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同理心與同情心的區别

同理心與同情心的區别

圖文 更新时间:2024-07-18 21:20:17

同理心與同情心的區别(同理心與同情心)1

你表現出的是“同理心”還是“同情”?雖然這兩個詞經常被錯誤地互換使用,但它們的情感影響的差異很重要。同理心,作為實際感受他人感受的能力——字面意思是“穿着他們的鞋子走一英裡”——超越了同情,一種對他人不幸的簡單表達。極端的情況下,深刻或長期的同理心實際上會損害一個人的情緒健康。

同情

同情是一種對某人的關心和表達,通常伴随着希望他們更快樂或更富裕的願望。“哦,親愛的,我希望化療有幫助。” 一般來說,同情意味着比憐憫更深、更個人化的關心,一種簡單的悲傷表達。

然而,與同理心不同,同情并不意味着一個人對另一個人的感情是基于共同的經曆或情緒。

同情

心理學家愛德華·蒂奇納 ( Edward Titchener)于 1909 年将德語單詞 Einfühlung(“感覺”)翻譯成英語,“同理心”是識别和分享他人情緒的能力。

同理心需要能夠從他人的角度識别他人的痛苦,并公開分享他們的情緒,包括痛苦的痛苦。

同理心經常與同情、憐憫和同情相混淆,後者隻是對他人痛苦的承認。憐憫通常意味着受苦的人不“應得”發生在他或她身上的事情,并且對此無能為力。與同情、同情或同情相比,憐憫表明對受苦者處境的理解和參與程度較低。

同情是更深層次的同理心,表現出幫助受苦之人的真實願望。

由于它需要共享經驗,人們通常隻能對其他人産生同理心,而不能對動物産生同理心。例如,雖然人們可能會同情一匹馬,但他們無法真正同情它。

心理學家說,同理心對于建立人際關系和對他人富有同情心是必不可少的。由于它涉及體驗他人的觀點——超越自我——同理心能夠使真正的幫助行為變得容易和自然,而不是被迫。

善解人意的人在團隊中有效地工作,建立更持久的友誼,并且在看到他人受到虐待時更有可能介入。人們相信,人們在嬰兒時期就開始表現出同理心,并在童年和青春期發展出這種特質。然而,盡管他們對他人的關心程度很高,但與家庭、社區、種族、民族或文化背景之外的人相比,大多數人往往對與自己相似的人有更深的同情心。

同理心的三種類型

根據心理學家和情感領域的先驅,Paul Ekman 博士的說法。,已經确定了三種不同類型的同理心:

  • 認知同理心:也稱為“觀點采擇”,認知同理心是通過想象自己的處境來理解和預測他人感受和想法的能力。
  • 情感同理心:與認知同理心密切相關,情感同理心是實際感受他人感受或至少感受與他們相似的情緒的能力。在情感同理心中,總會有某種程度的共同感受。情感同理心可能是被診斷為阿斯伯格綜合症的人的一個特征。
  • 富有同情心的同理心:由于他們基于共同的經曆深刻理解對方的感受,富有同情心的人會做出實際的努力來提供幫助。

雖然它可以為我們的生活賦予意義,但 Ekman 博士警告說,同理心也可能會出錯。

同理心的危險

同理心可以為我們的生活賦予意義,真正安慰處于困境中的人,但它也會造成很大的傷害。雖然對他人的悲劇和創傷表現出同理心的反應可能會有所幫助,但如果被誤導,也會将我們變成詹姆斯·道斯教授所說的“情感寄生蟲”。

同理心會導緻錯誤的憤怒

如果人們錯誤地認為另一個人正在威脅他們關心的人,同理心會使他們生氣——也許是危險的。

例如,在公共聚會上,您注意到一個身材魁梧、衣着随意的男人,您認為他在“盯着”您未滿十幾歲的女兒。雖然這個男人仍然面無表情,沒有離開他的位置,但你對他“可能”想對你女兒做的事情的同理心理解讓你陷入憤怒狀态。

雖然男人的表情或肢體語言中沒有任何東西應該讓你相信他打算傷害你的女兒,但你對可能“在他腦海裡發生的事情”的感同身受的理解把你帶到了那裡。

丹麥家庭治療師Jesper Juul将同理心和攻擊性稱為“存在主義雙胞胎”。

同理心會耗盡你的錢包

多年來,心理學家報告了一些過度同情患者的案例,他們将畢生積蓄贈送給随機的有需要的人,從而危及他們自己和家人的福祉。這種過度善解人意的人覺得自己對他人的痛苦負有某種責任,他們已經産生了基于同理心的内疚感。

更為人所知的“幸存者内疚”是一種基于同理心的内疚形式,其中一個同理心的人錯誤地認為他或她自己的幸福是以犧牲為代價的,甚至可能導緻了另一個人的痛苦。

根據心理學家林恩·奧康納( Lynn O'Connor) 的說法,經常出于同情心或“病态利他主義”而采取行動的人,在晚年往往會患上輕度抑郁症。

同理心會損害人際關系

心理學家警告說,同理心不應與愛混淆。雖然愛可以使任何關系——無論好壞——變得更好,但同理心不能,甚至可以加速緊張關系的結束。本質上,愛可以治愈,同情不能。

同理心會導緻疲勞

康複和創傷顧問Mark Stebnicki創造了“移情疲勞”一詞,指的是由于個人反複或長期卷入慢性疾病、殘疾、創傷、悲傷和失去他人而導緻的身體疲憊狀态。

雖然在心理健康顧問中更為常見,但任何過度善解人意的人都會經曆同理心疲勞。根據 Stebnicki 的說法,醫生、護士、律師和教師等“高度接觸”的專業人士往往會遭受移情疲勞。

保羅布魯姆博士 耶魯大學心理學和認知科學教授甚至認為,由于其固有的危險性,人們需要更少的同理心,而不是更多。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