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飛月
東風解凍,散而為雨。此時的雨,是春雨,我則喜歡叫它如酥。
一千多年前的一個初春,韓愈寫道: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酥,即動物的油。初春的小雨,像酥油一樣滋潤着萬物與大地,使得泥膏松軟,草木萌動……對此,人們也常說,春雨貴如油。
如酥如油,這真是一個貼切的比喻。之前,土地被凍得硬邦邦的,如赤銅;柳枝像一根根生了鏽的鋼筋,呈棕褐色;而那些花苞芽苞的萼片,則就是鏽牢的鎖啊,裡面鎖着綠,鎖着黃,鎖着萬紫與千紅……春雨來了,油一樣細密地凝在草木大地上,并一點一點地向它們的縫隙間滲透。最後,終于把它們都潤開了,柳樹起了綠霧,玉蘭露出了粉頰……水墨江南,色彩越來越豐富。
相比其他時節的雨,這初春的雨水,則顯得更加細密、溫柔,想必是有些花已經開了,它怕腳步重了會踩痛它們吧,這些花是茶花、梅花、探春、迎春……色彩鮮豔的花兒固然惹人喜愛,但,我更喜歡站在一棵落葉樹前,看雨水是怎樣潤開枝上的那些鏽,使它發芽開花的。
煙雨迷蒙中,隻見那些赭黑色的枝幹上,油光閃亮,并均勻地挂着一串串雨珠。雨珠久而不落,像一盞盞小燈,顫顫地,閃着光,大概是想為蘇醒的芽苞照一下亮吧!又覺得,那些雨珠像一樹透明的花苞。——雨水,也是春天枝頭上的花苞。雨花開,說明春天正在到來。
連日的雨水,使得小女兒的心情有些低沉,她嘟着嘴,表示厭煩。我問她:有沒發現?每個新季節來臨前,都會下一段時間的雨。她想了想說,好像是。
“所以說,不用讨厭雨水,這初春的雨,正是冬春正在交接、冷暖氣流正在交鋒的體現。等雨水節氣結束,明媚的春天就要真正到來啦。”她一聽,又歡呼雀躍起來。
季節、物候、大自然裡的風霜雨雪,都需要我們去用心了解和閱讀,讀懂了它們的涵義,你就會明白,那些風霜雨雪,其實都是美妙之事而非困擾。
春雨淅瀝的日子裡,天氣乍暖還寒,但又不太想宅家,畢竟,春天了啊,心裡也像是有芽苞一樣,蠢蠢欲動,但此時外面又都是濕漉漉冷絲絲的,那就去圖書館吧。坐在圖書館的大玻璃窗前,看書看雨,好似都相宜。
圖書館裡開着空調,溫暖惬意,也很安靜。有時就隻有我一個人,寂寞嗎?不寂寞。人到中年,很多事情都想開了,不管雨水多麼綿長,我都能從容不迫,慢慢地享受。不像年輕時,總覺得雨水難耐。
想起有一年,我過完春節後在杭州找工作,久久得不到回信的抑郁心情和濕哒哒的雨水重疊,覺得日子實在糟糕。那時我還很年輕,把工作看得很重,覺得一日不工作就是在浪費光陰。後來,我對工作的理解漸漸發生了變化,覺得做自己喜歡的事,如讀書、寫字、塗鴉等,它們也可以是很好的工作呢。現在,我就這麼幹着,心裡安靜而祥和。
在圖書館,我看到一冊有趣的繪本,日本日向理惠子的《下雨的書店》。它講的是一間一直在下雨的書店,雨水中蘊藏着這個星球上各種各樣的故事,不同的雨水澆灌出不同的故事,不同的書……作者的想象力很有趣,也很合理。雨水孕育出了萬物,它當然也孕育出滋潤人心的故事和書籍。這樣一來,書,便也和雨一樣,如酥如油了呢。
人和這世間的草木一樣,需要潤澤。草木需要雨露,人則需要書籍。經常看看書,讓自己的思想得到滋潤,讓心靈永葆年輕,浪漫,甚或純真。這樣,縱使皮囊在變老,但人本身也有可能會因内心的純真和誠摯而變得可愛,而不會随年齡的增長而變得固執、油膩、無趣。
讀書和不讀書的人,是很容易就能感受得出來的。沒有書香氣的人,再怎麼裝扮,都有虛浮透出來。而那些個經常坐在圖書館的大玻璃窗前讀書的人,則從内向外流露出一種閑适、端莊、從容氣質,縱使一身布衣,也散發出一種令人着迷的魅力。
初春的雨水如酥,那些寫滿了好字的書,也如酥。讀書吧,雨水時節是如酥天,也是讀書天。——如酥和讀書念起來像是一個詞。
本文為錢江晚報原創作品,未經許可,禁止轉載、複制、摘編、改寫及進行網絡傳播等一切作品版權使用行為,否則本報将循司法途徑追究侵權人的法律責任。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