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曆史長河中,華夏子孫創造了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的優秀傳統文化。有這樣一群人,他們用精益求精的匠心保護着非物質文化遺産,用日複一日的堅守走出一條非遺文化傳承發展之路,讓“絕活兒”在各地閃閃發光、延綿不斷。圖為2021年9月15日,在河北省黃骅市高官莊村,省級非遺黃骅面花模子雕刻技藝代表性傳承人高殿華正在忙着雕刻中秋節題材的面花模子。(張國文攝/光明圖片)
2021年9月28日,在貴州省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丹寨縣南臯鄉石橋村,國家級非遺"皮紙制作技藝"的傳承人正忙着以傳統工序造紙。(楊武魁攝/光明圖片)
2021年10月3日,在浙江省溫嶺市後嶺花開嬉栖谷景區,民間藝人為遊客表演國家級非遺"打鐵花"。(段俊利攝/光明圖片)
2021年10月8日,江蘇省宜興市丁蜀鎮,省級非遺"宜興龍窯燒制技藝"代表性傳承人、前墅古龍窯窯主吳永兵正在燒窯,将柴料通過"麟眼洞"投入窯爐。(丁煥新攝/光明圖片)
2021年10月18日,玉蘇甫·卡依木在新疆美術館非物質文化遺産展喀什展位上編織顧客定制的國家級非遺柳編。(蔡增樂攝/光明圖片)
2021年11月4日,湖北省孝感市,皮影藝人張望明正在表演國家級非遺雲夢皮影戲《楊家将》。(陳保忠攝/光明圖片)
2021年11月10日,浙江省金華市金東區嶺下鎮老街,國家級非遺金華道情代表性傳承人朱順根在首場免費書場裡為市民獻唱。(胡肖飛攝/光明圖片)
2021年11月11日,江西省新餘市國家級非遺夏布繡代表性傳承人張小紅創作的夏布繡作品《麗人行》局部。(趙春亮攝/光明圖片)
來源: 光明圖片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