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藝界裡常有過這樣一句話:“藝術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這句話不僅被很多藝術家奉為真理,也是現實裡很多名作的真實寫照,因為大部分經典藝術作品都是作者通過幾十年的民間生活和真實事件所創造出來的,也隻有這樣的作品才能給人以震撼心靈的力量
上世紀50年代,我們國内曾經出版過一本漫畫書,與其說是漫畫,不如說是家喻戶曉的故事,因為不論大人還是小孩,都對這個角色非常熟悉,甚至有關于他的經曆也能随口道來
他沒有特别鮮豔的服裝,身上穿的是不知從哪裡撿來的破衣服,顯得衣不蔽體,臉型非常大衆,唯一有辨識度的特點就是頭頂上的三根小辮子,所以也被稱為“三毛”
沒錯,這部在當年風靡全國的漫畫作品就是張樂平先生創作的《三毛流浪記》,因其獨特的形象和觸動人心的劇情,三毛漫畫自上架便引起了巨大轟動,而作為漫畫原作者,張樂平先生表示:“三毛的成功不是偶然,因為這個世界上還有千千萬萬個三毛正過着漫畫中的生活”,這也是他選擇出版這個故事的初衷,讓更多人能關注到現實裡的“三毛”
1.張樂平與繪畫的緣分
1910年,張樂平出生于浙江海鹽縣一個小山村裡,家裡排行老三的他上面還有兩位哥哥,由于需要撫養三個兒子,張樂平家境并不富裕,全部的收入隻能靠父親當小學老師的工資來支撐
童年時期的張樂平沒有太多娛樂項目,唯一使他感興趣的就是看母親工作,由于從小學過針線活,張樂平母親對刺繡和剪紙非常在行,每當看着各種顔色圖案不一的針線被母親繡成了一幅畫,張樂平感覺異常神奇,所以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母親就是張樂平的美術啟蒙導師
1923年,張樂平被父母送去學校讀書的第四年,所在學校的小學美術老師發現了張樂平的繪畫天賦,并鼓勵他盡興發揮創作,終于在同年,他拿出了個人第一幅成名作品《一冢負五元》
這幅畫雖然立意很簡單,故事的内容卻諷刺了一種常見的社會現象,也正是從這幅畫誕生開始,張樂平的繪畫風格就已經奠定了基礎,後來因家境問題,張樂平隻上到小學畢業便離開校園工作,被安排到一家木匠店當學徒,幸好這家木匠店的老闆為人和善,對張樂平也非常喜歡
在看到張樂平的作品後,這位老闆認為他非常有前途,開始在各方面鼓勵張樂平繼續創作,有了精神支持後,張樂平開始萌生出當職業畫家的想法,并且在木匠店學習的幾年内以各種方法練習繪畫,不到18歲,張樂平就已經在當地小有名氣,負責縣内出版社的圖書插畫制作,這也是張樂平憑借個人能力獲取的第一份工作
2.張樂平創作“三毛”的過程
1935年,國内陷入動蕩時期,張樂平也因時局問題丢掉了工作,輾轉多年他隻能重操舊業再當木匠,生活非常困難,有時常常拿不到工錢吃不起飯,也正是從這一刻開始,張樂平有了把底層人物生活通過漫畫故事表達的新型創作靈感
前文我們說過,藝術來源于生活,其實張樂平創造三毛這個形象也是有原型的,那也是他生平中最受煎熬的一天,某次冬夜,張樂平下班回家,路過街角的時候看到了三個無家可歸的流浪兒正抱團取暖,他們沒有食物、三個人隻撿了一條破麻袋,圍坐在即将熄滅的爐火旁凍得瑟瑟發抖,張樂平見此情形非常心疼,想要幫助他們可自己都沒飯吃,于是一狠心離開了
第二天,張樂平正常走過昨晚的巷子,發現裡面三位小孩已經有兩位離世了,凍得通紅的腳丫上隻蓋了一條麻袋,很快他們便被草席卷起來扔到了不知名的地方,張樂平見此情形再也忍不住,回到家裡抱頭痛哭,而為了紀念這三位流浪兒童,他筆下的人物“三毛”也應運而生
3.為完成漫畫,張樂平幾近吐血
起初張樂平創作《三毛》這一故事時,并不被人看好,既沒有資金支持也沒有後續保障,甚至不少人在看過他的作品後都認為這部漫畫必定無法出版,對于這一切的聲音,張樂平都充耳不聞,他一心創作,每天趴在桌子上描繪人物
由于長時間伏案,加上營養匮乏,張樂平的身體很快出了問題,他得了肺病,經常咳嗽又沒錢治療,最後狀态越來越差,可每當畫不下去的時候,張樂平腦海裡總會浮現三個孩子的身影,這種精神又支持他繼續站起來,好幾次畫畫途中,張樂平把血吐在了草稿上
為了更加深切體會流浪兒童的生活,張樂平把自己打扮得如同一個乞丐一般,深入當地流浪人群集中地,在裡面收集人物素材和他們的所見所聞,将這些真實事件改編過後,當作漫畫故事連載,這也是為何《三毛流浪記》出版後會引起大衆廣泛共鳴的原因,因為他所表達的不是幻想,而是代表着真實世界的《安徒生童話》
4.張樂平最大的願望,就是讓“三毛”消失
從1947年《三毛流浪記》在國内報紙雜志連載,到1948年拍攝成電影,張樂平創作曆程極其艱難,除了身體問題,他還受到了外部威脅,因為漫畫前期出版後讓社會民衆産生了巨大輿論和關注,相關機構向張樂平施壓勒令其不準再創作,在各種打壓下,張樂平沒有屈服,他依舊出席公共場合為“三毛”宣傳,并頂住了輿論繼續完成全版作品
漫畫出版一年後,昆侖電影公司将這部作品整版改編制作了同名電影《三毛流浪記》,這也是我國曆史上第一部由漫畫改編的影視作品,1949年,《三毛流浪記》引起了宋慶齡的關注,她邀請張樂平聯手舉辦了“三毛”文化展覽,将這場活動所得善款全部用于資助流浪兒童
後續有影評家用魯迅《狂人日記》的話評價《三毛流浪記》:“我翻開曆史一查,這曆史沒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頁上都寫着仁義道德,我橫豎睡不着,仔細看了半夜,才從從字縫裡看出字來,滿本都寫着兩個字是“吃人”!
沒錯,《三毛流浪記》的創作核心就是吃人,講述了舊時期的普遍生活現象,而也隻有如此醒目的作品,才能在那個年代擁有如此大的影響力,小編個人來看,正是因為張樂平是一位有責任心的作家,才讓這部作品以經典深駐國人内心,并在後期引起了巨大關注
不知各位朋友們有沒有看過這部作品呢?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