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有的朋友問我,現在情況不明,很多人信心不足,編織圍脖還有作用嗎?青燈的意見是編了雖然不一定起決定性作用,但是有幫助,可是如果不編是一點幫助都沒了。
在未來不可期的相持歲月裡,編織圍脖的數量會被大數據持續考量,數量多且恒定,表明供貨需求多,您說有幫助嗎?
有人問,供貨需求多了又怎麼樣,到現在都沒人買,生意無人問津。圍脖大量生産,可賣不出去,連飯都吃不上。
這裡大家要考慮的不僅隻有自己,還要從市場管理人員的角度去思考。市場管理人員管理這片市場,買賣人生意興隆,他樂享其成,躺着就能收管理費。
可是如果買賣蕭條,不僅管理費收不上來,各攤主們還要湧上門來打鬧,所以市場管理人員必須盡自己所能的,去協調買賣雙方市場,盡可能的為生意雙方創造良好的交易環境,盡量的達到供需平衡,讓這片市場的發展持續下去。
有人問,市場管理人員何必那麼累,直接把所有攤位主攆走,自己做生意不好?既當管理者又當經營者,這個主意可真不是好主意。
首先,市場管理者的精力是有限的,如果把所有攤位人員攆走,他得一邊進貨做生意賺錢,一邊管理市場上的衛生、保安、消防等方方面面,還得迎接上級檢查,對外聯系業務、雙拳難敵四手。
其次,市場管理人員做生意未必在行,進貨渠道、銷售經驗全無,做買賣入不敷出,加上勞心勞力,還不如躺着收管理費,雖然少點,但是清閑,而且能騰出時間做點副業。
最後最為關鍵的一點是:如果既當管理者又當經營者,搶了大家的飯碗,那可不是小事了。俗話說:斷人财路如殺人父母。人家做小買賣者就要靠這個攤位養活一家老小,你斷了他的财路,就是殺了他們全家啊。事情的結果怎麼樣,那就是會出現:布衣之怒。
天子之怒,布衣之怒“天子之怒,布衣之怒”是一個曆史典故,出自《戰國策·魏策四》中的故事“唐雎不辱使命”,主要人物是唐雎和秦王。該典故講述了秦王想侵略唐雎的國家安陵國,然後唐雎來做說客,希望秦王就此罷手。
秦王為了顯示自己的強大,問唐雎:“你知道天子之怒嗎?”,唐雎說:“沒聽說過”。秦王說:“天子發怒的結果,可以伏屍百萬、流血千裡”。唐雎說:“那大王曾經聽說過布衣發怒嗎?”秦王說:“平民發怒,也不過就是摘掉帽子,光着腳,把頭往地上撞罷了。”
唐雎說:“這是平庸無能的人發怒,不是有才能有膽識的人發怒。古時的勇士專諸刺殺吳王僚;聶政刺殺韓傀;要離刺殺慶忌。他們三個人都是平民中有才能有膽識的人,現在(專諸、聶政、要離)加上我,将成為四個人了。
随後唐雎手持寶劍說道:“你雖然有天子之怒,但我有布衣之怒”,我的布衣能在十步之内就可取陛下的首級,秦王變了臉色,直身而跪,向唐雎道歉,并放棄了侵略的意圖。
秦王再強大,可是面對一個手持利劍,為保護國家和自身利益,甘願以命相博之人,他也隻是普通一員,百萬大軍無從調遣;市場上保安再多,市場管理人員也不可能天天在辦公室居家過日子,所以布衣之怒非同小可,一個布衣尚可控之,千百個布衣呢?
所以,如果您編織的圍脖總是賣不出去,您覺得市場管理人員會坐視不理嗎?您覺得既當管理者又當經營者的情況會發生嗎?在臨界點未到之前,等待的無非一個時機而已。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