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的電子設備中使用了大量各種類型的電子元器件,設備發生故障大多是由于電子元器件失效或損壞引起的。因此怎麼正确檢測電子元器件就顯得尤其重要,這也是電子維修人員必須掌握的技能。下面是一些常用電子元器件的檢測方法。
測整流橋堆各腳的極性及好壞
萬用表置R×1k擋,黑表筆接橋堆的任意引腳,紅表筆先後測其餘三隻腳,如果讀數均為無窮大,則黑表筆所接為橋堆的輸出正極,如果讀數為4~10kΩ,則黑表筆所接引腳為橋堆的輸出負極,其餘的兩引腳為橋堆的交流輸入端。如任意測量的一組電阻值為0歐,則可以判斷是損壞的。
判斷晶振的好壞
先用萬用表(R×10k擋)測晶振兩端的電阻值,若為無窮大,說明晶振無短路或漏電;再将試電筆插入市電插孔内,用手指捏住晶振的任一引腳,将另一引腳碰觸試電筆頂端的金屬部分,若試電筆氖泡發紅,說明晶振是好的;若氖泡不亮,則說明晶振損壞。
單向晶閘管檢測
可用萬用表的R×1k或R×100擋測量任意兩極之問的正、反向電阻,如果找到一對極的電阻為低阻值(100Ω~lkΩ),則此時黑表筆所接的為控制極,紅表筆所接為陰極,另一個極為陽極。晶閘管共有3個PN結,我們可以通過測量PN結正、反向電阻的大小來判别它的好壞。測量控制極(G)與陰極[C)之間的電阻時,如果正、反向電阻均為零或無窮大,表明控制極短路或斷路;測量控制極(G)與陽極(A)之間的電阻時,正、反向電阻讀數均應很大;
測量陽極(A)與陰極(C)之間的電阻時,正、反向電阻都應很大。
雙向晶閘管的極性識别
雙向晶閘管有主電極1、主電極2和控制極,如果用萬用表R×1k擋測量兩個主電極之間的電阻,讀數應近似無窮大,而控制極與任一個主電極之間的正、反向電阻讀數隻有幾十歐。根據這一特性,我們很容易通過測量電極之間電阻大小,識别出雙向晶閘管的控制極。而當黑表筆接主電極1。紅表筆接控制極時所測得的正向電阻總是要比反向電阻小一些,據此我們也很容易通過測量電阻大小來識别主電極1和主電極2。
檢查發光數碼管的好壞
先将萬用表置R×10k或R×l00k擋,然後将紅表筆與數碼管(以共陰數碼管為例)的“地”引出端相連,黑表筆依次接數碼管其他引出端,七段均應分别發光,否則說明數碼管損壞。
判别結型場效應管的電極
将萬用表置于R×1k擋,用黑表筆接觸假定為栅極G的管腳,然後用紅表筆分别接觸另外兩個管腳,若阻值均比較小(5~10 Ω),再将紅、黑表筆交換測量一次。如阻值均大(∞),說明都是反向電阻(PN結反向),屬N溝道管,且黑表筆接觸的管腳為栅極G,并說明原先假定是正确的。若再次測量的阻值均很小,說明是正向電阻,屬于P溝道場效應管,黑表筆所接的也是栅極G。若不出現上述情況,可以調換紅、黑表筆,按上述方法進行測試,直至判斷出栅極為止。一般結型場效應管的源極與漏極在制造時是對稱的,所以,當栅極G确定以後,對于源極S、漏極D不一定要判别,因為這兩個極可以互換使用。源極與漏極之間的電阻為幾千歐。
三極管電極的判别
對于一隻型号标示不清或無标志的三極管,要想分辨出它們的三個電極,也可用萬用表測試。先将萬用表量程開關撥在R×100或R×1k電阻擋上。紅表筆任意接觸三極管的一個電極,黑表筆依次接觸另外兩個電極,分别測量它們之間的電阻值,若測出均為幾百歐低電阻時,則紅表筆接觸的電極為基極b,此管為PNP管。若測出均為幾十至上百千歐的高電阻時,則紅表筆接觸的電極也為基極b,此管為NPN管。
在判别出管型和基極b的基礎上,利用三極管正向電流放大系數比反向電流放大系數大的原理确定集電極。任意假定一個電極為c極,另一個電極為e極。将萬用表量程開關撥在R×1k電阻擋上。對于:PNP管,令紅表筆接c極,黑表筆接e極,再用手同時捏一下管子的b、c極,但不能使b、c兩極直接相碰,測出某一阻值。然後兩表筆對調進行第二次測量,将兩次測的電阻相比較,對于:PNP型管,阻值小的一次,紅表筆所接的電極為集電極。對于NPN型管阻值小的一次,黑表筆所接的電極為集電極。
電位器的好壞判别
先測電位器的标稱阻值。用萬用表的歐姆擋測“1”、“3”兩端(設“2”端為活動觸點),其讀數應為電位器的标稱值,如萬用表的指針不動、阻值不動或阻值相差很多,則表明該電位器已損壞。再檢查電位器的活動臂與電阻片的接觸是否良好。用萬用表的歐姆擋測“1”、“2”或“2”、“3”兩端,将電位器的轉軸按逆時針方向旋至接近“關”的位置,此時電阻應越小越好,再徐徐順時鐘旋轉軸柄,電阻應逐漸增大,旋至極端位置時,阻值應接近電位器的标稱值。如在電位器的軸柄轉動過程中萬用表指針有跳動瑚象,描踢活動觸』點接觸不良。
測量大容量電容的漏電電阻
用500型萬用表置于R×10或R×100擋,待指針指向最大值時,再立即改用R×1k擋測量,指針會在較短時間内穩定,從而讀出漏電電阻阻值。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