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凱湖大白魚三種高效養殖模式技術要點
_彭廣霞
興凱湖大白魚(以下簡稱白魚)原産于黑龍江,為鯉科淡水經濟魚類,學名翹嘴紅鲌,色白如玉。白魚長速快、魚病少、産量高、效益可觀,且此品種不喜跳、宜捕撈、宜垂釣,日漸受到消費者、養殖戶、垂釣者的青睐。近幾年,筆者在南京市溧水區推廣了興凱湖大白魚池塘主養、池塘混養、河蟹池套養3種養殖模式,取得了較好的養殖效益。
一、主養高産高效技術要點
1.池塘選擇
池塘面積10~20畝、深2米,池塘土壤保水性好、水質清新無污染、水源水質符合《無公害食品 淡水養殖用水水質》(NY 5051-2001)标準,每3~ 5畝水面配備3.0千瓦增氧機1台。
2.放養前準備
池塘充分曬塘後清雜除野,用漂白粉25千克/畝消毒;用肥水膏肥水,培養小球藻、矽藻等藻類;使用紅糖10千克/畝,加快培養乳酸菌、EM菌等有益菌,穩定水質。
3.苗種放養
每年 2-3 月放養,魚苗規格 60~80 尾/千克,放養量2 500尾/畝。魚苗采用專業魚苗運輸車運輸,水溫10~15℃較适宜;運輸量是日常鮮魚運輸量的1/2,溫差不超過2℃。魚苗下塘前用3%~5%的食鹽水浸泡消毒。
4.飼料投喂
每天投喂2次,一般為早上8:00-9:00、下午3:00。全程投喂全價膨化顆粒飼料,蛋白質水平40%以上,初始膨化料粒徑1.0~1.5毫米,随着魚體生長,逐漸增大至5.0毫米。投喂量一般為存塘魚重量的2%~5%,随着魚體長大可降低至1.5%,要根據天氣、水質、魚活動等情況适時調整。白魚喜聚集搶食,投飼至隻有零星魚攝食時就可以停止投喂。
5.水質管理
池塘水深保持1.5~2米,池水透明度30厘米左右、氨氮0.3毫克/升以下、亞硝酸鹽0.1毫克/升以下。高溫季節每間隔10天加注新水1次,但注意換水不能太急、太多,要細水慢加,以免引起應激反應。經常用芽孢杆菌、乳酸菌、光合細菌、EM菌調節水質,一般前期每15天使用1次,推薦使用EM菌,後期高溫天氣,白魚生長快、攝食多、代謝快,一般每7~10天使用1次;推薦晴天上午使用,保持水質肥、嫩。科學、适時使用增氧機,一般晴天中午開機 1 小時,雨天晚上7:00-8:00 點開機至第 2 天早晨 8:00,惡劣天氣、陰雨天适當延長開機時間。
6.魚病預防
在春季,水體較清瘦時易發生小瓜蟲病,需提前肥水,一般使用肥水膏或有機肥肥水,使池水透明度保持在30厘米。秋季越冬前易發生小瓜蟲、車輪蟲、指環蟲病,要使用殺蟲劑進行預防。魚苗轉塘或拉網造成魚體有擦傷時,易發生水黴病,每次捕撈前應潑灑應激靈,捕撈後使用聚維酮碘250毫升/畝進行消毒。白魚細菌性出血病的預防一般使用戊二醛(水産用),發現魚不吃食時要注意觀察、科學分析、對症施藥。養殖生産中堅持預防為主,加強肥水培藻,定期用生石灰(一般用量15千克/畝)消毒。加強早晚巡塘,發現天氣突變、水質變化、魚攝食異常時,要分析具體原因,采取有效措施,以減少損失。
7.效益分析
投入與産出情況見表1,年底收獲時,成魚規格一般可達到0.75~1千克/尾,産量可達1 500千克/畝以上。該養殖模式的飼料轉化率高、單産高,餌料系數約為1。
表1 畝均投入與産出情況 元
二、混養技術要點
以常規魚為主養品種,混養白魚。白魚可攝食池塘裡的小型野雜魚,能控制野雜魚過度繁殖,也可攝食常規魚飼料。一般在年初放養,年底和常規魚同期捕撈銷售,白魚商品魚規格可達1千克/尾。
1.池塘選擇
池塘面積5~30畝均可,其他條件與常規魚養殖池塘要求一緻。
2.苗種放養
1-3 月放養,白魚 250 尾/畝、60~80 尾/千克,草魚 150~200 尾/畝、0.5 千克/尾,青魚40~50 尾/畝、1 千克/尾,鲫魚 800~1 000 尾/畝、0.1千克/尾,鳙魚50尾/畝、0.25千克/尾,鲢魚50尾/畝、0.1千克/尾。
3.飼喂與管理
白魚與常規魚同池養殖,投喂常規魚配合顆粒飼料,無須專門投喂白魚專用飼料;按存塘魚總重的2%~3%投喂,以全塘魚攝食八成飽為準。日常管理按常規魚池塘養殖管理方式,需要注意白魚耐低氧能力稍差,應每10畝水面增設3.0千瓦增氧機1台,根據池塘載魚量、天氣狀況、水質情況适時開啟。白魚對水質要求與常規魚相似,以肥、爽為主,保持水質相對穩定。
4.病害防治
日常注重小瓜蟲、車輪蟲、指環蟲等寄生蟲的預防,白魚對菊酯類水産殺蟲劑比較敏感,要禁止使用。細菌性和病毒性魚病的預防方法與常規魚病害防治相同。
5.效益分析
捕撈銷售與常規魚同時進行,此模式一般收獲白魚200千克/畝、常規魚1 200千克/畝,成本約 1.4 萬元/畝,産值 2.2 萬元/畝,效益可達8 000元/畝。
該養殖模式的優勢:①在白魚與常規魚混養情況下,白魚的養殖密度小,生長速度明顯加快,年底起捕規格較大,售價也高;②混養的白魚在池塘中可以攝食小型野雜魚,解決了池塘中野雜魚争食問題,特别是垂釣塘口,大量的野雜魚上鈎影響垂釣者的體驗,混養白魚可有效解決小魚上鈎的困擾。
三、主養河蟹、套養興凱湖大白魚
河蟹按常規蟹池主養模式進行管理,套養規格60尾/千克的白魚苗150尾/畝。白魚需要投喂膨化顆粒料,具體要求參考池塘主養模式的投喂要求。年底待河蟹起捕完及時降水收獲白魚,一般養成規格 1~1.2 千克/尾,可收獲商品白魚120千克/畝,畝增産值3 000元、利潤1 500元。該養殖模式的優勢:①可以替代鳜魚在河蟹池套養,解決野雜魚與河蟹争食的問題;②白魚套養密度大(一般鳜魚套養 20~30 尾/畝)、産量高、增效明顯;③白魚生長速度快、個體大、飼料轉化率高、餌料系數低;④河蟹池内有水草,實施原位淨化,優良水質養殖出的商品白魚色澤和口味幾乎與野生白魚相媲美,能夠實現白魚質優價高、增産增效。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