸》-1513年-1515年

聖洛倫佐教堂裡的美第奇家族陵墓群雕 《暮與晨》-1529-1534年

《末日審判》-1536年-1541年
文藝複興美術三傑,他們各自風格獨特,各有精專,在三條不同的路上将文藝複興精神發揮到了極緻。
注:本文圖片均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立即聯系作者删除。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