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唐朝書法四大家的作品

唐朝書法四大家的作品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9-19 02:24:00
文/盧秀輝 書法網簽約作家:盧秀輝,江蘇興化人。職業書法家、畫家、篆刻家、文藝評論家。

李治是個幸運兒。沒有他兩個哥哥的争鬥,絕對沒有他的皇位。而他的太子哥哥在臨門一腳的時候把球射偏了,結果,他成了太子。他做了太子以後,做的最不厚道的一件事情,就是勾引了他父親的女人,武才人。

唐朝書法四大家的作品(唐高宗李治的書法)1

李世民臨死的時候,托孤三個人,李勣、長孫無忌、褚遂良。他拉着李勣、長孫無忌、褚遂良的手說:我有佳兒佳媳,你們要好好的對待他們啊!

李治爬上帝位以後和武才人又死灰複燃。他想把王皇後廢了,立武則天為皇後。李世民晚年托孤的三個人,李勣、長孫無忌、褚遂良,表現各異。

唐朝書法四大家的作品(唐高宗李治的書法)2

李世民軍事上的成功,與山東豪強集團有很大的幹系,他重用李勣,就是重用山東豪強,而李勣也已經形成了實際上的軍中一哥地位。而長孫無忌則是李治的舅舅,行政一哥。李世民重用褚遂良,是希望資曆尚淺的他,平衡好權力、關系。

李治廢後改立,這三個态度各有不同。李勣很多人不知道,說徐懋功大家就知道了,瓦崗舊人,初唐戰将,軍功彪柄。李治才開始想廢後的時候,他先自己私行到長孫無忌的家裡,請求得到舅舅的支持,遭到了長孫無忌的反對。李治沒辦法,隻好約李勣、長孫無忌、褚遂良他們三個人一起到廷前開會。李勣借口沒有到,長孫無忌、褚遂良到了,結果,褚遂良以死相谏,長孫無忌也是堅決反對。李治又私下問計于李勣,李勣說:此乃陛下家事,何必問人?是李勣成就了武則天。

唐朝書法四大家的作品(唐高宗李治的書法)3

褚遂良為這事,被貶到愛州(越南),然後,病死在那。公孫無忌被貶後,又逼自盡。三個顧命大臣,隻剩下足智多謀的李勣了。李勣也确實是能臣,為大唐立下不世之功,經高祖李淵、太宗李世民、高宗李治三朝,皆倚為重臣。武則天對他更是寵恩有加,連去泰山封禅,也要專程看望李勣在老家守宅的姐姐。他死後,唐高宗李治親自撰書《贈太尉英貞武公李勣碑》。

李治做太子時,沒有子德,勾引父親的才人;李治做帝王時,沒有君德,分權與皇後;李治更沒夫德,廢了無故的王皇後。李治所以下得了手,謀害力保他的親舅舅公孫無忌,可以肆意的迫害力薦過他的忠臣褚遂良,于其人無德大有關聯。武則天之所以能執掌政權,偷天換日,與他的縱容是分不開的。李治于唐,有失國德。

唐朝書法四大家的作品(唐高宗李治的書法)4

我們在指責李治的同時,有個現象也必須承認,李治和公孫無忌、褚遂良之間的政權之争。後宮位子争奪固然是情感因素,但是,政治沖突把情感推向了前台。這時候的李治,他必須為皇權而争,不能讓人臣和他之間形成權力的“二元制”。廢後事件是試金石,他不再是忍讓,也不需要悲情,他要表現自己的堅忍不拔,機智和主見,他私行舅舅家,表面征求意見,其實給舅舅的壓力是:皇帝都來求你了。他在廷前會議公開讨論中失敗後,他沒有收手,而是又試了一個人,李勣。幸好李勣支持他,他有底了,他終于第一次明确地把自己的态度表現出來,他走了三步棋:一是免除皇後舅父柳奭的中書令職務,使後宮與外廷的聯系中斷了;二是廢黜長孫無忌的同黨褚遂良輩;三是直指長孫無忌本人,貶職外放。

由于李治得到了李勣的支持,使公孫無忌“二元制”的政治結構必敗無疑,皇權得到了确保,相權則從咄咄逼人陷入了萬劫不複的境地;這一切的改變,楔機是王、武皇後的易位。朝廷局面改變,後廷又發生了易位,為新的人物留下了政權的空白。對高宗而言,改立武則天,一是他擺脫長孫無忌控制的手段,二是他感情的需要,但是,這種感情卻浸染了濃厚的政治性,一開始就奠定了武後謀權的基礎。随着“二元制”的倒塌,皇權成了第一,李治才得以名正言順的成為獨掌大權的君主。等待他的是另外一個“二元制”政治,帝後同權。

唐朝書法四大家的作品(唐高宗李治的書法)5

李治的性格有兩面性,在父皇的權威面前,他做足了表面文章,表面上,他在傳統的道德壓束下,對自己政治要求比較高,他低調做人,盡量表現自己仁愛的一面;他認真做事,盡量表現自己的理政能力;他小心謹慎,如履薄冰,盡量示弱。所有做皇帝需要的品質他好像都具備了,所有正面的評價他也擁有了,然而,這是表面文章,但足以讓李世民重視他了,看好他了。隻要他想做,即使與道德不符,即使與社會傳統不符,他也照做不誤。比如,他果斷的讓父皇戴了綠帽子;他果斷的讓武才人還了俗,接進了宮;他果斷的廢了皇後,扶正了武則天。然後,就沒有事能擋他的道了。

李治也不易,前期他和他的舅舅長孫無忌為皇權、相權“二元制”權力發生了争執,後期他和武後發生了帝權、後權“二元制“權力的争執。相權沒有争的過帝權,帝權沒有争的過後權。

今天重點談談書法家的李治。

唐朝書法四大家的作品(唐高宗李治的書法)6

唐高宗李治的書法于二王中着力最甚,有乃父書風,更得褚遂良多人的調教,故能得晉人風度。他的镌于儀鳳二年(677年)的《贈太尉英貞武公李勣碑》,碑中書法盡得遒美,于神采中見筆勢,雖雄渾不足,但寫法别有洞天,字字圓美,多得妍美,更兼着刀,從此碑,後人看出,以為二王之風已經沒有前朝盛行了。其實也說明了一點,李治試圖在二王書風中有所突破。

《法書要錄》:記載了一個故事:龍朔二年四月,上自為書與遼東諸将,謂許敬宗曰:“許圉師常自愛書,可于朝堂開示。”圉師見甚驚喜,私謂朝官曰:“圉師見古迹多矣。魏晉以後,唯稱二王。然逸少多力而少妍,子敬多妍而少力。今觀聖迹,兼絕二王,鳳翥鸾回,實古今書聖也。”

唐朝書法四大家的作品(唐高宗李治的書法)7

後人認為許圉師是狂拍馬屁,但是,前人能記存下來的馬屁,一定是很牛逼的馬屁。

李治于文學、音樂也多有建樹。“李治另一個政績是重新建立科舉制度,并在他統治時期更多地通過科舉制起用官員”。

唐朝書法四大家的作品(唐高宗李治的書法)8

本文作者盧秀輝先生作品

唐高宗李治(628年7月21日-683年12月27日) [1],字為善,祖籍隴西成紀,唐朝第三位皇帝(649至683年在位),唐太宗李世民第九子,嫡三子,其母為文德順聖皇後長孫氏。


本文為書法網簽約作家盧秀輝原創,未經允許,請勿轉載!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