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教育

 > 八年級上冊語文三峽注釋

八年級上冊語文三峽注釋

教育 更新时间:2025-01-21 12:22:50

最近事情多,無心讀書。今日事稍緩,得以坐下續讀之。

初中八年級上學期文言文《三峽》,有如下句:

原文:“有時朝發白帝,暮到江陵,其間千二百裡,雖乘奔禦風,不以疾也。”

其中,“不以疾也”中的“以”到底是什麼意思呢?大約有以下幾種意見:

第一種意見:教參注“以”,代詞,解為“此”、“這”,則此句變成“不此疾也”,譯為“也沒有這樣快”。為什麼這麼别扭呢?

查韓峥嵘《古漢語虛詞手冊》P473有如下注釋:以,代詞,代替上文,表示某種情況,作狀語,可譯為“這樣”。例句2正是“有時朝發白帝,暮到江陵,其間千二百裡,雖乘奔禦風,不以疾也。”譯為“有時早晨由白帝城出發,傍晚就到達江陵。這中間有一千二百裡,即使騎快馬駕長風,也不會這樣快。”

因此,教參注“以”為代詞,大概是從韓先生的注。隻是,“不”是否定副詞,怎麼能修飾代詞“以”呢?

第二種,認為“以”是“似”。此說源自清朝趙一清的說法,他在《水經注箋刊誤卷十一》說:“不以疾也【卷三十四三頁二行】一清案以當作似寰宇記引此文作加。”意思是說“以”字當作“似”字,則“不以疾也”當為“不似疾也”。但“以”當作“似”字,無非是認為“以”字在傳抄過程中,掉了一個單人旁。補充省略為“不似之疾也”,翻譯成白話,就是“即使騎快馬駕長風,(也)不像(這樣)快。”

第三種,注“以”為“及”、“比得上”,則原文變成“不及(之)疾也”。隻是,字典裡“以”字沒有這個義項。

仔細琢磨,首先排除“以”作“似”,畢竟這隻是猜測;其次排除“以”作“及”,畢竟字典不載此義項。

那這個“以”字作何解呢?

我們重讀原文:“有時朝發白帝,暮到江陵,其間千二百裡,雖乘奔禦風,不以疾也。”這句話的意思是說,皇帝有命令要傳達,驿站工作人員乘船,早上從白帝城出發,傍晚就到了荊州。早晚不過12小時,而兩地之間足有1200裡,早上出發,晚上就到,相當于時速100裡。古代交通不發達,千裡馬也不過日行千裡,所以,作者說,“乘奔馬(千裡馬)”、“駕長風(暴風)”也不算是很快。

因此,“不以疾也”應該是省略句,補充省略後,就是“不以(之為)疾也”。補充的“之”字代表什麼呢?代表“乘奔禦風”,可譯為“這樣”。那麼,“以”字是動詞“認為”的意思;“為”是“是”的意思;而“也”則表示肯定語氣,譯為“是…的”或“呢”。

那麼,這一句補充省略為:有時朝(乘船)(于)白帝,暮到江陵,其間(相距)千二百裡,雖乘奔禦風,不以(之為)疾也。

可以譯為:有的時候早晨(從)白帝城(乘船)出發,傍晚(就)到達江陵。這中間(相距)一千二百裡,即使騎快馬駕長風,(也)是不認為(這樣是)快的。”

以上。

八年級上冊語文三峽注釋(初中八年級上冊課文三峽中)1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教育资讯推荐

热门教育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