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首都高校深入讨論二十大報告

首都高校深入讨論二十大報告

圖文 更新时间:2024-08-24 23:20:14

首都高校深入讨論二十大報告?科教興國戰略、人才強國戰略、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加快建設教育強國、科技強國、人才強國……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指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基礎性、戰略性支撐連日來,首都高校的幹部教師暢談體會并針對高校在其中要如何發揮作用進行了讨論,下面我們就來說一說關于首都高校深入讨論二十大報告?我們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這個問題吧!

首都高校深入讨論二十大報告(首都高校深入讨論二十大報告)1

首都高校深入讨論二十大報告

科教興國戰略、人才強國戰略、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加快建設教育強國、科技強國、人才強國……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指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基礎性、戰略性支撐。連日來,首都高校的幹部教師暢談體會并針對高校在其中要如何發揮作用進行了讨論。

優化學校創新資源配置,提升學校創新效能

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建設科技強國,高校如何利用研究助力國家走在科技創新的前列?

中國科學院院士、國家生物醫學成像科學中心主任、北京大學未來技術學院教授程和平稱,在當今的大科學時代,科學範式在變革,新一代人才的成長環境也在變化。程和平提到正在建設的生物醫學成像大設施,作為一個學科綜合交叉的“科技航母”,要将其建設成國際一流的科學研究及技術研發基地,建設成未來領軍人才塑造及優秀青年人才培養基地,建設成為國家發展政策研究及建言獻策的智庫基地,支撐國家高質量發展。

北京大學曆史學系教授黃道炫表示,當今世界,科技創新引領世界發展,中國要實現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中心任務,離不開科技創新。科技創新有學習,有合作,有競争。要走在科技創新的前列,不僅要占據現有賽道的前列,還要有開辟新賽道的動力和能力。幾十年來,随着中國整體國力的不斷增強,這樣的機會将越來越多。

清華大學科研院院長劉奕群認為“科技創新就是我們最主要的愛國方式之一”,實現關鍵核心技術突破、建設創新型國家的道路上,學校将持續完善大學創新體系,面向世界學術前沿強化基礎研究,在解決國家“卡脖子”關鍵核心技術問題上作出積極貢獻,打造一批國際一流水平的研究機構和研究團隊。

中國石油大學(北京)副校長、克拉瑪依校區校長梁永圖稱,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要立足本職崗位,推動克拉瑪依校區高質量發展,面向西部地區人才缺口和經濟社會發展需求,依托政校企合作和對口支援平台,推動多學科交叉融合服務新疆産業鍊發展,培養創新能力強、适應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的卓越工程師,勇于攻克石油石化領域“卡脖子”難題,建設應用型人才培養和應用研究示範區。

中國工程院院士、北京工業大學環境與生命學部教授彭永臻表示,作為環境領域的科研工作者,必須把國家重大需求放在第一位,協同推進降碳、減污,科學進行水環境污染防治。同時,力争培養一批環保科技創新人才,研發新型綠色低碳節能技術,腳踏實地推進科技成果轉化與應用。

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石油大學(北京)教授張來斌稱,面向未來,作為高校教師和能源科技工作者,要堅守為黨育人、為國育才初心,牢記科技強國使命,持續提升人才自主培養質量,積極開展“卡脖子”技術攻關,築牢“雙碳”背景下能源安全之盾,助力實現國家科技高水平自立自強,為保障國家能源安全、實現“雙碳”目标,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作出更大貢獻。

中國礦業大學(北京)黨委書記徐孝民表示,作為能源行業特色高校,學校要圍繞構建新發展格局和推動高質量發展,積極對接國家重大戰略科技需求,加強煤炭清潔高效利用技術攻關,助力構建現代能源體系,推動學校世界一流能源科技大學建設。

北方工業大學土木工程學院責任教授、首都勞動獎章獲得者孫世國認為,黨的二十大報告指明了未來學科建設和科研攻堅的方向。學校要進一步優化配置創新資源,聚焦“新工科”建設,加強協同創新、資源整合,深化校内各院所、校外各單位的科技交流合作,進一步優化校内科研、育人環境建設,提升學校創新體系的整體效能。

北京農學院植物科學技術學院黨總支書記、教授王紹輝認為,農業現代化首當其沖是設施農業現代化,作為設施農業的一名科技工作者和教師,面對我國大型連棟溫室環境調控軟件和番茄專用品種的卡脖子問題,要甘于奉獻、重視基礎數據的累積,緻力于實現環控軟件的國産化,同時要有創新精神,開拓進取,重視人才的培養,早日解決專用品種的卡脖子問題。

提供“人才”支撐,高校要不斷推動人才培養改革實踐

黨的二十大報告中,多次提到“人才”。作為擔負人才培養重任的高校,學校幹部教師對如何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提供強有力的人才支撐發表了自己的看法。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教育大計,教師為本,教師隊伍建設水平關乎高質量教育體系的建設水平。”北京師範大學校長馬駿認為,大力培養黨和人民滿意的“四有”好老師以及具有“四有”素養的拔尖創新人才,是北師大必須堅定扛起的政治責任。學校要繼承發揚百廿學府優良育人傳統,加強基礎學科的支撐作用,強化教育學、心理學等優勢學科的引領作用,發揮其它學科的助推作用,進一步完善多學科支撐的教師教育體系,加快推進綜合性、研究型、教師教育領先的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大學建設,為教育強國建設貢獻智慧和力量。

國際關系學院網絡空間安全學院教授李斌陽認為,報告明确了教育工作者未來的工作目标,以培養德才兼備的“創新型人才”為己任,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經濟主戰場、面向國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進行科研攻關,突破重要領域的核心技術,如:載人航天、探月探火、深海深地探測、超級計算機、衛星導航、量子信息等。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宇航學院黨委書記劉睿稱,學校将面向航天領域國家重大需求,優化學科布局實現高質量發展,探索與行業培養人才新模式,進一步引領航天學科人才培養改革實踐持續推進。同時,堅持加強有組織的科研探索,面向國家需要的航天重點領域,集聚力量進行原創性引領性科技攻關。

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礦業大學(北京)校長葛世榮認為,能源革命、産業升級離不開人才的支撐,要堅持教育優先發展、科技自立自強、人才引領驅動,開辟煤炭技術變革的新領域新賽道,不斷塑造我國新型能源體系的新動能新優勢。

“有兩個方面需要特别關注,一是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養能力,二是要全面加強科技創新的自立自強。”北方工業大學信息學院人工智能系教授、2022年青年北京學者王彥平認為,作為一名科技工作者,應該具有開拓意識、創新精神,盯住科技前沿,在“應”“用”結合方面下功夫,形成團隊優勢、工作合力,争取形成突破性成果。

北京建築大學環境與能源工程學院教授、北京學者王随林表示,要加快城市能源綠色低碳高效利用關鍵技術研發和人才培養,為促進節能行業高質量發展,提升我國同類技術國際競争力貢獻力量。

北京青年政治學院院長喬東亮從如何辦好青年政治特色的高質量職業教育體系說起。他表示,要落實到人才培養方案、課程體系建設、教師隊伍建設等具體方面。同時,新時代職業教育要打通校内校外兩個空間,構建新的校企合作模式,優化校内機構設置,為新發展保駕護航。全面實施學校教育教學改革,創新教學模式與方法全方位提高教學質量,以“崗課賽證”為育人理念豐富和改進教學内容。

新京報記者 楊菲菲

編輯 缪晨霞 校對 柳寶慶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