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杏院觀花羨蝶飛

杏院觀花羨蝶飛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7-29 00:27:08

杏院觀花羨蝶飛?(南宋)趙孟堅《水仙圖》(局部),下面我們就來說一說關于杏院觀花羨蝶飛?我們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這個問題吧!

杏院觀花羨蝶飛(小寒始吹花信風)1

杏院觀花羨蝶飛

(南宋)趙孟堅《水仙圖》(局部)

▌管弦

小寒始,花信風來。

人們把花應節氣而開時吹過的風叫做“花信風”,意為帶有開花音訊的風候。風很守信用,到時必來。

花信風從小寒節氣開始吹,吹至谷雨。四個月,八個節氣,二十四候,每候五日,三候為一個節氣,以一花之風信應之,為“二十四番花信風”。每候都有某種花卉綻蕾開放,以梅花為最先,以楝花為最後。經過二十四番花信風之後,以立夏為起點的夏季就來了。

水仙,開放在小寒時節的第三候中,她的渺渺仙氣,令小寒熠熠生輝。

水仙戀影 與洞庭湖淵源深厚

我養過水仙。

我把她放在盛有清水的淺盆中,在水裡放上幾顆淺黃淡白的小石子。我看着水仙像大蒜子一樣的底盤,亭亭玉立于清波之上。她的身體慢慢地張開翅膀,露出綠色的嫩葉,開出白色有着黃蕊的小花。綠裙、青帶、素花,格外動人。

水仙很早就有“雅蒜”之名,明代學者文震亨著《長物志》載:“水仙,六朝人呼為雅蒜。”不過,最早記載水仙傳入中國的文獻大約是唐代學者段公路著的《北戶錄》,在其中“睡蓮”章節後,有晚唐五代詞人孫光憲作的注明。孫光憲說自己在江陵(今湖北荊州)任職時,得到過寄居江陵的波斯人穆思密贈送的幾棵水仙。北宋學者錢易撰寫的筆記小說《南部新書》也作了相似記載:“孫光憲續注曰,從事江陵日,寄住蕃客穆思密嘗遺水仙花數本,摘之水器中,經年不萎。”

據說水仙是希臘神話中的美男子納西塞斯變成的。納西塞斯剛出生就被神預言:會是天下第一美男子,隻要不看見自己的臉就能一直活下去。為了逃避神谕的應驗,納西塞斯的母親刻意安排兒子在山林間長大,遠離溪流、湖泊、大海,不讓納西塞斯看見自己的容貌。長大後的納西塞斯的确俊美非凡。見過他的女子,無不深深地愛上他。然而,納西塞斯性格清高,對傾情于他的女子不屑一顧。追求者們生氣了,要求衆神懲罰他。愛神阿弗洛狄忒憐惜納西塞斯,把他化成清幽、脫俗、孤清的小花,盛開在有水的地方,永遠看着自己的影子。

這花兒即是水仙。在西方,水仙花的意譯便是“戀影花”。

在中國古代,也有關于水仙的傳說,還與洞庭湖淵源深厚。

相傳水仙是堯帝的女兒娥皇、女英的化身。她們同嫁給舜,三人感情甚好。舜在南巡時駕崩,娥皇與女英便雙雙殉情于湘江。上天憐憫二人的至情至愛,将其魂魄化為江邊水仙,成為臘月水仙的花神。

東晉方士王嘉的《拾遺記·洞庭山》則說水仙是楚人對投江而逝的戰國時期楚國詩人屈原的稱謂,他寫道:“後懷王好進奸雄,群賢逃越。屈原以忠見斥,隐于沅湘,披蓁茹草,混同禽獸,不交世務,采柏實以全桂膏,用養心神;被王逼逐,乃赴清泠之水。楚人思慕,謂之水仙。”

洞庭山即今天的君山,位于洞庭湖中,娥皇、女英的墓也在那裡。楚人稱屈原為“水仙”,也許隻是“水中之仙”的意思,并不一定與水仙花有關。據傳,寄居在屬于楚國的湖北荊州一帶的穆思密也了解屈原,覺得屈原行吟澤畔的形象與納西塞斯頗有幾份神似,遂以“水仙”之名替代“戀影花”,贈送給了孫光憲。

水仙與洞庭湖的淵源,還輻射到被稱為“水仙之鄉”的福建漳州龍海市等地。龍海水仙的發祥地在圓山東北麓的琵琶坂,相傳是在明朝景泰年間,由琵琶坂一位名叫張光惠的人從洞庭湖帶回去的。當時張光惠在洞庭湖遊覽,偶遇湖面上漂來的一種花,花瑩韻,香清微,不禁作詩大贊:“淩波仙子國色香,湖上飄遊欲何往?豈願伴我南歸去,琵琶坂下是仙鄉。”遂将其帶回琵琶坂,用泉眼中湧出的泉水澆灌,命名為“水仙”。

由是,淩波仙子踏水而來。

水仙如命 花語有兩說

水仙無疑是屬于一切愛美的人。她的花語有兩說,一是純潔,二是吉祥。

凡水仙盛開之處,水總是格外潔淨,空氣也格外清新。水仙又簡單樸素,隻需要适當的陽光、溫度、清水、石子,就能夠生根發芽,從這個角度來說,勝過松、竹、梅。

于是,水仙很得隐者心,如南宋遺民、元代畫家王迪簡和南宋畫家趙孟堅,都把水仙愛得真切。王迪簡輕軒裳而重名節,薄田園而厚文墨,以山人處士自居,徜徉于青山綠水間。他善畫山水、竹石,以尤精水仙聞名。他的《淩波圖》現藏于故宮博物院,另一幅《水仙圖》藏于日本。趙孟堅在南宋變成元代後不樂仕途,基本上隐居,他的《水仙圖》現藏于天津博物館。

把水仙愛得最具特色的,要數明末清初的李漁(公元1611年-1680年)。李漁是一個奇人,相傳他襁褓中能識字,四書五經過目不忘,十來歲能下筆千言賦詩作文。他一生著述多達五百萬字,涉及文學、戲劇、出版、百科等方面。他的代表作《閑情偶寄》包括詞曲、演習、聲容、居室、器玩、飲馔、種植、頤養等八部,在中國傳統雅文化中享有很高聲譽,被譽為古代生活藝術大全。他還寫了大量劇本和小說,批閱《三國志》,改定《金瓶梅》,倡編《芥子園畫譜》等。

李漁半生在明代,半生在清代。明亡以後,他也一心想歸隐,隻是沒隐得徹底。他把水仙當命來愛,以《水仙》一文道出心聲:“水仙一花,予之命也。予有四命,各司一時:春以水仙、蘭花為命;夏以蓮為命;秋以秋海棠為命;冬以蠟梅為命。無此四花,是無命也。一季缺予一花,是奪予一季之命也。”他說,水仙是他的命。他有四條命,存于一年四季中,春天以水仙、蘭花為命,夏天以蓮花為命,秋天以秋海棠為命,冬天以臘梅為命。如果沒有這四種花,也就沒有他的命了,如果哪一季缺了這一種花,那就等于奪去了他那一季的命。

甚至,李漁為了水仙,還冒着大雪從他鄉趕到南京,因為當時南京的水仙很有名。在南京的丙午年(1666年)春天,李漁窮困潦倒,無餘錢過年,也無餘錢買水仙。家人便要李漁克制一下,一年不看水仙也沒啥關系啊。李漁卻說:“難道你們要奪我性命麼?我甯可少一年壽命,也不想一個季節沒有我愛之花的陪伴。況且我如果看不到水仙,還不如不來南京,就呆在他鄉過年算了?”家人勸不過他,隻好給他玉飾,讓他去換水仙。

好一個執着有趣的人,真像孩童一般。跟随着命運的長河,帶着對水仙的執念,李漁把大起大落的生活過得活色生香。

水仙入藥

李漁“打抽豐”的原則

水仙冰清玉潔,卻有毒。

作為石蒜科水仙屬草本植物,性味苦、微辛、滑、寒之水仙的毒性主要集中在鱗莖裡,有毒物質多為石蒜堿、多花水仙堿等多種生物堿,牛羊誤食會立即出現身體痙攣、瞳孔放大、暴瀉等症狀,人誤食會出現嚴重嘔吐、水樣腹瀉、腹痛、眩暈、惡心等症狀,嚴重時都會危及生命。水仙的汁液也有毒,中毒症狀與誤食鱗莖類似。對花粉過敏的人接觸水仙花的香氣時,也會産生不适症狀。

水仙又能入藥,有祛風、清熱、除毒之功效。水仙的鱗莖經專業方法炮制和搗爛後可敷治癰腫、鎮痛消炎。潔淨、好看、有用,還有毒,這才是水仙的價值。潔身自好、可遠觀而不可亵玩,這又是水仙的氣節。屈原、王迪簡、趙孟堅都有着這樣的氣節。

李漁也有這樣的氣節。

他祖居浙江金華府蘭溪縣夏李村,他的後半生,大多數時間住在杭州和金陵,是一個“賣賦糊口”的專業作家,常常出入士大夫門庭“打抽豐”。“打抽豐”是明清時代風行的一種社會現象,即未做官的文人,憑某些特長,出入士大夫之門,以此得到饋贈,士大夫也借這班人來獲取美名。“我以這才換那财,兩廂情願無不該”,李漁“混迹公卿大夫間,日食五侯之鲭,夜宴公卿之府”。當然,李漁“打抽豐”有自己的原則,絕不折節自辱。一次,有同學來信說,有個大官要他去見見面,他大約對這個大官的品行不“感冒”,便回信說:“弟雖貧甚賤甚,然枉尺直尋之事,斷不敢為……且此公之欲見貧士,豈以能折節事貴人乎?有緣無緣,聽之而已。”李漁交友有道,深明“君子朋而不黨”“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膠如漆”等古訓。他在《交友箴》中寫道:“飲酒須飲醇,結交須結真。飲醇代藥石,交真類松筠。”“交道戒紛纭,交情忌稠密。神交千裡通,面交九嶷隔。甯寡無濫觞,甯淡無膠漆。”

56歲那年,李漁得到了極具藝術天賦的喬、王二姬,遂創立李氏家班,自任教習和導演,将自己創作和改編的戲劇悉數排演,狠狠地過了一把藝術瘾。他以南京芥子園為根據地,帶領家班四出遊曆、演劇,“全國九州,曆其六七”。可惜好景不長,由于積勞成疾,喬、王二姬隻過了7年就相繼逝去,留下李漁悲恸欲絕。

當時有正統文人看不起李漁,說他是“有文無行”,他也不去争辯,隻是堅定地認為:“是非者,千古之定評,豈人之所能倒?”“生前榮辱誰争得,死後方明過與功”。他相信,曆史會對自己作出公正的評判。

300多年以後的今天,曆史證實了李漁對自己的評判。這樣的藝術天才,确實是古往今來不可多得的,被所謂“正統文人”看不起又有什麼關系呢?宛如水仙,有毒,但更有用,人們記住的,永遠是她超凡脫俗的美。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