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的大病補助,又稱為大病醫療救助。大病醫療救助是指依托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結算平台,對困難群衆提供快捷服務、覆蓋城鄉科學規範的一種新型醫療救助制度。
2015年,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國辦發(2015)30号文件,即《關于進一步完善醫療救助制度全面開展重特大疾病醫療救助工作意見的通知》,按照政策規定,大病救助的對象包括了七大群體。一是農村五保戶;二是城鎮的“三無人員”,即無勞動能力、無經濟收入來源、無固定贍養或是撫養的人員;三是低保戶家庭或是個人;四是享受民政補貼的60年代精簡退職職工;五是重點優撫對象;六是特困職工;七是低收入家庭人員。
大病救助的主要形式主要包含了四個方面的内容,一是由大病救助基金幫助繳納基本醫療保險、大病保險等;二是實行基本診療費用減免;三是對患有特殊疾病、慢性疾病的救助對象,整合到特殊門診疾病,慢性病門診疾病的報銷範圍;四是對住院費用進行救助。
對于重點救助對象,在定點醫院發生的住院費用,經基本醫療保險、城鄉居民大病保險及各類補充醫療保險、商業保險報銷後的個人負擔費用,在年度救助限額内按不低于70%的比例給予救助。
救助對象無需再實行個人申請、審核、審批,可直接納入城鄉醫療保險和醫療救助數據庫,全面實行基本診療費減免、醫療保險補償、醫療救助、個人自負一個單清的同步結算服務,前提條件是要進入數據庫的救助對象。
那麼要怎麼才能進入數據庫呢?凡是符合申請條件的七大群體,需要申請才能成為救助對象,才能進入數據庫。并不是患了大病醫療報銷以後再去申請大病救助,沒有進入救助對象數據庫的人,一般臨時申請是無法獲得救助的,隻能申請慈善救助。
申請大病醫療救助,符合申請條件的七大群體,主要是向戶籍所在地的社區或是村委會提出申請,需要提交醫療救助申請書、戶口簿、申請救助人身份證、低保證複印件;、救助人住院的出院證明、病曆資料等。
然後經過村委會或是社區調查核實,村民或是居民代表評議、公示、鄉鎮或是街道調查核實、縣級民政部門複核審批,錄入救助數據庫。凡是錄入救助數據庫以後,每次住院符合重大疾病救助條件的,不再需要申請,直接享受相關救助的待遇。
比如王老五屬于重點的救助對象,因為患重大疾病需要到三級醫院住院治療,在一個醫保年度内,王老五三次住院共計花了5萬元錢,除了第一次要正常支付起付标準以外,第二次住院起付标準可以進行減免,第三次住院不再支付起付标準。
在符合報銷範圍的合規醫療費用為4.5萬元,基本醫療保險按照50%的比例報銷,報銷基本醫療費用2.25萬元,大病醫保報銷起付标準1萬元,餘下的1.25萬元可以按照50%的比例由大病保險報銷,可以報銷6250元,這樣總計報銷了28750元,餘下的21250元至少可以由大病救助資金報銷70%,可以救助14875元,餘下的6375元由患者家屬負擔或是申請慈善機構解決。
綜上所述,大病補助又稱為大病醫療救助,是根據國務院辦公廳《關于進一步完善醫療救助制度全面開展重特大疾病醫療救助工作的意見》精神建立的一種社會新型醫療社會救助制度,其目的是幫助城鄉特困群體,解決重大疾病住院過程中發生大額醫療支付負擔問題,也是一項事關人民群衆切身利益的重要民生政策。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