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什麼是臘月?
回答:農曆十二月古時候也稱“蠟月”。所謂“臘”,本為歲終的祭名,有“冬至後三戌祭百神”之說,這種稱謂與自然季候并沒太多的關系,而主要是以歲時之祭祀有關。漢應劭《風俗通義》謂“夏曰嘉平,殷曰清祀,周用大蠟,漢改為臘。臘者,獵也,言田獵取禽獸,以祭祀其先祖也。”或曰:“臘者,接也,新故交接,故大祭以報功也。”不論是打獵後以禽獸祭祖,還是因新舊之交而祀神靈,反正都是要搞祭祀活動,所以臘月是個“祭祀之月”。
乙、臘日最初的含義是什麼?什麼是臘祭?回答: 臘者,獵也。季冬月,農事已畢,谷物收藏。行獵,飨農。是故敬天法祖,行大臘。《禮記·郊特牲》曰:“天子大蠟八。伊耆氏始為蠟。蠟也者,索也。歲十二月,合聚萬物而索飨之。蠟之祭也,主先啬而祭司啬,祭百神以報啬也。飨農,以及郵表辍、禽獸等,仁之至,義之盡也。迎貓,為其食田鼠也。迎虎,為其食田豕也。故迎而祭之。祭坊與水庸,事也。故祝曰:土反其宅,水歸其壑,昆蟲毋作,草木歸其澤。皮弁素服而祭之。”歲終,懷敬畏感恩之心,誠敬神農後稷,緬懷先賢;禮敬禽獸,感悟自然;尊重農具實乃珍惜勞動之成果也。故行祭儀,謂之臘祭也。
丙、臘祭最初的日期是什麼?後來為何固定在臘月八日?回答: 臘日者,冬至後三戌,臘祭百神。最初的臘日定在冬至之後第三個戌日,後世因十二月八日正值上弦月相,恰似一張弓滿弦的樣子,所以固定在十二月八日。此舉為了與臘者,獵也相合也。同時也為了更好的安排節日活動,理順臘祭與迎接新年之間的關系。是故曆代沿襲之。
丁、臘月舉行驅傩日的意味是什麼?回答: 趨吉避兇,盼望消除瘟疫,來年風調雨順,五谷豐登。《後漢書·禮儀志》載:“季冬之月,星回歲終,陰陽以交,勞農大享臘。先臘一日,大傩,謂之逐疫。其儀:選中黃門子弟年十歲以上,十二以下,百二十人為侲子。皆赤帻皁制,執大鼗。方相氏黃金四目,蒙熊皮,玄衣朱裳,執戈揚盾。十二獸有衣毛角。中黃門行之,冗從仆射将之,以逐惡鬼于禁中。于是中黃門倡,侲子和,曰:「甲作食兇,胇胃食虎,雄伯食魅,騰簡食不祥,攬諸食咎,伯奇食夢,強梁、祖明共食磔死寄生,委随食觀,錯斷食巨、窮奇、騰根共食蠱。凡使十二神追惡兇,赫女軀,拉女幹,節解女肉,抽女肺腸。女不急去,後者為糧!」因作方相與十二獸儛。歡呼,周遍前後省三過,持炬火,送疫出端門;”這是一種用儀式來表達内心良好期盼的方式。
戊、為什麼說華夏曆法和節慶日都是密合天行的?回答: 因為華夏曆法是陰陽合曆,就用臘日來說,一定會是季冬月天寒地凍,另外一定會是上弦月高挂天空,暗含臘者,獵也。華夏其他的傳統節日亦如是。這些是不區分計算方式的,隻要是華夏的節日就是使用華夏曆法的,不論是用日期、節氣日還是節氣日加幹支日計算。華夏曆法是完整的,不容分割的。比如說清明節,冬至節,夏至節則是使用夏曆清明日、冬至日、夏至日來計算的,他們分别是清明三月節、冬至十一月中、夏至五月中。春秋兩社日,使用立春和立秋後的第五個戊日計算,因為社日是祭祀土地神的日子,戊屬土,所以這是有文化内涵在其中的。另外社日也會在春分和秋分前後,所以也會吻合四時。上元、中元、下元都是孟春、孟秋、孟冬的月圓之日。仲夏端午則是五月五日,五月建午,驅五毒。七夕則亦是上弦之月,以配鵲橋。季秋重陽,重九之日,是夜月相亦為上弦之相。除夕日和正月朔日,則是無月之日,所謂大晦除夕,越黑越吉祥。正月之朔,一元複始也。
己:臘八節的吃粥的習俗有什麼來源?回答: 民間有傳說,某年間有富商不惜糧食,雜糧随便丢棄而鄰人收集之。來歲冬遭遇饑荒,富商眼看将餓斃,鄰人突來送上雜糧若幹,富商與鄰人煮粥分享之。富商得救,鄰人曰:雜糧乃舊年富商所棄,其不忍暴殄天物而收集之。本屬富商,理當分享之。富商聞此,甚羞愧。後富商每年冬必熬制雜糧粥,教育後人珍惜糧食,珍惜勞動之果實也。此為故事。佛寺施粥,則為供佛也。
庚、為什麼佛教說臘月八日是佛祖成道日?回答: 佛教傳入諸夏較之臘日成俗為晚。佛教為傳播教義,必尊本土之文化,遂定十二月八日為佛祖成道節,施粥供佛雲雲。然宗教信仰自由,對此不加置評。
辛、臘八日都有什麼民諺?回答: 臘七臘八,凍死寒鴉。小孩小孩你别攙,過了臘八就是年。
壬、為什麼說過臘八節是尊敬自然,感恩生活?回答: 諸夏臘日之祭典也。季冬寒時,行獵之事,不傷禽獸繁衍。尊重自然當取則取,但絕不肆意妄取,盼與自然和諧共生之。收獲獵物,收藏五谷,先敬天法祖不忘上天四時之恩賜與祖先創業之維艱。此謂慎終追遠,民德歸厚矣。五谷煮粥彰顯一年終歲,辛勤之耕耘。獵物飨宴,犒賞農人一歲之艱辛。四時輪回,萬物交替,生活繼續,無聲無息。一粥一飯,願來年生活之順遂,阖家團圓,點滴之間充滿對平凡世界生活之感恩。日複一日,年複一年,享受平凡中的幸福。
癸、華夏傳統節日真的隻有吃吃喝喝嗎?某些人說華夏傳統節日隻是吃吃喝喝的契機:過大年大吃大喝胡吃海塞傷害身體,燃放煙花爆竹污染空氣;過元宵節吃元宵,江米太甜吃多了不消化;過端午吃粽子,同樣太黏不消化;七夕吃巧克力,甜甜蜜蜜;中秋啃月餅,天價禮盒還增加生活負擔;臘八喝粥日,别的能有啥;
華夏五千年,文化燦爛。華夏傳統節日當然不是吃吃喝喝的契機,美食隻是節日的點綴,但不是節日的主要内容。我們的祖先一直領先世界,誰又能說我們的祖先一直隻在吃上下功夫?他們是懂得吃,會吃美食,但絕對不是隻有吃。否則人類幾大原創文明中那三個古埃及、古巴比倫、古印度都消亡了,為何隻有泱泱華夏,至今屹立在世界之東方。祖先的節日,祖先的文化,需要的是一代一代的繼承發揚,而不是任憑作古。說什麼古中國,古節日,古文化。試問華夏未斷,何以言古?
回答: 過大年是一元複始,萬象更新,三元之首,日之初生。請不要忘記她本身叫元旦。歲之元、月之元、日之元,鬥柄回寅,天下回春。日月合朔,賀歲添福的日子。百節年為首,年大于節。燃放煙花爆竹要适量适度注意安全,但那是一種文化,一種對新年生活的希冀。人類許多文明中都有很多習俗,屬于那個文明的特色。隻要适量适度,注意安全,燃放爆竹是很正常的。享受美食也是同理,适量适度。但請注意節日不是大吃大喝日,撿回很多已經失落的優秀文明才是正題。
元宵節,何謂元宵?元者,元月也。正月的别稱是元月,宵者,月圓之夜也。元宵是一年的第一個月圓之夜的意思,所以懸燈慶賀,又稱上元節,天官賜福。元宵哪種食物隻是節日的點綴。何時變成節日的惟一了?燈節也是一個大節日,早年間燈會要持續三日之久的。
端午節,一個驅散五毒,驅疫,潔身淨體的日子,菖蒲艾蒿,七彩絲線,香囊。射五毒,鐘馗像。龍舟競渡,紀念屈原、伍子胥、曹娥。粽子同樣隻是一個節日的點綴。誰讓端午變成“粽子節”的?誰說諸夏,隻有吃吃吃了?!
七夕節,一個少女充滿對未來憧憬的,月下乞巧的日子。羞澀的少女,幻想着未來的郎君,悄悄對織女說,希望可以變得心靈手巧。穿針引線,實踐着盼望着。隻有小孩子才會去葡萄架下偷聽牛郎織女的悄悄話啊。七夕之節,真真正正諸夏女兒節也。男子會拜魁星,希望可以有一番作為,希望可以娶到一個美好的姑娘為妻。這是諸夏的節日。何日成了西洋“瓦倫丁節”的翻版?何日充斥着西洋的巧克力和玫瑰花,還有露骨的狂歡。這一切的一切難道是諸夏文明的責任嗎?諸夏人隻會過節吃吃吃,吃這吃那的。不是,當然不是!
中秋節,仲秋圓月,三秋之半。敬月神,阖家團圓,分享月餅。仲秋八月,既望正是一年中氣候最好的時間,院中賞月品酒,小酌幾口,與好友家人共度佳節。乃人間一樂事。月餅隻是點綴,絕非全部。另外月餅是什麼?月餅首先是祭祀月神的祭品,然後才是衆人分享的美食。誰讓中秋佳節變成“月餅節”了?肯定不是諸夏文明。還有“天價禮盒”是人的事,是審美的事,是社會風氣的事,這些與中秋節又何幹呢?就算廢除中秋節,廢除月餅。隻要那些風氣依舊存在,一定還會出現什麼節什麼餅的天價禮盒。這些又與華夏文明何幹?華夏文明教導人敬天法祖,勤勞節儉,禮義廉恥,這些不是說教可以達到的,而是需要人心去踐行的。這段話就點到在這裡。
誰說諸夏節日就是吃吃吃,他們懂諸夏文明設立這些節日的内涵嗎?什麼叫順四時,合天道。諸夏設立四時節日,便是提醒人們順四時,合天道。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臘祭,介紹在上述問答。當然不是喝粥日而已。下面就附上幾首關于臘祭的詩詞來結束這個問答吧。
《大臘》
晉·裴秀
日躔星記,大呂司晨。玄象改次,庶衆更新。
歲事告成,八臘報勤。告成伊何,年豐物阜。
豐裎孝祀,介茲萬祜。報勤伊何,農功是歸。
穆穆我後,務蕾蒸黎。宣力菑畝,沾體暴肌。
飲飨清祀,四方來綏。充仞郊甸,鱗集京師。
交錯貿遷,紛葩相追。摻袂成幕,連衽成帷。
有肉如丘,有酒如泉。有肴如林,有貨如山。
率土同歡,和氣來臻。祥風協調,降祉白天。
方隅清谧,嘉祚日廷。與民優遊,享壽萬年。
《臘節》
北齊·魏收
凝寒迫清祀,有酒宴嘉平。
宿心何所道,藉此慰中情。
《臘日》
唐·杜甫
臘日常年暖尚遙,今年臘日凍全消。
侵淩雪色還萱草,漏洩春光有柳條。
縱酒欲謀良夜醉,還家初散紫宸朝。
口脂面藥随恩澤,翠管銀罂下九霄。
(宇謙 燕子)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